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本书告诉你,艺术是可以用来读的
如果你的鞋带松了,别急着系,因为这是告诉你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轻松幽默日常#
有半数以上的艺术品我们都未曾与之真正谋面,阅读才是我们观看艺术的一种常态。
不管容量大小,也无所谓偏好品味,大概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有一座艺术图片库, 那些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油画,印象派梦幻的风景,还有或波普或费解的当代艺术,都或多或少地在我们的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这座图库中可能有半数以上的作品我们都未曾与之真正谋面,取而代之的是从复制品或是印刷物中获知它们的存在。这样想来,阅读其实就是我们观看艺术的一种常态。
艺术类的书籍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与艺术有关的书,或者本身就是艺术的书。前者很普遍,可以是任何天马行空地谈论与艺术相关之事的书,而后者则是以书为形式的艺术,能体现出结合了图文编辑和平面设计的种种匠心独运,这其中包括了不少艺术家的手作书、摄影师颇具想法的作品画册、许多古董级别的经书册页……等等。
凯尔经 (The Book of Kells )
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凯尔经(The Book of Kells)》可以被视作第二类艺术书中的一种典型。这是一本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圣经福音,所谓泥金是指将调制好的金泥堆出图形然后用色彩丰富的天然颜料着色填涂。这类手抄本的另一大特征是对篇章的首字母和边框进行装饰性处理。《凯尔经》出自凯尔特族人的修士们,所配插图绝美华丽,各种动植物和神兽的图形设计则处处指涉着圣经典故,因为高超的艺术造诣它被认为是“海岛风格”绘画和书法艺术的高峰,也被形容成“纸上迷宫”。
作为爱尔兰的国宝,《凯尔经》被永久保存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图书馆中;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参观线路可以一睹书中的部分册页。而在2009年,一部题为《凯尔经的秘密》的动画电影问世,以这本书为蓝本想象了它的起源故事;影片赋予了那些书页间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动态,让人犹如置身奇幻而神启的世界。
Toiletpaper | Volume II
这本《厕纸》杂志的合集出版于2018年8月,新鲜出炉。也是厕纸第二次精选过往图片而出版的精装本。与全部由图片构成的杂志所不同的是,合集中有不少文字部分,并且也保持着一致的戏谑风格。比如1981年的一条新闻,标题是“吃掉双人水床的男子”;从维基百科上找到的“被自己的发明杀死的发明者清单”;还有诸如“可以吃的鬼怪”和极其切题的“厕纸使用指南”等等。
厕纸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项目。两位主创分别是意大利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和摄影师菲拉里(PierpaoloFerrari),前者曾在2011年底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举行过个人回顾展。被誉为恶作剧大师的卡特兰,自己的作品犀利至极,比如2010年的“L.O.V.E.”是一个所有手指都被砍去而只留下了中指的雕塑。这种反讽的趣味和破坏分子的作风也延续到了《厕纸》:西装革履端坐在沙发上的男子,浑身挂满了意大利面;被钉子固定到桌面的煎蛋培根和面包;还有封面上两片汉堡包夹着的青蛙……
《厕纸》用高保真和细腻的质感创作着非常不严肃的图像,融合了时尚的趣味和快消品的便捷,还极具品牌意识地拓展着自己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真的像厕纸一样成为一种随处可见且人人消费得起的艺术。
丑的历史
《丑的历史》与《美的历史》互为姐妹篇,均出自著名的美学家、符号学家和小说家翁贝托·艾柯。艾柯本人被誉为当代达芬奇,有着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并且横跨多个学科,在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以丑为题,可谓是对美最真切的反观。艾柯最早是在《美的历史》一书中单独设立了篇章来讲述美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这里,他细数了受难、鬼怪、地狱、巫术、病态等各种丑陋的面貌。艾柯的罗列与叙述,加上印刷的精美,让面目狰狞的丑有一种样本式的呈现。也像是在用反向的逼近来追问我们蒙蔽无知的偏见。
看
《看》的开篇讲述的是我们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凝视:最初,动物是使者,是神的承诺;而现在,动物园里的动物对人们的注视早就有所免疫——“只身前往动物园的游客,在注视过一只又一只的动物之后,会感觉到他自身的孤单;至于成群的游客呢,他们则属于已经被孤立起来的另一类物种。”
