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
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学会接纳不完美的心态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心理哲学#
期待和梦想,往往比拥有和实现之后更摄动人心。就像鼻子闻到的咖啡香味,占了人可以感受到的咖啡香的90%。
所以买了新房、新车、新船、新飞机的人,往往喜欢邀朋友来,倒不全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要从朋友羡慕(嫉恨)的眼神中,找寻自己因为得到而失去的期待与梦想。
于是,朋友的赞叹(以及他心底新种下的梦想),与主人自己的拥有之间,就构成了一种在一个人身上很难共存的二元结构,从而帮助主人确认了自己的拥有。
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里有段台词:
拉康哲学的重点是,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到手的那一刹那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欲望与疯狂幻想相辅相成。
这正是巴斯可所谓的真正的快乐,来自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不然我们怎么会说,"猎比杀更为有趣",或"小心你许下的愿望",不是因为你会得到它,而是因为一旦得到它,你再也不会要它。
所以,也许我们装修一套房子,不必急于完工,让它一点点生长。而花园的好处是,园艺本来就是一个无限游戏,植物们能以自己的缓慢生长哺育我们,教诲我们。
此外,做一些满怀期待、但又不必纠结于结果如何的事情,也许是幸福的。典型的如父母养育孩子,绝大多数父母起初充满梦想,后来一天天见自己的天才孩子变得平常,平庸。而每个父母绝不因此懊恼,只是默默接受,继续奉献,而过往的记忆也被小心翼翼地珍藏。
这类爱若能脱离血缘的关联,跳出自私的基因的驱使,则会变成了不起的想法和梦想。
然而,在当今起伏的世界里,拉康的哲学像是某种炫耀: 凡事唾手可得,我需要为自己设置更为够不着的目标,目标后面还有目标,永无止境。
这仿佛又会陷入财富转轮上的小白鼠的困境:越转越快,越快越加速,直至被抛出,或者精疲力竭而死。
所以,拉康所言“幻想必须超越现实”,绝非是要放大自己的猎物,也不是所谓“欲望管理”,而是重新思考欲望本身,令其成为一个无限游戏。
于是乎,“断、舍、离”与“简化生活”流行开来。梭罗很早就说过:“人们要过好生活其实需要的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屈从于无尽的辛劳。”
可是,现代人去哪里找一个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为自己建一个很便宜的木屋?况且梭罗的“隐居之地”其实离小镇很近,他总是很积极地跑去朋友家蹭晚饭,更不消说他还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文凭。
我们该舍弃的到底是什么?假如有一把人生的奥卡姆剃刀,我们又该如何对自己下手?
丹麦作家斯文.布林克曼在《减法人生》(即将出中文版)里,引用了一首很有趣的诗歌:
“你不应贪图所有,宇宙茫茫,你不过是当中一颗尘埃。
但你这颗尘埃里却也藏着一个世界, 你要让它变得完整而充实。
人生之路各异,你只需取一径前往, 并与它合二为一,忠诚且专注。
别的路径暂且搁置一旁,因你总会归来。
......”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的存在尽管短暂,却充满了神奇性。我们可以用自己有限的双眼,去观看无限的宇宙。请想一下这个过程中“观看”与“光”的双向性:
1、无限的光汇聚至观察者有限的双眼之中;
2、“观看”(哪怕只算是主观的幻觉)从有限的双眼探照至无尽的宇宙间。
有种说法称:造物主“设计”人类是为了确认宇宙的存在。所谓“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我们生命的有限性(单向的时间),身体的局限性(熵减的系统),是“意识”所依之地。
虚幻与实在,短暂与永恒,有限与无限,拥有和失去,以类似于弹弓效应的张力将生命拉去时空的深处。
每个并不真实存在的当下,我们只能做两件事: 回忆,展望。
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存量时间不断增加,而存量时间的一切可能性归零;
对于未来,等待发生的生命时间不断减少,而未来时间的可能性则在展开。
所以,我们的一生像是一棵倒着长的树:
当我们回忆过去时,反倒可以将已经归零的可能性舒展开来,自由穿梭于一个个波函数早已坍缩的平行宇宙里;
当我们展望未来时,需要思考各种可能性的结果,并且坦然接受随机性将自己带入任何一个或好或坏的“单一现实”中。
所以,回到上面的话题,我们该如何挥舞自己的奥卡姆剃刀?
我的想法是,生命本身可能就是一把奥卡姆剃刀,我们在充满可能性的时空里如闪电般劈出去,斩断悬而未决的锁链,斩断一团乱麻的因果,斩向我们虚幻卑微的欲望。
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猎物”?
