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急救知识手册.doc

发布时间:2024-11-24 03:41

急救指南手册提供基础急救知识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技巧# #基本急救包配备#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手册.doc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手册 目录 第一项: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第二项:止血 第三项:包扎 第四项:骨折固定 第五项:搬运 第六项:触电急救的原则 第七项:溺水事故急救 第八项: 火灾 第九项:中暑急救 第十项:地震自救 第十一项:常见急症 第十二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第一项: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一、人工呼吸   呼吸是人生命存在的征象。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再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供组织细胞利用;代谢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成年人,每分钟呼约16-18次,在劳动、跑步等情况下呼吸加快。儿童每分钟呼吸30次,而婴儿常达40-50次。 人工呼吸,在操作前必须迅速地作好准备:   1、伤员的呼吸道要通畅无阻,以使气体容易进出。要检查口、鼻有无泥草、痰涕或其它分泌物,如有应予清除。   2、松开伤员的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使外界没有阻碍胸廓的影响,使肺脏伸缩自如。   3、如有活动的假牙应立即取出,以免坠入气管。 4、要求操作方法上,原则上不加重或无害于身体已有的损伤。这就要操作前察看伤情,决定好先用何种人工呼吸法。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叫叫ABC”进行。 具体如下: 叫:呼叫询问 两手轻拍患者双肩,在患者两耳侧大声询问,看其是否有反应。 叫:呼叫帮助 向周围群众挥手呼叫,请求帮助。一是帮助拨打120,二是询问有没有懂得CPR心肺复苏术的,从而在一旁协助开展急救工作。A:开放气道: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口 对 口 人 工 呼 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抢救者将患者鼻孔闭紧,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两次全力吹气,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人 工 循 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胸外按压应掌握要点:   1.患者头、胸处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坚硬平面上。   2.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3.下压3.5-4.5厘米,按压时手指不得压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时手不离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压,以免压力分散。   4.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用力均匀,每分钟按压80-100次,直至恢复心跳呼吸。   5.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应同时交替进行。按压与呼吸比例:单人 15 :2 双人 5 :1。 6.人工循环时间因病人年龄、身体状况而定,但对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病人,按压时间要稍长些。 二、食物不慎进入气道的急救方法 症状: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中也偶有病例。由于不小心或着急,不慎将花生米、瓜子、枣核、图钉、别针、钮扣、硬币等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啸鸣。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救方法: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排除气管异物方法: 方法之一:救护者站在病人身侧后,双臂转绕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用拇指侧顶在心口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另一手重叠在握拳的手上,向上向内猛烈挤压上腹部,挤压要快而有力,压后放松,反复操作,以驱除异物为止,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手法二: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病人侧后,一手臂至于病人胸部,围扶病人,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四次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病人,让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儿童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儿咯出异物。也可将患儿倒提高地拉背。   2.催

网址:日常生活急救知识手册.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5605

相关内容

日常应急救援知识.doc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
重要的日常生活急救小知识
生活急救小常识 日常急救小知识
日常急救小常识,生活中的急救小知识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大全
2022日常急救知识PPT中小学生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分享PPT生活急救急救常识医疗常识应急急救PPT课件【含内容】.pptx
急救小常识.doc
日常生活急救护理小常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