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斤卖,深圳最大的二手书店差点关门
二手图书可以折价卖给二手书店 #生活常识# #环保节能技巧# #二手物品循环#
4月23日,世界阅读日。然而,颇为戏剧性地一幕,发生在月初,愚人节那天。 当老何把书店预转让的消息发在朋友圈的时候, 书友们都炸了。
面对这家近两年小红了一把,但实际在深圳存在了十几年,也是深圳最大二手书店可能的关张。不少人惊讶,不少人惋惜。 更多的人,出谋划策和加油打气。 就连房东,都为了让老何撑下去,减免了房租。 从一开始大家以为的愚人节玩笑,到集体“拯救”书店的这场行动里,老何决定,再坚持坚持。
老何的书店,叫九斤书店,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和磡村的一栋民房里。 深圳人应该都知道, 这家上过热门节目,刷频过朋友圈,还有不少网红前来打卡的旧书店。 如其名。 一台电子称,主打卖书九元一斤。 是生活的入口,也是热爱的出口。
藏书丰富,种类繁多。 古典书籍、中外名著、艺术鉴赏、童话绘本……宝贝书、绝版书不少。时常有惊喜,俨然一座小型“图书馆”。 上至80多岁的大爷,下至7岁的小孩,都是书店的往来客。
更不用说,这几年,“宝藏”加“网红”。九斤书店不断出圈,成为深圳爱书人的一大文化地标。只是,再大的网红和流量,再多的老友和情怀, 都没能让老何安稳捱过疫情带来的连环影响。 门前被封的路,卖不出的书,房租和一家人的生计, 都让这个年逾半百的大叔,最近愁坏了。
“我有抖音号,想尝试一下直播。 这些成套绝版书,孤本啊,拍卖的话好卖吗?那个直播要怎么搞,我们也不是太懂。做过网店,也是真不会啊。” 老何甚至想过,继续摆地摊。 “实在不行,就跑到门口举牌子,告诉大家这里有个书店,有空进来看看……” 期望和无奈,几乎都写在了老何的脸上。
最近,书店日常一般由妻子打理。 而他在外面重新找了份零工。 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 为了养家,为了养书店。 几千块一个月,至少交点房租。 至少把书店,多开一天,是一天。01深圳最大二手书店九元一斤的生活与热爱 老何,是最舍不下书店的。 即便年初快要撑不下去了, 他能想到的最坏打算,就是转让出去,找个人接手。 让书店照常营业,让大家能够继续淘到好书,不辜负深圳书友们多年的支持。
我们到访的那天下午,买书的人虽不多,三三两两。 有开民宿的年轻人,有背着挎包的中年大叔; 有拎着奶茶的年轻女孩,还有一个拿着刚买的衣架就进来逛的男士。 有附近的居民,也有辗转了好几趟地铁远道而来的老朋友。「每半个月就来一趟,看看老何又有什么好书」一个女孩如是说道。
不成文的约定和老友之间的一声“来啦”,是老何这么多年和大家的默契。 “他是医生”“又是一个老熟人”“都是常来的书友”…… 老何一边招呼着,介绍着。 一边眼神坚定地告诉我们:不转让了,再难也会开下去的。尽管每天打工,忙碌而辛苦。 但他始终记得,开旧书店这20年,什么风雨和坎坷,没走过呢。 放不下的,始终还是卖了小半辈子书的情怀。
6年前,老何将九斤书店,搬到了现在的这个城中村里。 他掰起手指数了数,这是第5次带着书店搬家了。 也是书店规模最大的一次。 160多个平方,上万册书,还不算仓库里的几十吨。深圳最大二手书店,最能囤书的老板,毋庸置疑。
如今书店所在的和磡村,是坂田街道热闹繁华的人气儿地。 出了村口,就是五和地铁站。 10号线和5号线的交汇,让这里的清晨和傍晚,汇聚着深圳的朝气与喧嚣。 即便年轻人多,小吃街铺人群络绎不绝。 但因为疫情管控,要找到老何的旧书店,没有特别指引,还真不太容易。
九斤书店,成为了热闹中的一处幽静。 进入村口,拐进一条不到百米的小巷后,书店的招牌格外显眼。 店内没有特别装潢,没有咖啡卡座,没有斑斓的文创,满目皆是书。 每一本老何用三轮车拉回来的书,造就了这个在以速度著称的深圳里,一个纯粹为二手阅读而生的小天地。
好书,是值得二手阅读的,这是老何的信念。 比起熟人的快速狩猎,新顾客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眼力。 因为这里没有检索,没有人推荐,没有特别分类。 进来,自己找,就对了。
很多人享受着这样原始淘书的乐趣, 没有目的性,与心中的好书自然而然地,不期而遇。 这也是老何的小心思:书只有被懂得人买走,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所以。有的人找到了国内稀缺的英文原版; 有的人收集到了成套的孤本或绝版; 小时候风靡过的口袋书、故事集,也能在这找到踪迹。 而在绝版书的架子上,我们找到了这本《1930年代的上海话》。
手指划过书架,目光缓缓扫过。 墙上这块标语牌写着:「为什么叫《九元一斤》?因为我们以九元一斤卖书为生」于这每本书立住的方寸间。 老何守着的。 是一杆称,十几年撑起了一家人在深圳的生活。
也是在深圳这座城市里, 难得、简单且纯粹,只为书和书、书与人之间的墨香之交。02从湖北宜昌到深圳做了半辈子二手书 老何是重庆万州人。 但卖书的起点,却是在妻子的家乡,湖北宜昌。 1996年,一个重庆小伙到宜昌务工。