我喜欢克尔凯郭尔给出的答案:
“心灵的纯粹就是只想要专注于一件事......如果人类能够做到只专注于一件事, 那他应当求善向善。”
对于喜欢做智力题的我而言,这个似乎有点儿文艺和宗教色彩的说法,有着某种意外的精确性。
克尔凯郭尔区隔了欲望和目的,他的逻辑是: 求善向善的过程中,善本身即为回报。
也许就像我们观看之际,其实就是打开眼睛让光进来而已。
请允许我将克尔凯郭尔的高尚哲学,与概率和时间联系起来:
我们的焦虑和恐惧往往来自于不确定性,来自不知道自己会落入许多个平行宇宙中的哪一个。
其实,当我们落入某个“单一现实宇宙”中时,反而会很安静,只是会为过去错失的某个平行宇宙(可能性已经为零)懊恼,并为下一个不确定性再次担忧。
不确定性会令人感慨世事无常,而专注于求善能帮助我们消除这无根的漂泊感。
以及,当我们回望时,求善向善更能够为过往的时间赋予某种富足和宁静。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爱是一种能力,付出就是拥有,付出后被爱对象是否一样爱回来,付出和回报是否符合因果,已经不重要了。
当今流行说“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也许应该换作“我爱你,与你无关”。
本文开篇那段电影台词的后一段是:
“所以拉康给我们的教训是: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
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
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
✎作者 | 老喻的
摘自 | 孤独大脑
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上下滑动 延伸阅读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不要强行去劝诫一个三观和认知跟你不同的人,不然只会让自己惹上种种麻烦。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只筛选不教育
只选择不改变
前几天读比尔·盖茨的传记,读到了一件事:
作为世界首富,盖茨经常出席各种重要活动。大概是20年前吧,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邀请他做一场演讲,盖茨答应了。
那一天,盖茨西装革履,正准备迈入会议室的时候,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男子,将一块蛋糕扣在了他脸上。
作为受害者,盖茨是怎么处理这起事件的呢?
他并没有起诉这个闹事者,而是笑着说“蛋糕味道不错”,然后他用最快的速度,换掉了自己的保安团队。
“作为保安团队,他们的工作是不合格的,他们没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如果袭击者扔的不是蛋糕,而是炸弹,那我就完蛋了。
我无法阻止别人向我扔蛋糕,但我可以更换自己的保安团队,让合格的人来胜任这个职位。”
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他说他靠的就是这样的思维:
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不要想着改变谁
因为你谁也改变不了
为什么只筛选不改变呢?
因为很多人的出生不一样,禀赋不一样,家境不一样,教育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所以必然会造成三观不一样,思维不一样,眼光不一样,立场不一样。
只要三观和思维一定性,人基本上就很难改变了。
所以千万不要想着要改变谁,因为你谁也改变不了。
别的且不说,就以俄乌冲突为例,就以中医西医为例,就以共存清零为例,我们天天在网上辩来辩去吵来吵去,最后说服谁了?恐怕一个都没有吧。
新闻传播学者杜骏飞,总结了一个网上辩论的分歧倍增定律。
“如果双方观点有分歧,那么每一次掐架之后,分歧都将倍增。
因为双方的发言,都是在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所以双方越是掐架,就越会坚信自己的观点。”
确实如此,所以当别人的观点和立场跟你不同的时候,千万别试图说服对方和教育对方,这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轻易被改变的。
坚持改变对方
会弄糟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非要执着于教育和改变对方,大概率会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糕。
就以我为例吧。我前年写过一篇Diss(批评、鄙视)阴谋论的文章,一个读者留言说:“你写的文章就是一堆狗屎。”
我回复问他:“你觉得哪些地方有问题,如能指出来,我非常感谢。”
对方回答:“狗屁文章,我看个开头就不想看了。”
我不服气:“你都没看,凭什么说我写的是狗屎?”
