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你家的冰箱,裡面长什麼样子呢?东倒西歪的瓶瓶罐罐、放到过期的布丁、满满的塑胶袋,找个食材要花好多时间。许多家庭用了好几十年的冰箱,从来都没有整理过,或是用错了方法,才造成冰箱乱七八糟,连家人的健康都被影响了!冰箱整理到底该怎麼做呢?让整聊师教你如何整理冰箱,让后续也好维持!
你家的冰箱是干净整齐,还是乱七八糟呢?
▊「採买频率」决定冰箱收纳方式
以一家四口的小家庭来说,採买的频率大概是2天一次,而和公婆同住的大家庭则是每天都採买,对这两类的家庭来说,冰箱的物品几乎每天进进出出,因此需要非常系统化的收纳方式,不然很容易把冰箱塞得太满,东西找不到。反之,单身的小资女採买的频率大概是7天一次,频率较低,对於这种类型的冰箱来说,收纳的方式以大分类收纳即可。
如何控管数量?
出门前,先拟订菜色:拟定好菜色与数量后,再去採买,不只不会买过量,採买的速度也变得非常快。
列出购买清单:买菜前先检查冰箱再买菜,避免过度浪费食材。
判断食品的保存期限(例如叶菜类容易腐坏,就按量购买)
肚子饿时不採买:这一点小编没有在开玩笑啦,因為肚子饿时,容易產生大量购买的心理,看到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吃,就通通买回家了。
▊ 冰箱收纳四大原则
一、冰箱断捨离,不要塞放超过八分满
冰箱就像是衣柜或是任何空间一样,东西一多就很容易杂乱,因此要先从断捨离开始,透过这几个方式,可以判断冰箱物品的去留:
看外观
看气味
看保存期限
长期逗留在冰箱的食品
量多的食品
有没有印象
冰箱收纳方法
二、搞懂冰箱分区功能,分类分层摆放
其实冰箱不同区域有不同功能,也会影响该放什麼样的食材,确认分类后,可以依家庭的使用习惯来安排,尽量把同一类食物放在固定的 区域,减少因遗忘而浪费了食材。
冷藏收纳重点
乾的食物往上摆放,湿的食物往下摆放。生肉的保鲜盒应放在低处,水果盒放在高处,避免肉类的血水滴漏,造成食物二次交叉感染。
冷藏室上层:适合储存熟肉及水分较多的食品。尚未开封的肉类要趁保存期限到达前食用,一旦开封,煮熟的肉只能保存三到五天。新鲜的鱼类只能在冰箱冷藏一天,烹调过的鱼类不要超过三到四天。
冷藏室下层:放剩菜、煮好的蛋、鱼、肉、豆腐等需要快速加热的食物,以及容易冻伤的非叶菜类蔬菜和水果。
低温保鲜室:位於冷藏室最底部,湿度最高,比较适合存放蔬菜,如绿色蔬菜、辣椒和菠菜等。这类食物用密封包装,最多可保存一週左右。
冰箱门旁的置物架:适合保存开封过的食用油、酱料、未喝完的果汁、牛奶、饮料等常食用、密封性佳或耐放的食物。
冷冻收纳重点
冷冻通常是空的区块,可自己划分简单隔层。冷冻库因為温度较低,食物不易腐化,往往最容易成為「仓库」。建议把刚买的食物往后放,旧的食物往前移,以加速食物的循环。
冰箱食材摆放方法
三、善用收纳品,易辨识好拿取
冰箱裡的东西已经减少到八分满了,但还是看起来很杂乱,其实整齐的关键是在你是否有使用收纳盒,小编集结了整聊师的经验,依照用途推荐不同的收纳品给大家:
一、纸袋
用途:包裹蔬果、作為分隔
优点:防潮吸湿、环保、易取得
二、保鲜夹链袋
用途:分装、保鲜
优点:不占空间,微真空效果
三、拉篮、塑胶篮
用途:分区
优点:创造抽屉效果,解决深度问题
四、不锈钢保鲜盒
用途:分装
优点:提高解冻、冷冻效率、卫生、耐用
五、塑胶保鲜盒
用途:分装、保鲜
优点:可直立收纳、透明可见内容物
六、玻璃盒
用途:分装、保鲜
优点:适合熟食、部分可直接微波
七、层架、书档
用途:分区分层
优点:解决深度和高度问题
四、健康是好习惯的养成,釐清冰箱使用的四大错误迷思!
整理完冰箱后,还是要釐清冰箱使用的错误观念,养成好的冰箱使用习惯,才能让冰箱一直保持乾净整齐的状态。
#冰箱可以长期保存食物的营养素
冰箱确实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但也依不同种食物的特性而有保存时间上的差异,如牛奶可以保存五到六天,而隔夜饭菜最多只能保存三天,要记住的是冰箱没有杀菌的功能,因此长期将食物保存於冰箱中,还是要检查食物是否已经腐烂或变质。
#冰箱有空间就可以尽量塞满
冰箱不放超过八分满,并且要注意不要挡住出风口,才能让冷空气流通,维持冰箱低温的功能!
#冰箱开关门速度越快越省电
开冰箱的时候,热空气会跑进去造成整体冰箱冷度降低,冰箱内的感应器就会判断冰箱不够冷,这时候就会命令压缩机需要更强力运转来维持冷度而耗费电力。因此想要省电不在於开关门的速度有多快,而是在开冰箱之前想好要拿什麼一次拿,才能避免开冰箱的次数和时间。
#热菜不能直接放冰箱
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提供了食品安全的标準规范:食物不应在4.4°C~60℃的温度区间摆放超过2小时,因為病菌最适合在这个温度下繁殖。因此帮食物降温至50~60℃的时候(手摸起来温温的)就可以赶快放进冰箱内了,不用长时间放在室温下等它降温。
整理冰箱真的不简单!但只要跟著以上的收纳步骤,并养成冰箱收纳的好习惯,日后的维持就会很轻鬆啦!快一起动手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