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以物易物实现微心愿 废弃信报箱变身睦邻“交换空间”

发布时间:2024-11-28 11:28

二手物品交易可以减少废弃物,实现绿色消费。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建议# #二手物品交易#

  最近,在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以物换物”成了小朋友们的新乐趣。17日,结束首场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后,3岁的朱宏铂总是问奶奶季欣伟:“下次什么时候去交换啊?要换的东西我都想好了。”

  在华锦花园小区202栋的外墙上,记者看见,许多彩色的格子格外引人注目,160个格子里放着各类物品,有娃娃、积木、水杯、文具等。

  社区居民、六支部书记叶小琼介绍,以前这里是一处信箱。“小区1999年建成,近几年信报箱无人使用,外面的铁皮也锈蚀了,很不美观。”社区走访居民时,有人提出拆除,还有人想要保留20多年的回忆。有人提出重新修整,但没有实际用途会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党委书记周林回忆说:“去年正在征求居民的意见时,刚好有小朋友找到社区,想要捐书。每个格子就代表社区的一户家庭,他们是每个家庭交流的窗口。以前,我们用信箱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如今,为什么不能用信箱与自己的邻里交流呢?小格子刚好放得下小朋友的书。”最终,把旧信箱改为睦邻交换空间的建议得到居民们的认可。

  拆除金属外壳,简单粉刷。17日,社区依托修葺一新的睦邻交换空间,开展了首次“以物换物”青少年共享活动。朱宏铂带来了自己的娃娃和小背包,他看中了一盒彩色笔。把自己的物品放进格子内,取走自己想要的物品就完成了交换。

  有的小朋友守在放有自己物品的格子前,见有人想交换,他们还会主动给对方介绍自己和自己带来的物品。以物换物的同时,小朋友们也交到了新朋友。季欣伟说:“闲置物品放在家中占用空间,但丢了又可惜,拿来换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变闲为宝,绿色又实用。”

  社区团干余佳介绍,社区经常会收到居民想要捐赠物资的信息,以往总是在居民群里发布。但真正有需要的人可能错过了信息,还有的人不好意思接受他人的免费物资,爱心得不到有效传递。“有些大物或贵重物品,如冰箱、轮椅等放不进交换空间的格子,下一步,我们计划贴纸条。你有什么、想换什么、怎么联系等信息都写在纸条上,有兴趣的居民可以直接联系。线上线下结合,物品实现了继续利用,交换的形式也体现了双方的价值。”

  首期活动受到居民们的欢迎,社区正计划以后定期开展集中交换活动。周林说:“物品虽小,但实现了大家的微心愿,邻里之间的爱实现更好传递。(长江日报 记者覃柳玮)

网址:小区居民以物易物实现微心愿 废弃信报箱变身睦邻“交换空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9796

相关内容

“以物换物”,这里的居民体验“零废弃”生活
睦邻中心旧物置换,社区刮起一阵“环保风”
50辆废弃自行车变身社区景观 他们用微改造为居民生活增添“小确幸”
发展社区便民服务 百安居打造睦邻服务中心 助力便民生活圈建设
“幸福睦邻坊”解锁社区生活幸福密码
旧物交换“换”出邻里新关系
2021年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废弃物管理信心指数与意识行为研究报告.pdf
旧物换新“换”出小区楼道新面貌
【文明龙江 实践有我】梅里斯区:废弃物兑换“微积分” 小举动汇聚“大文明”
角落荒地变睦邻花园,幸福生活“就地升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