务工之余,因为爱看书,家里的旧书越来越多,总不是个事儿。 于是试着第一次,将旧书摊推到了小广场上。 宜昌市的五一广场,傍晚人来人往。散步休闲的人们,开始习惯一家旧书摊的出现。 还记得第一次摆摊,第一单就卖了7块钱,老何很开心。 在那之后,老何带着妻子,开始卖书为生。
一辆板车,小小书摊。 最开始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情怀。 老何也会自嘲自己学历不高,但爱看书, 看书之外还能赚点小钱养活一家,已经是他莫大的知足了。 老何是个实在人,遇到的也基本都是看书的实在人。 在宜昌长达8年的卖书生涯里,结识了不少文化老者,老师、教授,以及像他一样爱看书的普通务工人员…… 但单靠摆摊卖书,在生活面前,终究还是苍白了些。 仅有几笔大单,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给了老何卖书这20年莫大的信心。
那是2005年,春节过后的某一天。 老何和已经怀孕的妻子,傍晚5点照常出摊。 “一个看起来的成功人士,咔咔咔~一下买了2000多块的书。” 他一个电话,就叫来一辆车拖书。 书卖完没多久,下雨了。 老何骑着单车往回赶,看着妻子在雨中收摊。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日子辛酸有之。 他要负责找书、收书,妻子出摊,早出晚归。 但幸福更多。
“尽管当时下着雨,一起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可我们心里都是甜的。信心都爆棚了,说不定哪天还能发财。” 老何笑着说,当时就是这样忽悠自己的。 到了2008年。 为了更好挣钱养家,在朋友的介绍下,老何和妻子来到深圳,放弃卖书,开始做货车司机和搬货郎。 可拉货生意竞争力大,压力也大。 一年后,兜兜转转,老何又回归了老本行。
开始在深圳摆摊,卖旧书。当时就在一个门诊部旁边的走廊里,租金便宜,贴墙摆了十几个书架。 书放在外面,睡觉也是在外面。偶尔被捡垃圾的人,顺手拿走几本书,老何都一笑而过。 后来,从室外书摊到室内书店,老何的二手书店,才算是在深圳真正落了脚。
△和磡村 老何很喜欢深圳。 年轻、有活力、爱看书的人也多。 比起宜昌大都老者式的书友, 在深圳,老何的书友基本横跨整个年龄层。 不分职业,不分阶层。 务工人员、都市白领、年轻学生,都会不时聚到老何的书店里。
谈及这小半辈子的卖书岁月,以及十几年在深圳的起起伏伏。 老何和妻子,用爱经营的这家书店,不仅是一家人在深圳生活的缩影, 更是这座城不可或缺的温暖。 当书店的灯光亮起,心也就亮了。
九斤书店
营业时间:12:00-24:00
地址:深圳市坂田五和地铁站H出口
(可导航和磡村仁生楼B栋,找到楼下那家五粮液专卖店,从五粮液专卖店旁边小路下去,就是书店了)
如果找不到,可以联系老何:18603020203
03别让书店消失 在九斤书店的那个下午。 短短两个小时,大概还不到10个顾客。 买书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空旷、有些清冷的书店里,我能理解老何的惆怅。
不想放弃旧书店。 但所要面对的事实是,本来就被电子网络时代冲击的实体书店, 遇上疫情,更加雪上加霜。2020年的阅读日,我们用100家书店,简要描绘了一张37个城市的独立书店地图。
如今回看。 还有多少书店照常呢。不得而知。 这两年,书店倒闭的新闻,成为常态。 老牌书店的求助信息,不时会掀起一片声浪。 坚守20年的北京盛世情书店,闭店了; 野草书店离开了北大校园; 上海复旦旧书店,不得不重新选址搬迁;
△上海复旦旧书店
武汉的百草园宣布,换个江湖再见。 有人说,实体书店,已经拯救不了人们精神的荒漠了。 网文、电子书、短视频、游戏……已经成为更快捷便利的代餐。 是的,时代不可逆。 但也无需过于悲怆。尽管在2020年,全国有1573家书店彻底关闭。 但同时,那一年新开的书店,达到了4061家,是关店的2.6倍。书店是不会消失的。爱书的人,一直都在。
我们熟悉的那一间书店,熟悉的读书人,以及每一个为了书的理想,不断坚持,不断重新出发的他们。就像,在深圳30年,老丁和他的1510公益阅读基地 (图左)就像,在上海开了22年复旦旧书店的张强(图右)
他们和老何一样。用书籍和阅读,装点着一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网址:书论斤卖,深圳最大的二手书店差点关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5096
相关内容
闲置书籍换新书 可买也可卖 二手书交易平台,你用过吗?闲置书籍换新书、可买也可卖… 二手书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卖旧书挣钱吗?普通人怎么通在网络上卖旧书、二手书赚钱
哪里有卖二手书的网站
2024年“书·城市·生活”书店人大会在深圳举行,业内共谋书店行业发展
探访二手书店,一天卖出上万本,年轻人爱上“捡破烂”
探访二手书店铺,一天卖出上万本,年轻人爱上“捡破烂”
卖二手书月入6万,越不起眼就越赚钱!
上门收二手书 书籍收购
网上二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