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规划应用

发布时间:2024-11-27 19:53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城市规划#

1月16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素红教授做客我院自然资源大讲堂,带来了以《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规划应用》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周素红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发展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城市地理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68/SC2)注册专家,多份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等。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城市时空行为与大数据、城市安全与健康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工作。

周素红教授将其理论研究成果与规划实践相结合,从时空行为模式与城市空间规划、时空行为相互作用与城市空间规划、时空行为视角下的城市治理三个层面进行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周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在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健康环境等不同领域规划中的前沿应用场景,并结合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活的典型案例,展现了时空行为研究在指导城市空间规划与空间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有效推动了规划实践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周教授强调,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展望未来,将有更多的专项规划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和后端大数据分析,为传统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规划提供重要补充,从而塑造出更为便利、舒适、安全及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

来源:东莞规划院

编辑:梁宝成

网址: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规划应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1869

相关内容

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与规划应用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优化
如何规划城市理想中的居住空间?这种规划对城市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如何理解社区规划与生活便利性的关系?这种规划如何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城市生活时间规划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城市空间与气候适应性设计
城市空间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构建宜居城市的蓝图
中小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利用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智慧气象与城市规划:气候适应性设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