世界环境日,看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在北京校园生根发芽
2021年,六部门联合发布行动计划,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也是中国的第10个环境日,让我们一起来看北京各校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快乐农场里建起5个蚯蚓塔
随着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地球与环境金鹏团经纬社的学生们利用学习的蚯蚓塔相关知识,为学校的快乐农场制作了5个蚯蚓塔,以实际行动响应环保的号召。
蚯蚓塔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堆肥设备,它利用蚯蚓的生物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沃的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经纬社的成员们通过研究蚯蚓塔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对生态循环和资源再利用的认识。在制作蚯蚓塔的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从设计图纸到收集材料,再到最终的搭建,每一步都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利用班级的厨余垃圾作为蚯蚓塔的原料,有效地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经纬社的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世界环境日不仅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环境问题的日子,更是一个激励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据了解,中关村二小在三校区各年级开展了整体性、多样性兼备的二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项目活动中,六个年级每个主题均以大师为主体,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创新发展力。其中五年级的课程为生态规划师,主要任务是进行水质分析和制作空气净化器。在水质研究实验中,他们利用化学试剂检测了水样中的含氧量和氨氮含量以及水样的pH值,意识到这些因素对水源的影响;在制作空气净化器的过程里,他们直观地看到了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组内齐心协力制作出简易的空气净化器,这两项活动将环保理念进一步扎根于学生心中。
“迷你学期”探究家乡绿水青山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新课标理念,巩固“迷你学期”制改革成果,探索生态涵养区教学改革新范式,门头沟区教委在10组24所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学校开展“迷你学期”研学实践活动,围绕生态环保主题进行了跨学科学习研究。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与妙峰山民族学校学生组成生物学习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围绕“植被让家园焕发新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共同探讨利用植物提升防洪能力的科学方法。地理小组学生前往水峪嘴村考察,对山洪、泥石流等知识进行了实地的学习和了解,利用科技元素,进行“灵溪智慧防洪系统的设计”,探究防洪系统设计,培养科学创新思维。
北京市大峪中学与斋堂中学师生则围绕斋堂地区生态和民俗特色,开展斋堂地区灾后重建、民宿改造、特色中草药、永定河生态保护、马栏村土壤及农作物生长等不同主题的探究学习。在永定河项目学习中,学生围绕永定河的自然概况和斋堂地区文化的丰富性、深厚性,对永定河生态保护提出相关建议。民宿改造项目组学生们利用当地优质农作物开发“三生有杏”咖啡饮品,“鱼你一起”铁锅鱼等,推广家乡特产。此外,学生们还利用实地探究查找问题,通过分析马兰村土壤及条件,帮助村民提高葡萄产量。为斋堂地区黄精、柴胡、穿山龙、黄芩、首乌等中草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与评价,提出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议。通过学习了解家乡,助力家乡绿水青山建设。
“碳中和”入课来
“为什么关注碳排放?”“为什么要控制碳排放?”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对《学生身边的碳排放——发现提出问题》数学展示课中,学生们结合课前准备,分享了关于碳排放的相关知识。近日,由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碳中和”主题跨学科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举办。
生活中有哪些碳排放现象?学生们列举了生活用水、生活用电、一次性餐具等20余种现象,又进一步进行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提出了“不同出行方式碳排放量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聚焦身边事,分为出行、用电、用水等小组,开展关于“如何衡量一个班级每天碳排放量”的实践研究。“单次碳排放量、用水时间、用水人数等都会影响到碳排放量。”用水组的学生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设定影响用水碳排放的变量、列出计算公式。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也加深了对“碳中和”的认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探索的过程,虽然用水、用电、出行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经过探究,我们掌握了其中的科学知识,也懂得了要坚持节能减排的道理,很有成就感。”初二(1)班学生郭盈希说。
前期,学校在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的专家引领下,围绕“碳中和”主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学科观念和低碳生活理念。当天活动中,通州四中教师带来涉及科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7节课例展示,呈现了“碳中和”主题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果。
跨学科探寻家乡生态美
密云区是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因此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成为密云“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典范”的需要。
太师庄中学地处密云水库上游太师屯镇,紧邻密云水库,生态环保教育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2024年5月11日 ,太师庄中学以“知家乡爱家乡”为主题,开展了第三届跨学科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基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培育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基于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性;基于多学科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协同性。
整个活动分为行前、行中、行后三大板块。行前,各班学生认领活动设计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规划,形成整体活动方案。行中,学生通过10公里远足磨练坚强意志;通过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和生物等知识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红色歌曲演唱,进一步感受家国情怀;通过走进村委会了解家乡非遗文化和生态现状。行后,在年级内进行活动总结,各班代表以演讲的方式表达对此次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课程的实施凸显了学科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机整合,在环境中育人、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的价值。
利用世园资源开展生态课程实践
在世园会成功举办五周年之际,延庆区第二小学利用世园公园教育资源,在五年级开展“世园非遗 创新应用”主题课程实践活动。
进入公园,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对不同园区进行直观感受和了解,挖掘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校后,班主任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查找资料,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把所见所感转化为精美作品。在此基础上,学校举办了一场生态创新秀,北京四合院、山东风筝、苏州园林等非遗文化在学生们的演绎下呈现出别样特色。
一直以来,延庆二小围绕“生态 生活 生命”主题,通过编写《萌萌世园记》校本读物、打造生态教育长廊、成立“萌萌绿足”宣讲团和志愿服务队等举措,将生态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实落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策划:赵艳国 苏珊 姜思瑶 张娜 杨旭
编辑:张秋颖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网址:世界环境日,看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在北京校园生根发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905
相关内容
从经验视角谈“教育回归生活世界”6.5世界环境日
生活教育范文
教育生活与日常生活的逻辑关系
每个幼儿园都在做生活教育,如何真正有儿童有深度有教育?
世界环境日:绿色城市 绿色生活
世界无烟日环保建议书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倡导低碳生活,共建最美校园 ——南京工业大学节能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如何“管好”手机,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北京史家小学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