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发布时间:2024-11-24 03:10

理解和关心员工的个人问题,体现人文关怀 #生活技巧# #职场沟通技巧# #员工关系管理#

张岩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制度改革也步入到深水区阶段,随之带来的是工作标准和质量的升级。企业职工则面临着极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企业一线生产职工对待工作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会随着发生改变。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无论是聚焦于当前生产效率,还是放眼于长远发展,企业都应当加强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人文关怀,进而引导职工以极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于一线生产活动中,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广义是指肯定人的价值、性格,关注其生存和发展,重视其尊严和幸福。而讲究生产效益的企业来说,人文关怀则是调动生产积极性的催化剂,其涵义具体表现在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每一位企业职工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和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人文关怀是对每位职工工作状况、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关注。

(二)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和疏通等心理手段对人的心理进行调配,从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进而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企业的心理疏导工作则是针对职工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层面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指导活动,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技术或方法,对企业职工进行心理调适,使其职工能够正常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保证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心理疏导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必要性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职工在生产大月工作量比以往要大很多,一线职工在车间工作内容较为繁琐,需要集中精力去面对,不能按时下班则是家常便饭,相应的企业职工在工作中会出现较大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企业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之下,以僵化落后的管理制度来对职工进行约束和监督,不利于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应建立社会对话机制,开拓职工工作诉说渠道,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倡导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及时兑现对职工的承诺。除此之外,广大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职工的工作潜能,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职工人文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困扰

企业在生产大月,往往将工作效率及企业利益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而忽略职工的工作环境的好坏。在大型企业中,接近八成的职工都是活动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企业管理层通常只会下达生产任务的各项指标,将任务完成标准与职工绩效工资相挂钩,无法充分考虑职工身体、心理、发展等因素,直接造成企业人文关怀的缺失,造成职工出现“为工作而工作”的消极心态,甚至有些职工出现消极怠工的行为。在“唯生产指标”的工作主基调下,企业一线工作氛围因缺少人文关怀而变得压抑沉重,严重影响职工的心理健康。

(二)个人工作需求不满的心理失衡

企业职工在生产大月时期,所承受的工作任务和精神压力比一般生产月要高,快速多变的企业生产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职工长期保持紧张状态,职工一旦未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则会出现焦虑急躁的不良情绪。

另一方面,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不仅追求简单的物质经济上的追求,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职工在思想上存在业绩落后、技不如人等方面的担忧,从而产生自寻烦恼、患得患失的现象,有些职工甚至会埋怨干的多、挣得少的心理失衡的现象。上述心理行为则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

(三)家庭生活方面造成的心理障碍

企业在生产大月时期,一线生产职工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常态化加班,会间接导致在个人生活方面出现种种问题。例如青年职工在婚恋问题上频频受挫,已婚职工则对家庭照顾不周。当职工的婚恋、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时,所产生的负面心理状态则会表现在生产活动中,若不能及时倾诉和排解,则会超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出现心理障碍,无心投身于日常的生产工作。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措施

为解决上述职工在生产大月所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企业应当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保证职工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使其“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奔头”,全身心投身于企业生产工作中,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完善人文关怀机制,改善企业工作环境

职工是企业的生命力,唯生产论而忽视人文温暖,将职工当作企业生产的“耗材”无疑于饮鸩止渴,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当换位思考,从职工激励方式、工作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人文关怀机制,一改以往生产大月沉闷高压、一潭死水的工作环境。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企业应当建立思想交流班,加强沟通和交流,从思想上让职工感知企业对于他们劳动价值的肯定和保护,使其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职工出现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问题,企业应当在工作闲暇之余举办多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如企业的趣味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团建活动,进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舒缓职工的精神压力。

(二)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满足职工正当需求

企业在生产大月,职工面临着极大的生产压力,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帮助职工疏导心理压力。为此,企业可建立职工健康评估的工作机制,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跟踪评估,通过座谈、调查等方式了解职工的人际关系、生活压力、个人诉求等情况,分析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为职工创造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

另一方面,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了解职工的基本需求,例如满足不同年龄段职工在薪酬收入、职务晋升、价值体现等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运用岗位晋升、激励机制等方式,让职工看到机会,从而消除心理不平衡、消极怠工的现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完成生产指标增添动力。而对暂时无法满足的需求时,企业应当主动沟通,让职工明白不能满足其需求的原因。

(三)注重细节问题,关心职工工作生活

企业要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就应当在工作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激励。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企业可经常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为职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职工个人及其家庭的问题,从点滴小事来减轻他们的生活困扰。

对于青年职工的婚恋问题,企业可定期组织一些相亲活动,帮助职工拓展人际关系,从而解决职工的个人问题。而对于已婚成家职工的家庭问题,企业应当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如在生产大月工作繁忙、休息时间少等问题,企业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合适时机给予职工假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从而避免职工因个人及其家庭原因导致出现消极怠工的行为。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应只顾一时之利,将职工当作没有感情的生产“耗材”,而是将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体,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平台,并给予人文关怀。使其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奔头,从而打消职工产生“为了工作而工作”的消极念头。让职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让职工在工作中充盈着幸福感和满足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与人力资源部

网址:加强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5185

相关内容

加强心理疏导和转化,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心态
加强心理疏导平台建设,充实群众日常生活,上海发布加强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工会创新做好职工心理疏导服务的思考
加强心理疏导 塑造阳光心态——市局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团开展一对一精准疏导
关于印发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通知
浅谈律师心理压力疏导方法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人文关怀理念的运用研究
护理人文关怀个案.ppt
心理疏导不缺位,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一对一心理疏导方案(通用15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