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30 11:1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生活知识# #文化教育#

摘要: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对中学生情感的引导,近年来,各学校吸取传统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充分促进了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注重中学生个人生理特征发展,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底线,以柔和引导地方式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不良因素不仅影响到中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是对家庭与社会造成了困扰,因此,学校教师应当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创新完善传统教育方式,以此引导中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心态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同样,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课业辅导过于紧张等问题成为当前压垮中学生心理防线的关键因素。统观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如何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在 学习教育中加强引领,因材施教

现代心理学和认知学认为,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很多种,有遗传的影响,有原生家庭生长环境的影响,有来自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影响,有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等。就中学生群体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表现为如下几类:一是在情绪上不稳定。学生在心绪愉悦时,学习兴趣较高,与人和睦相处;在心绪不良或不稳定时,就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情绪。二是在意志力上缺乏应有的自控能力,思想不稳定,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在因素的负面性影响和实质性干扰,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三是在性格和行为上往往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做事虎头蛇尾”等不良现象。四是“青春期综合征”相对明显。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普遍进入了青春期发育阶段,“青春期综合征”也难免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定的挑战性。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作为以“教书育人”为本职的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一方面应善于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等途径和形式,利用相应的知识学习、理论教育、案例分析等,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对相关学生进行艺术性辅导和教育。

2.2 家校配合,有效引导青春期学生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有充分的理解,学生家长配合学校措施,与学校合力帮助学生,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帮助下,保障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状况,做到家校沟通及时,让老师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3 合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中学生在与异性交流时不够成熟,教师应适时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异性同学关系。同样,在同学关系的建立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班级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健康的同学关系,从而有效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2.4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青春期的叛逆往往被中学生视为对“权威”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不能一昧地打压学生,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例如通过家务或承担班级事务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琐事消磨自己的脾气。从教师角度来说,中学生是非常容易被感情支配的群体,过于丰富的情绪使得中学生一直都处于“阴晴不定”的状态,而教师应该尽可能通过情感教育与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例如在晚自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抽出五分钟让学生围绕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他们关心的主题开展自由发言,通过争论琐碎的话题,让中学生合理宣泄情绪,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避免学生思想偏离正常轨道。

2.5 在深入亲近中走向学生,在勇于正视中认真以待

我国人类社会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指出:“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意重在强调——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是打造并实现“善教乐学”的客观因素和必要前提。如果缺乏“亲师信道”意识,就难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教学关系。通俗地讲,要想管理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想深入详尽地掌握学情,教师首先必须亲近学生。无论对班级常规管理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必须全方位、立体式、动态化地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习与生活、思想与行为、校园与家庭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秘密地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个档案,既可了解学生过去,也可据此寻找应对之策和有效措施,还能在未来见证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针对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在内的标准,把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层面。

2.6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仅在课堂上,更要体现在中学生校园生活中。在家长与教师眼中,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是乖巧、内向的,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然而实际上,中学生封闭的内心无非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长此下去,中学生积累的负担与焦虑会摧垮他的内心,使他变得极端,从而造成学生与教师、父母之间的完全对立,最终影响到中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正确方法,让心理辅导深入到中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3 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教师、家长的合力教育,有效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其性格特点、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引导中学生发展健康心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加强教师、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桂香.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96):13-15.

[2]路承智.对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J].智力,2021(27):169-170.

[3]徐玲玲.灌溉健康雨,风雨之后见彩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知识文库,2021(14):197-198.

网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3081

相关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
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论离婚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doc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其应对的心理机制的研究.pdf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