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
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
【摘要】(摘自陈鹤琴先生语示)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
【关键词】孩子、生活
对孩子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他们在生活中吸取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扩散、迁移和巩固经验。幼儿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在教育史上,众多教育家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学校的第一任务是教儿童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理解他在这个世界上分担的责任,使他在适应社会方面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把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在 2001 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多少年来,上课、教授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它使人们习惯于在原有的轨道上作惯性运动。因此,当我们选择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后,我们对教育路径的选择,常常是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想到上课,想到教师的教授。比如,我们组织开展《大树与小鸟》这一活动就是课程生活化的很好例证,常常带幼儿去外面观看自然角,这种教育的途径,与原有的图片教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参观回来以后,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是问答式的交流,教师问,幼儿端坐回答:“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都有些什么样的树?”……原来参观时兴致勃勃的儿童,现在显得那么的无奈。其实,幼儿并不是对树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参观内容的交流,喜欢用自已的方式,他们喜欢参与式的、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参观后,仍然应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例如,用画笔去画自己喜欢的大树、小鸟……把作品拿去和同伴们分享。而不是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充满了活力,但一旦被我们选中,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教具。比如,吃点心、起床后的穿鞋,生活中的散步都可以自然而随机地渗透许多教育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习惯把它们变成课的形式,似乎唯有教,我们才放心。致使有些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也一定要通过上课才能完成。再比
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址: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817
相关内容
呼唤生活教育回归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才更健康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
重归生活教育:为孩子的人生打开一扇窗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 教育研究
亲子教育:12种方法让您的孩子优质成长
孩子成长中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关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