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页)
Word添加页眉页脚,Alt+F8 #生活技巧# #数码产品使用技巧# #办公软件快捷键#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欣赏影片,初步感知 课文视频 四、疏导字词 1 遂至 ( ) 亦未寝 ( ) 藻荇 ( ) 竹柏( ) 五、指导朗诵(配乐)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无与乐者,遂/步于中庭。 ///竹柏影也。如积水空明,水中 庭下藻、荇交横,盖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咬文嚼字,解释字词 月色入户 门 欣然起行 高兴的 念无与乐…的 遂至承天于 相与步于中一起、共 庭下积水空清澈透 水中藻荇交交错纵 盖竹柏影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只是、罢 七、疏导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将原文翻译成现 代文,自然分组,选出中心发言人。 八、合作探究,品味文本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提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这月色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皎洁 空灵 比喻 2 ”?3.你是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 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 怨。 九、拓展练习: 1.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描绘月夜下你们认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2.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为最迷人的景色。 十、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月 景 人 苏轼 张怀民 情 郁闷 乐观豁达 惆怅 3
网址:完整word版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9661
相关内容
宿舍内务整理策划整理方案(word版)个人成长规划word版本.doc
多个Word文档总页数的快速统计技巧(整理8篇)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天天好习惯》
值得收藏,熬夜整理上海三天两夜旅游攻略,详细
旧书优秀作文(精选6篇)
家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2篇】
幼儿园0—3岁亲子早教活动教案(优秀6篇)
(完整word版)二手书交换站策划书.doc
电子设备系统产品售后维护方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