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 | 城市交通与低碳社区篇: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出行
参与绿色出行,支持低碳交通方式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出行建议# #城市交通拥堵应对#
知识回顾
栏目
合一绿邀请行业专家及嘉宾伙伴进行精彩分享,赋能支持环保行动者。为推动更多公众学习受益,设置知识专栏,梳理学习收获,回顾线上直播精彩内容。
本期内容来自于垒土行动。我们邀请到专家讲师,围绕“城市交通与低碳社区”,科普讲解城市交通碳中和之路。
刘岱宗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主任、中国传播主任,可持续发展知识传播者
社区是人们工作生活居住的家园,也是城市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重要载体,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回应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本场景。
从低碳社区中交通出行,关注于城市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尝试更广阔的视野回应社区环保。
本期知识回顾,邀您一起学习《城市交通碳中和之路》,了解城市交通与气候变化。
精彩提前看
·城市交通与碳排放的关系
(1)现状与挑战
(2)政策与引导
·城市交通零排放的三大路径
(1)避免(2)转移(3)提升
·对话交流
城市交通与碳排放的关系
“交通运输行业是化石燃料消费的重点领域,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 的关注。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为加速行业节能降碳进程,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交通运输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国民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中国交通运输需求不断上升,客货运量持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相关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长。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是指道路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飞机等运输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气候目标及行动建议》
现状与挑战
从直接排放的角度,全球交通排放约占总排放10%,约100多亿吨,是第二大排放部门,仅次于发电供暖部门。在所有排放部门里,因为交通的移动特性,交通测算的边界界定较难,排放核算最为复杂,且交通减排也通常较慢。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交通行业排放中,道路交通占70%,非道路交通(航海航空)占29%;客运占63%,货运占37%,但在制造业大国(如中国、日本、德国)中客运和货运都约占50%。交通工具中小汽车和摩托车约占45%,是是排放最大的交通工具。
政策与引导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主要任务包括: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能效。推广应用新能源,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要求。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零排放三大路径
交通系统去碳化三要素:避免、转移和提升。
“低碳交通发展模式通过减少交通出行需求,转移机动车出行至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机动车技术等系统性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在中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0-12%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需求的增长,可预见未来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比仍将不断提高。因此,在全社会推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及低碳生活方式,是减缓碳排放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碳交通在中国》
避免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案例
(1) 巴塞罗那:2015年前后推出了超级街区的项目,把现有像九宫格一样的街区组合形成超级街区。超级街区内部形成一个无车的大街区,禁止机动车进入。内部街道入口改造成给儿童活动、交流的空间。
(2) 巴黎:最新推出15分钟城市。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尽量营造更多的功能,让人们在15分钟之内能解决平时大多数90%的出行的情况,更容易使用自行车和步行来完成任务。
(3) 上海:中国国内第一个开始推行15分钟生活圈的城市。
转移
调整交通工具结构,迅速减少碳排放。
>案例
通过基础设施的简单快速的变化,推动整个交通行业减排的快速发生。
(1) 哥本哈根:广场停止给小汽车服务,把城市空间回归人;鼓励民众更多使用自行车出行,帮助哥本哈根大幅减少交通系统的排放,成为全球第一个碳中和的首都。
(2) 德国:通过场所空间的营造更新来改变出行结构,限制汽车出行,鼓励公交和自行车及步行的使用,加快出行结构的转移。
(3) 美国:对交通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推出完整街道项目,改造街道的基础设施,压缩小汽车的出行,恢复更多行人的场所;纽约不断加密自行车道体系,曼哈顿区恢复森林、公园环境,在最好的地区时代广场第五大道附近,大幅缩减小汽车使用空间,让人们更多使用公交系统;波士顿核心区拆除去CBD的高架桥,恢复人性化的空间。
提升
电动化或提高机动车系统效率。
>案例
(1) 算法的提升:美国MIT教授通过算法提升整个现有交通系统的效率,把纽约曼哈顿地区出租车数量减少30%,但能满足同样的出租车服务水平。
(2)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有非常强有力的布局规划。
15分钟生活圈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约5-10万人。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15分钟生活圈”覆盖了住房保障、就业供给、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公共空间五个方面,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生活圈。
对话交流
Q
2019年,北京开通了国内首条自行车专用道——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全长6.5公里,服务通勤人口达1.16万人,两年内累计通行量318万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帮助解决了当地道路拥堵和出行需求。这种自行车专用的快速道路,是否具有可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
A:
回龙观自行车专道的开通树立了一个标杆,作为可视性非常强的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用来宣告自行车系统的回归,让公众意识到自行车也可以是一种全新、时尚的交通系统。
最主要决定城市的自行车发展水平,是现有道路辅路上的自行车专用道,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快速提升自行车道的服务质量,发挥其更好的作用,从经济成本上来说,相对于高架桥的搭建会更有效。
以北京CBD地区为例,我们参与了当地的街道改造设计规划,整体目标是把现有道路改造更人性化,更加支持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压缩小汽车的空间。这种其实是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更快普及的方法。关键在于调整关注重点,从关注小汽车如何不拥堵,改为关注自行车更快更好地流动。
Q
目前共享单车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环境问题,比如无序停放、占道停放对原有道路空间的挤压,过量供应和损坏弃用造成的闲置、甚至是资源浪费等。如何看待共享单车模式与低碳交通的关系呢?
A:
共享经济来源核心就是要把人类闲置的资产能够周转起来。交通系统类似,比如小汽车的生命周期里,90%的时间是被闲置的。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共享自行车可以把背后几千万骑行者的需求凝聚起来,形成整体去进行发声。以前自行车在整个交通系统里的发声权是非常低的,基本都是开车的用户在发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之后发声也越来越强大,共享自行车同样是能够把大家声音聚集起来去往前推动。
地铁跟自行车结合非常好,很多人都用自行车来解决最后一公里。在地铁口设计的时候,可以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更多的自行车停放位。
早期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比较无序,现在整体进入相对理性的状态后,商业机构也会结合用车数据分析进行车辆的调度、投放,从而促进车辆的周转和使用。相信会逐渐进行供需的平衡。对于破损废弃的车辆,共享单车公司应进行长线的管理,进行回收循环利用,通过相关运营和管理规则促进问题的解决。
Q
在低碳交通方面,社区和居民如何参与?
A:
可以面向社区居民普及低碳交通中转移、避免和提升的知识;鼓励居民更多使用自行车、步行、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鼓励居家办公,就近消费,减少外卖;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使用等。
想了解更多关于低碳生活指南
欢迎加入垒土行动
垒土行动,取自“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垒土行动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园联合开展,旨在激发社区居民产生低碳行动的意识与兴趣,营造垒土行动者共学互助氛围的社群,开发社区低碳行动方案和培训,提升其开展社区低碳环保持续行动力和综合应对能力,指导垒土学员内部经验沉淀和内生赋能,聚合形成推动中国城市社区低碳发展的内生自发持续行动力。
项目联合发起方
内容部分来源于讲师刘岱宗分享经授权发布,部分来源于网络(已标注)
编辑:汪君宜 李文华 董丹丹
排版:董丹丹
网址:知识回顾 | 城市交通与低碳社区篇: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出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4521
相关内容
瀛洲社区开展“低碳生活、你我同行”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活动城市交通如何实现零碳转型?郭继孚:城市与出行都要结构优化
城市低碳转型背景下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
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助力低碳生活!
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丨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
学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倡议书范文(通用14篇)
【科普知识】双节将至,绿色低碳出行了解下
低碳出行绿色生活倡议书范文(通用5篇)
可持续交通:构建低碳出行的未来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