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发布时间:2024-11-10 16:24

1.

如图为1991年到2022年内我国人口净增长曲线图,据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随机取样的样方法可调查我国人口数量 B . 30年内我国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 C . 2011年初我国人口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D . 从年龄结构上看2022年我国已进入衰退型

2.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甲为“J”型增长曲线,乙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不变 B . 为持续高产每次渔业捕捞后剩余鱼量应在C点左右 C . 应该在蝗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蝗灾防治最为合理 D . 甲、乙增长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是由环境阻力造成的

3.

“最后产量恒定法则”是指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法则建议作物栽培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B . 该法则说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基本不变的 C . 该法则能解释种群高密度下种内斗争加剧的现象 D . 该法则说明个体的平均质量会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少

1.

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B . 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 C . 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 D . 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

2.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 .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 . 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 . 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3.

近年来某草原上的鼠数量明显增加,当地有关部门为了解鼠害的现状,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计鼠的种群数量,即在该草原上选定适宜数量、适宜大小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总洞数,再将样方内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检查盗开的洞口数(有效洞数),以各样方有效洞数与总洞数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对种群密度。如图曲线表示该草原上近几年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当地居民为了防治鼠害,在e时刻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 .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 C . 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 .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

1.

草原鼠害的发生不仅会引发草原的沙漠化,还威胁着草原的生态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图1是某草原上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2是鼠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D代表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鹰属于第营养级,蛇属于消费者,若蛇的数量减少,鹰的数量变化为。

(2)

图2中能量A属于,用于鼠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用图中字母表示),散失的能量来源于鼠的(填生理过程)。

(3)

鹰在空中盘旋寻觅猎物时,老鼠发现鹰煽动的翅膀后会快速窜逃,以躲避猎捕,此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4)

防治鼠害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放养天敌的方法属于,这些方法最终都是为了降低草原上鼠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牧场控制鼠害的意义是:。

2.

草地贪夜娥,原产地为美洲,是一种被联合国粕农组织全球预警的粕食作物重大致灾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其适应能力强,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群体作战,可把整快玉米地植株心叶、叶片啃光,然后迁移到下一片地,号称“行军虫”。自2018年年底从缅甸入侵我国云南,至今已对全国22个省份的农田造成威胁,各地多措并举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

(1)

在虫害发生初期,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这时通常可选用茚虫威、乙酰甲胺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2)

科研人员发现玉米田里的龟纹瓢虫除了会捕食玉米蚜虫之外,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龟纹瓢虫摄食草地贪夜蛾后,其能量有一部分被同化,还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这种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措施被称为。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们进行农田治虫的主要目的是

(3)

下图为云南某遭遇虫害的玉米田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戊代表不同组成成分,I~Ⅲ表示过程,虚线箭头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A、B、C代表能量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去向,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

①图中属于异养生物的有 (用“甲~戊”表示)。

②碳在图中I~Ⅲ过程中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

③图中乙具有的总能量至少是J/(cm2a)。图中C代表的能量去向。若图中15J/(cm2·a)的 以粪便形式流向戊,则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

蝗虫食性广,取食量大,对植物的破坏性极大。植物不仅是蝗虫食物的直接来源,还为其提供栖息场所,对蝗虫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均有重要影响,植物的覆盖度(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对蝗虫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上图可知,植物的覆盖度(填“高”或“低”)时会抑制蝗灾的发生,原因是。

(2)

椋鸟是一种适合长距离迁移的鸟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椋鸟入住前后,不同阶段鸟巢周围防控点蝗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时间

人工置巢区蝗虫密度/(头·m-2)

对照区蝗虫密度/(头·m-2)

无椋鸟阶段

51.00

38.00

椋鸟入住产卵阶段

27.00

36.00

椋鸟孵化阶段

6.00

21.87

椋鸟育雏阶段

2.00

15.53

幼鸟成长阶段

0.73

16.04

①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密度,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答出2点)。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2点)。

③群居型的蝗虫能释放对鸟类有刺激性的苯乙腈,该物质能吸引蝗虫聚集,散居型蝗虫不能释放苯乙腈。椋鸟对散居型蝗虫的捕食量显著高于群居型蝗虫的,原因可能是。

1.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 .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 . 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 . 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2.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 甲、丙、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丙、乙、甲

3.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 . 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 . 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 . 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 . 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网址: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410

相关内容

数控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保养方法
解锁生活的第n+1种可能,享受生活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健康生活方式分析——基于CLHLS 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全年龄段人群科学健身指南来了
导热系数测试仪校准方法研究
人到中年咋养生?四个习惯和五种训练不能少
会玩儿的年轻人,已经开发出10种旅行新方式了
撕开小红书家居流量,10倍增长背后
日常生活、生产中甲烷既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如图1是CH4/H2O体系放氢焓变示意图:则CH4(g)+CO2(g)=2CO(g)+2H2(g)△H=
健身你做对了吗?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