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6天
在家中进行烹饪课程,学习新知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烹饪DIY活动#
编者按: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年2月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月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月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月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月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月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月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月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月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月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月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月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月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月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月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月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月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月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月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月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月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年2月25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六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内容”模块下第一学段内容展开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8篇心得体会分享出来。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课程标准回应了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用什么培养人(教育内容)、怎么培养人(教育活动)、培养到什么程度(教育质量),而课程内容则是教育教学抓手,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第一学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停留在事物表象,没有层次和方法,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面对这一阶段的教学,尤其需要教师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关注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整体性及综合效应,以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做、用、创中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核心素养。
美术
1.李胜凯
今天阅读了课程标准 “美术”第一学段内容。第一学段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幼小衔接,尊重本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开展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艺术实践,使学习与学生经验和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适应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学习。我们可以发现(1-2)年级的课程内容有以下5项学习任务:
纵观这5个任务,强调了“身边”“自己”“安全”“分享”“综合”等关键词,体现三大特点:
(1)关注“身边的美”。课程以游戏化活动为主,在美术学科本位上注重学科综合,开发具有生活情境的主题课程。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观察花草树木的自然之美,走进社区去感受人造物的造型之美,走进城市去体会生活标识的设计之美。贴近儿童经验和学习能力,遴选与学生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美术作品,在比较、感悟等多种形式的识图和读图的欣赏过程中初步感知造型语言。可以创编“亲近中外艺术大师”系列单元课程,探寻适合儿童语境的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等美术语言的创意实践。
(2)关注“自己和他人”。不管是欣赏作品还是创作表达,都鼓励小朋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心出发,在美术活动中关注自我、表达自我,表现自我、规范自我。教学中,应釆用启发和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
(3)关注“学习习惯”。美术课中,不仅培养小朋友上课时安全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下课时快速收拾整理好工具材料的好习惯,还在于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初步形成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思维能力。
2.严娜娜
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一年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小衔接的过程,从幼儿园的生活突然到小学的生活,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需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进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理解。
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较多的鼓励。
“改进生活用品”的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起,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用品进行改进,同时进行美化和装饰。让学生当一当“设计师”并运用自己设计的产品,这样可以为以后学习“功能性”与“美观性”结合的设计奠定基础。
“体验传统工艺”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李思思
在新课标中,对1~2年级的美术课程布置了5个学习任务,并且在学习活动建议中要求基于1~2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去执行。1~2年级正好处在审美需求、专业需求时期,大脑发育基本形成,表达事物不光用想象,而是认识+想象。这5个学习任务具体表现为:
(2)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与交流自己的作品。
(3)改进生活用品。了解物品的外观和功能,能针对某件物品进行装饰、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4)体验传统工艺。了解传统工艺制作方法,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利用不同材料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品,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5)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围绕一定主题,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班级开展的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造型活动,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音乐
5.李雪
通过阅读艺术课程标准,了解了一至二年级课程内容:
(1)趣味唱游,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
一是内容要求。要求以儿歌,童谣为主,随音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声势,律动或舞蹈进行表现,使用打击乐器或选择其他的声音材料进行简单演奏或者伴奏。
二是学业要求。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独唱或起唱:会演奏简单的锣鼓片段及其他节奏型: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能跟随琴声模唱简单旋律。
(2)聆听音乐,聆听形象鲜明、结构短小的民歌、儿歌、歌曲、戏曲、音乐等片段,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变化,体验二拍子、三拍子音乐特点。
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能听见音乐的长短、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能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能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奏等。
(3)情境表演
要求选择合适的乐器,道具或其他材料,运用演奏,演唱,绅士律动,舞蹈等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表演,能运用自己的表情,肢体动作进行模仿或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
(4)发现身边的音乐
能够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能举例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声音的特点,能按一定节奏朗读儿歌,童谣和歌词,能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听上音乐。
5.陈韦唯
2022版课标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板块,十四个学习内容包含在十个学习任务中,这是一个新的改变。我特意关注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任务,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 、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回看徐老师给我们指导的音乐课,无不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初感知、细体验、深理解中逐步主动地 思考音乐。想到我的第一堂去市里比赛的课《小渔篓》,就是在形象有趣的“学螃蟹”“找螃蟹”吹海螺”“听渔歌”等唱游活动中让学生们感知了歌曲的节奏感、韵律感,歌曲背后的情感,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6.包静怡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学段1~2年级在“唱游•音乐”课程中设置“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4项学习任务。
(1)趣味唱游
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唱游是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丰富有趣的唱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2)聆听音乐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感受音乐的美好、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是指根据一定的情境和主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等。低年级学生的情境表演活动应体现生活化、趣味性等特点,以音乐表现形式为主,有机融入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开展简单的综合性表演。
(4)发现身边的音乐
发现身边的音乐旨在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开始,萌生探究愿望,逐步发现并关注更多的音乐和相关现象,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身边的音乐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应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起点,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并将唱、跳、奏、表演等形式融为一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多方面发展。
科学
7.张玉莲
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每个学科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学习内容。根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学科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提出每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策略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螺旋上升,进阶设计;教学策略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明确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与过程,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下面想谈谈自己对13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子场等都是物质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功能与用途。学生需要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是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电磁力、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状态。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能量是一切运动者的物质的共同特征,也是各种运动的统一量度。能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能在转移与转化过程中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即能量是守恒的。
信息科技
8.苏洁
今天主要阅读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程内容,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作为很好的铺垫。作为信息科技教师在读各学段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时,需细想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1)信息交流与分享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借助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完成简单交流活动,辅助学习,提升效率;能在成人帮助下,通过数字设备交流、分享个人感受,发表想法,初步产生学习和使用信息科技的兴趣;在信息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知道基本的礼仪与规范,能健康、文明地使用数字设备。
(2)信息隐私与安全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隐私与安全对于个人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信息隐私与安全常识,初步体验使用信息科技手段保管个人信息的优势,认识到信息隐私与安全的重要性;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健康、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能懂 得在网络空间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信息时,需要遵守信息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科技的态度和价值观。
(3)跨学科主题数字设备体验
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艺术等知识,让学生感受表达真实情感的不同方式,创造性地完成跨学科主题;运用信息科技、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综合运用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语文等知识,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校风
自立自强
求实创新
教风
求真务实
敬业爱生
学 风
奋发进取
刻苦精思
撰稿 | 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
整理 | 苏 洁 费紫薇
编辑 | 苏 洁
审核 | 李胜凯
责任编辑:
网址: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6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49084
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解读==新教师培训=李彬课程标准解读==新教师培训=李彬.ppt
【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
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18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大学生活初体验 大学英语新启航 ——公共英语教研中心开展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课活动
幼儿园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共4篇)
利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充实初中物理课堂教学1
【新课标】第六课 《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教案(表格式)
广东探索“禁毒+研学” ,在“行走的课堂”中解锁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