对方蛮不讲理地说:“我说是狗屎就是狗屎。”
我生气了,和他辩论起来。但最后还是我辩论输了,因为对方根本不跟我讲理,一直用下三滥的方式骂我,所以我只得闭嘴。我的心情因此而坏了好几天。
关于掐架,有一个定律——修辞定律。
“就是争论最后谁会赢,不是取决于谁的论据好,而是取决于谁更会用‘修辞’。”
所以犯不着说服对方教育对方,因为你不但说服不了对方,反而会把心情弄得非常糟糕。
坚持改变对方
可能会遭人嫉恨和报复
如果你非要执着于教育和改变对方,很可能还会遭人嫉恨和报复。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前年因为一件事情,跟一个同事发生了争论。
我朋友搞销售的,口才特别好,所以说得对方哑口无言。
但对方哑口无言不代表你就赢了,对方说:“你还是说服不了我。”
没想到隔了几天,对方悄悄给领导打小报告,说我朋友在销售中吃回扣。吃回扣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解释清楚,结果我朋友被领导大骂了一顿。
关于争论还有一个定律——小人定律。
“气量小的人喜欢报复,得罪了他,他就怀恨在心,会背后玩阴的报复你。”
所以当对方观点和立场跟你不同时,你犯不着去说服和教育对方,因为你不但说服不了对方,还可能造就一个想报复你的人。
坚持改变对方
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祸患
如果你非要执着于教育和改变对方,还可能会为人生带来重大祸患。
大家还记得宇芽(仿妆网络红人)家暴案吗?2019年的时候,她差点被陈鸿家暴致死。
宇芽跟陈鸿交往时,看到的全是他的优点:
“画家,出过画册。”
“很会拍照,出过摄影集。”
“感觉很有才华。”
正是基于陈鸿很有才,宇芽决定跟他谈恋爱。在谈恋爱期间,有一次两人发生口角,陈鸿殴打了宇芽。
当时有朋友劝宇芽跟他分手,“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但宇芽不相信,“我相信他是爱我的,我相信自己能够让他变好。”
但是宇芽的苦口婆心,并没能让陈鸿发生转变,两人走到一起后,陈鸿三天两头家暴她,2019年那一次,宇芽差一点被他弄死在电梯里。
宇芽的例子告诉我们:
千万别试图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只筛选不养成,不然会给你的人生带来重大祸患。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在门口跟一个人发生争执。
子路说:“一年有四季。”
那人说:“一年只有三季。”
两人在那吵了半天,还差点动上了手。
这时候,孔子来了,两人便找孔子仲裁。
孔子听完,跟那人说了一句:“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季。”于是那人得意洋洋而去。
子路很不服气,问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先生怎么说只有三季。”
孔子说了这么一句话:“跟一个连四季都不知道的人较真,我没骂你都算不错了。”
孔子就做得很好,遇到三观和立场没法调和的人,与其互相说服,不如互相删除。
我觉得苹果好吃,有一堆理由。你觉得香蕉好吃,有一堆理由。
没关系,我们彼此都不用改,不舒服的关系到此为止就行了,我去跟喜欢吃苹果的人在一起吃苹果,你去跟喜欢吃香蕉的人在一起吃香蕉,我们彼此不都开心了吗?
所以成年人就应该这样:
各人只是满足各人的偏好,不去说服别人,也不让别人来说服,我们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选择合适的人
会让很多事情变得高效简单
有人问比尔·盖茨:“微软的人这么优秀,你们是怎么培养的?”
比尔·盖茨回答:“我们没有培养,人是由过去那么多年的环境造成的,所以只能天成只能筛选,不能培养。
我们所做的,只是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培养好。”
确实是这样。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大咖感叹: “不同格局的人,是没办法坐在一张桌子上谈事情的。”
为什么这样感叹呢?
因为他苦口婆心地劝导一个下属:“不要内耗,不要纠结一时得失,要关注长远。”
但下属却跟另一个同事说:“他就是想用这样的话术,让我放弃眼前利益,然后大占我的便宜。”
以前这位大咖总是想着劝导下属,但现在他不了。
“遇到思维系统不一样的人,我直接就辞退了,然后再去寻找思维系统一样的人,于是我的公司就这样变顺畅了。”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会让很多事情变得高效和简单。
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只需要换个人就可以解决。
找恋爱对象或结婚对象
选择是第一重要的
作家“三更雨”讲了一件事,她果断跟男朋友分手了。为什么分手呢?
“我男友用一张百元假钞,去一个老奶奶那里买了三斤李子,然后得意洋洋地提李子来看我,还跟我炫耀:她不会分辨假钞,下次你有假钞,也去她那用吧。”
这个男友本来特别帅,“三更雨”很喜欢他,但经历此事的第二天,“三更雨”就跟他提出了分手:“对不起,我们不是一路人。”
有朋友劝“三更雨”:“你是不是做得太过了,你教育教育他不就行了。”
“三更雨”说了一段话:
“找恋爱对象或结婚对象,选择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后期改变对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我要找的是此刻品性就很好的人,而不是将来可能变好的人。
所以只要遇到家暴的、抠门的、撩骚的、愚孝的、嗜酒的、嗜赌的,我立马就会把他们淘汰出局,不会花任何精力在他们身上,教育是他妈妈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谈恋爱确实就应该这样: 只筛选不养成,只选择不改变,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写在最后
特别喜欢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急着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成长大概就是,以前被人误解或看法不一样的时候,恨不得揪住对方衣领说个三天三夜。现在不了,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就掉头而走。”
人与人之间终是不同的,不要强行去劝诫一个三观和认知跟你不同的人,不然不仅会无功而返,还会惹上一身骚。
烂泥烂得好好的,你没必要把他扶上墙;咸鱼躺得好好的,你没必要给他翻个身;死猪死得好好的,你没必要去用开水烫;朽木朽得好好的,你没必要把他雕成材。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只选择不改变,人生快乐一大半。
停止精神内耗的9个好习惯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确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冲突。
对一件事过于敏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激起情绪上的波澜。
久而久之,不仅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对生活也产生了百无聊赖的感受。
有时,一天下来,即便什么也没做,也会觉得好累好累。
其实,这些都代表着一种严重的内耗型人格。
内耗的过程,就像是用一把勺子,慢慢将自己掏空。
想要摆脱内耗,让生活回归活力和热忱,今天推荐的这九个方法,你一定要试一试。
停止活在他人眼里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的反应。
同事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会让心情失落许久;