约翰·伯格在成文中将矛头指向资本社会,他继而思考了摄影的功能,并拓展到绘画和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看,这个原初的动作,在伯格的论述下被丰富为集合了陈述、提问、交流等其他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感知与经验。或许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警醒地看待我们的所见之物。
艺术世界中的7天
艺术圈似乎非常神秘,哪些作品叫好或叫座看起来有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规律……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不妨读一读这本像是新闻记者调查报告式的书。作者萨拉·桑顿有着艺术史硕士和社会学博士的背景,因而对于艺术界的看法既专业深入,又保持着基于社会学立场的冷静认识。
与标题不同,这本书花费了桑顿5年的时间,她游走于松散的艺术网络中一个个分工各异的机构,截取了7个侧面来观察这只面目模糊的庞然大物:拍卖行、大学的艺术评论课、博览会、艺术奖项、媒体、艺术家工作室和双年展。而与任何莫衷一是的报告结论不同,桑顿在开篇就借由一位艺术品交易商的话道出了这个行业貌似神秘的制胜金条:“艺术家与艺术品交易商互相信任,心照不宣。这才是艺术界的游戏规则。”
杜尚之后的康德
大部分的艺术理论艰深晦涩,催人入眠。这本书却是个例外。比利时艺术理论家迪弗(Thierry de Duve)被誉为理论界最前卫的人之一。他在书中对于马塞尔·杜尚和他的小便池进行着反复的抽丝剥茧,为他正名、对现成品进行富有哲思的论述,又扩展到对现代审美的批判、进而在终章看似自相矛盾地以“反对杜尚”为结。
迪弗有着难能可贵的可爱之处,比如开篇的一连串提问:“你来自外太空,而且自问‘艺术是什么?’”、“你分享了人类的困境并且自问:‘艺术应该是什么?’”……就好像读者和他都来自另一个宇宙星系。行文中夹杂着大量的第一、第二人称和口头语。读着读着冷不丁冒出个响亮的“呸!”字——抬头愣神,还以为迪弗从书页里跳脱了出来。
去你的,生活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鼻祖西格蒙德·格雷格的孙子,乔迪·格雷格以他的肖像画在近当代世界艺术界取得了教父级地位。卢西安与他的祖父一样,喜欢观察人的样本。不过,他着迷于赤裸裸的、夸张变形的人物外在形态,而他的祖父却爱深入到人的复杂内心。
卢西安在生活中混杂着理不清的恋情、赌局、 打斗、戏谑,毫不顾忌地将旁人的指责抛在一边。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脱离过他的生活世界,但又想方设法地躲藏在世人的视野之外,隐秘地、混乱地活着,仅仅将艺术留给大众。一直到了卢西安人生的最后十年,格雷格终于走进了他的生活,在与他共进早餐的同时,记录下他八十八年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幸运的是,这些人生碎片最后汇成了这首部卢西安的个人传记。
优雅的印记:烟嘴的时尚历史
这本书来自纽约的收藏家徐芝韵(CarolynHsu-Balcer),书中包括了近两个世纪来世界各地的烟嘴:从50年代纽约夜总会所用的一次性塑料烟嘴,到卡地亚、法布热等品牌那些镶满着宝石的奢侈品烟嘴。让我们得以知道这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收藏门类中繁多而迷人的故事。比如一支日本明治时期的烟嘴,是由日本武士刀煅熔重塑而来的,它所印证的是1876年“废刀令”的颁布之后,武士阶级之没落的历史变迁。
身为女性,徐芝韵的烟嘴收藏多了一层女性主义的色彩。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女性的吸烟行为才渐渐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罗斯福总统的太太就是一位吸烟者,并且改观了“女性吸烟”的形象。而这些优雅精致的烟嘴也成为了女性解放和两性平等的重要象征。
有意思的是,这些烟嘴收藏也曾经给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带来过灵感,他对与早期移民以及烟草产业之全球化相关的烟草历史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在徐芝韵的支持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并在万宝路的生产地、有着丰富烟草史的弗吉尼亚的里士满进行了展览。
编辑/汪琳 作者/虔凡 摄影/高远
网址:这8本书告诉你,艺术是可以用来读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3946
相关内容
阅读这5本艺术书籍 让艺术贴近你的生活这6本书告诉你哲学就是生活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私藏书单 | 这8本书,让你的表达更高效!
看完这10本书,你也可以是时间管理的达人
看完这10本书, 你也可以是时间管理的达人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合集6篇)
书单丨艺术、文化与历史,盘点你可能会错过的14本艺术类图书
《生活艺术》是一本怎样的书?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