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丁格尔”王桂英:生前身后都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24-11-11 14:50

  天津北方网讯: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桂英从事护理工作60年,以毕生心血致力于护理教育事业,她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护理人员。

  连续7天7夜抢救病人

  昨天,记者来到市三中心医院,73岁的天津市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三中心医院副院长梅玉文老人回忆起“老理事长”王桂英时充满怀念之情:“她以毕生心血致力于护理教育事业,她的卓越业绩在护理界众口皆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护理人员。”

  梅老说,王桂英1945年进入天津传染病医院工作。一个月后,南郊区发生霍乱,一大批患者被送到医院。王桂英带领护士连续7天7夜抢救病人,使160多名病人安然脱险。第二年她被提拔为该院的护理部主任。

  创立“布条辨认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桂英参与筹备天津工人医院,并任该院护理部主任。1951年,该院开始接收护理从抗美援朝前线转回来的伤病员。一次有200多名伤病员同时送到医院,危急中,王桂英创造了“布条辨认法”。她请医生在列车上对伤员进行检查,并用她事先做好的布条在胸前做记号。红色布条代表“危重病人”,黄色、白色布条表示不同的伤情和位置,据此将伤员分别送到相应的手术室和病房,使伤员们迅速得到救治。

  “伤员的衣服上沾着泥和血,王桂英亲自为他们擦洗身体、换衣服,喂水喂饭。有的伤员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蛆,散发着恶臭,她用镊子把蛆虫夹出来,细心地冲洗伤口,换药打针。她的无微不至为护士们做出了榜样,也让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梅老回忆说,由于救治及时护理良好,200多名伤病员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王桂英也因此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抗美援朝二等功奖章”。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她关心每一名护士的成长,经常为了护士们的住房、待遇、求学、就业而奔走,连退休的老护士有了困难,她也热情地帮忙。”梅玉文老人回忆,1983年,王桂英得知一些老护士退休后生活有困难,就组织她们做“特护”,既发挥了她们的作用,又解决了患者家属的困难。

  1994年,74岁的王桂英应邀担任了一所老年护理院的院长,亲自设立护理标准、规章制度,并制定出本市社会养老领域最早的一份区分入住老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这些内容后来都成为本市社会养老领域众多养老院在管理和护理工作中借鉴的范本。她还亲自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如何给老人翻身、拍背。可她不要任何报酬,还设立了“王桂英护理奖”,奖励在护理老人中表现出色的护工。

  1999年,79岁的王桂英荣获了第37届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章。2012年1月王桂英老人在津去世,享年92岁。按照老人生前遗愿,她的遗体捐献给天津中医药大学,将自己最后的一切贡献给医学研究事业,贡献给祖国和人民。本报记者黄建高

网址:天津“南丁格尔”王桂英:生前身后都无私奉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692

相关内容

“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贡献
天津生活家装饰
无运动,不生活——2020全民健身乘势而上
家居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南通海安人才生活津贴申报指南
献血后的甜蜜“恢复期”:同房与生活小贴士
天津自驾游攻略
马尔代夫度假必备清单,避坑指南全在这
王丁棉:牛奶细菌量高威胁健康 蛋白质低=欺骗
在低结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园本教研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