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让垃圾变废为宝。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方式# #环保意识提升#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广,不同的垃圾各自有了新去处:厨余垃圾经加工后可变成环保型生态肥料,木材可由生物科技公司加工成生物颗粒……在科技力量与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助力下,许多废弃物品开始走上“变废为宝”之路。而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创意达人,将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开发出全新用途,既环保节能,又扮靓环境。
周德成师傅的“重生型”乐器坊。
旧物组装乐器 废品制作泥塑
坏掉的高压锅、扫帚柄、装修拆下来的木地板……这些本该被丢进垃圾桶的东西,在周德成的巧手下,神奇地被组装成了能够演奏的一把二胡。
“构思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每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就用笔在纸上画出来,有了图纸之后做起来就方便了。”周德成说:“一开始木板太厚,导致有些杂音,我就用刨子把它削薄到只有三毫米,尼龙线也改成了吉他线,现在的音色已经很好了。”
调音完成后,周德成还在这把二胡上贴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一有空就拿着二胡去附近的公园表演自己改编的垃圾分类歌。对于许多市民来说,二胡很常见,但用旧物改造组装成的乐器却少见,因此每次周德成的表演都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宣传垃圾分类,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兴趣,宣传的效果更好。”周德成开心地说,自从成为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后,他时常利用各种登台表演的机会,携带着自己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乐器,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向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广受居民的称赞和欢迎。
黄铁军的泥(面)塑课堂作品。
和周德成一样以艺术创作来宣扬垃圾“变废为宝”的,还有中国非物质文化(民间美术类)遗产传承人、南派泥(面)塑第五代传承人黄铁军。自垃圾分类工作推广以来,这位退役军人便一直积极探索将废旧物品用于泥(面)塑作品的制作。
7月14日,车站路社区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课堂上,黄铁军用一次性纸杯和泥团,捏成了黑、红、蓝、绿四种颜色的微型垃圾回收桶,还别出心裁地捏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四色小蚂蚁。这堂兼具童趣与环保知识的非遗文化课激发了一众小学生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在学艺中不断加深着对旧物变废为宝的探求欲。
“黑、红、蓝、绿各代表四种垃圾分类,希望用这样的活动在丰富孩子文化生活之余,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垃圾分类科普理念一起向下一代灌输,孩子们往往能在这样的活动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黄铁军说,玩泥是儿童的天性,而喝过的饮料瓶和易拉罐等,都可以作为泥塑或面塑作品的制作材料,今后自己也会不断探索制作环保或者爱国题材的作品,让这些原本要进垃圾桶的物品为非遗文化传播发挥价值。
废旧塑料、纽扣、毛线制作成工艺美术品。
昔日包装外套 今成手艺原料
金黄色的花束、粉红色的花蕊,点缀在一棵棵被绿色藤蔓缠绕着的树干、花墙上,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盛放的姿态,成为小区里一道奇特的“绿色景观”。
这些不会凋落的“花朵”不是自然生长,而是由一群社区志愿者、居民们利用各种颜色的水果泡沫网套制作而成的假花。
原本用于包装水果的泡沫网套,曾经是令人头痛的垃圾。然而自招宝山街道港务新村于2019年建起镇海区首家垃圾分类社区服务驿站后,负责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在与居民们一同探索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运用时,充分结合社区生活实际,将各种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再思索着种种其他用途。
水果泡沫网套制成假花装点社区绿化。
“鼓励大家一起动手,把这些塑料泡沫制作成可用来观赏的工艺品,既能减少垃圾处理厂压力,又能让社区环境更美好。”港务新村垃圾分类督导员陈绪民是个标准的“热心肠”,这位社区活动积极分子,时常与该社区楼群党支部书记包国芬不定期召集一群擅长垃圾分类和巧手制作的社区居民,将各种废弃包装套制成雪人、兔子、盆栽等艺术品。
在一片鼓励支持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加入其中,大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创意发挥到极致,用源源不断的作品装点家园之余,还不忘向他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以自身言行感染周围人,用实践来宣传环保理念,助力垃圾分类。
浙纺服学院学生“变废为宝”创意作品《恒福·造物》。
废旧布料横幅 变身时尚礼服
废旧横幅、老款衣服、过时的窗帘布……其实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服装、购物袋、小马甲,原本花样老式的布料,经剪切拼接,也可以重新变成契合时下的流行“新宠”。
在如何将旧物翻新创造价值这一点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教师林旭飞近年来可谓颇有心得。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一些厂家淘汰的旧布料、做活动时用的横幅,如果将各种旧物上的亮点合理搭配重组,就能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在林旭飞和学生们的手中,一些收集来的“破烂”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经由这群时尚人才的改造,褪去“老气”,也开始焕发着“重生之美”。
浙纺服学院师生用旧横幅做成红色中山装。
在第四届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上,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时装学院20级学生祝俊雅的毕业设计作品《恒福·造物》获得三等奖,这一系列以废旧涤纶剪裁而成的服装目前被陈列于宁波市洞桥生活垃圾发电厂的科教展厅,成为旧物利用的标志性展品之一。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两年前,我们就萌生了用废旧物来制作这些作品的初衷。”该学院文化研究院冯盈之教授说,这不仅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总结汇总,也承载着他们对绿色家园、环保地球的美好愿望,“旧物再利用,并没有想象中困难,甚至可以创造奇迹,比如我们学生还用这些废旧横幅做了比赛服装和创意礼服。”
第23届宁波国际时尚节《重生》专场展览上,一件红白相间的特殊礼服吸引了许多人关注,这件名为《国潮来袭》的作品出自20级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叶雅慧之手。明艳的色调搭配、优雅的设计风格,让人难以想象,这件礼服的红色部分取材于横幅布料,白色部分则是以旧蚊帐缝合而成。
窗帘布制成的时尚挎包。
除却靓丽的衣饰,由林旭飞负责的宁波市废旧织物创意再造研究推广中心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手提包,其中有的是用家纺布制作,有的则是旧牛仔服缝制,还有的是取材于编织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精美。一个个糅合了淡雅与亮丽、简约与大气等多种风格的DIY手工艺作品甚至不逊一线品牌同类产品,每每让观赏者赞不绝口。
“变废为宝”硕果累累,这些作品甚至得到了拉脱维亚等国外优秀设计理念导师的欣赏。
在多方交流中,大家也进一步强化了要将环保分类与资源再利用意识切实贯彻下去的共识。在校园中,林旭飞开设了《环保与时尚创意》课程,大力鼓励学生交作业时也尽量选用旧物,例如利用快递包裹中的泡沫,制作出一个时尚小包。长此以往,让这些“错位的资源”衍生成正确的可持续的、不竭的环保的生存力。
毕竟,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他们也将继续在开发资源再利用之路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网址:【垃圾分类】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07381
相关内容
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宝,来看看新津垃圾分类创意作品
变废为宝新创意 垃圾分类在指尖
垃圾分类引领风尚,变废为宝创意无限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合理分类,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 旧物利用,变废为宝!
创意与垃圾牵手,让废品变废为宝,重获新生!
如何让工业垃圾变废为宝?
电子垃圾,如何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