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默默纠结半天。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后果往往是,在敏感和讨好中委屈了自己。
你要明白,生活说到底,是取悦自己的过程。
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都与别人无关。
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围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会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把时间和爱留给自己。
当你学会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你才能活出最闪耀的人生。
停止后悔
有一位精神病学家,执业多年,在精神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说,自己有许多病人,都把时间都花在缅怀过去上,后悔曾经做过的,或者没做的事。
“要是我在那次准备得好一点……”
“要是我当初没犯那样的错误……”
反反复复地懊悔,最终都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
人活一生,难免有遗憾的时候。
一时的反思可以推动我们进步,长久的懊悔只会令我们步履维艰。
你要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昨日失去的,明日必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与其沉湎于不能改变的过去,不如坦然放下。
毕竟,我们无从改变过往的遗憾,却可以决定未来能不能不要留下遗憾。
停止苛求完美
在我们的身边,完美主义者往往有两类人。
一种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
另一种是对别人要求很多,严于律人,不允许周围人犯一点错。
不管是哪一种,都注定活得很累。
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如你所愿。
《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圆满的事物好像有所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与其在苛求完美的路上让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放松下来,给生活留一点缺口。
保留那份遗憾,人生也许不够完美,但是却变得更加完整。
停止思虑过度
博主张不同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了一家公司,领导找了一位老员工带他熟悉公司业务。
但是,那位同事每次和他说话,嗓门都特别大。
有时候听上去,简直就是像在吵架。
为此,他郁闷了很久,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得罪了对方。
后来他才发现,原来那位同事耳背,常常听不清别人说话。
所以在讲话时,音量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大。
很多事就是这样,本来没什么,就是因为想太多,才让一切变得复杂。
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人生的幸福,有时候就在于放空。
不要思虑过多,更不要自寻烦恼。
当你用一颗简单的心去看待世界,你才能在纷繁人世中享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
停止陷入消极
有句话说:“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
乐观的人,总能以从容和满怀希望的步履轻松走过岁月。
而消极的人,却总是陷入失败和困惑的阴影里。
比如,表白被拒了,就觉得此生注定孤独;
比如,一次没考好,就觉得以后都前途灰暗。
小问题造成了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又进一步放大了问题。
最后一点小事,都变成了一场灾难。
真正优秀的人,不是遇不到困难。
而是在困难来临时,不会将自己置身于颓废和悲观的情绪之中。
因为他们明白,一味沉溺于负面的情绪,也改变不了现状。
与其在闷闷不乐中,让事情越变越糟,不如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风风雨雨。
保持微笑,凡事看淡,好运才会与你不期而遇。
停止设限
有时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
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
因为自己还是个新人,所以就不敢争取想要的机会。
久而久之,但凡遇到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但凡遇到点机遇,都会被无情错失。
董卿有句话说的好: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新鲜,有活力的,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一生不过三万天,一天不过24小时,一味地给自己设限,就注定画地为牢。
不妨勇敢一点,大胆冲破禁锢自己的牢笼,打破那些“不可能”。
当你突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停止反复犹豫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本想去减肥,但是一想到运动好累,就有点纠结;
本想去旅行,但是一想到出发前要做的功课和准备,就有点动摇;
本想去创业,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就有点迟疑。
犹犹豫豫到最后,常常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
作家脱不花曾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
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所谓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愿景都会沦为遗憾。
放弃脑海中左右摇摆的想法,扔掉心里徘徊不定的计划。
趁着年轻,趁着还有梦,大胆地去追逐,放肆地去折腾。
很多事情,你不果断尝试,永远都不会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停止自我攻击
“我真差劲,因为我不会说话,情商太低了;”
“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
“我不配被爱,因为我不够优秀。”
内耗的一个重大原因 ,就是无法接纳自己,进而自我攻击。
当你不满意自己,对自己挑三拣四时,你就注定很难得到快乐。
人活在世上,最难也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和自己和解。
或许你不善言辞,但是你有着出色的行动力,能代替一切花言巧语;
或许你能力一般,但是你一直勤勤恳恳,让家人得以衣食无忧;
或许你普普通通,但是你有着良好的品行,足以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所以,从今天起,不要再自我贬低。
学会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只有你拥抱自己,世界才会敞开怀抱接纳你。
停止拖延
奥巴马当选总统时,有人问他:“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他回答了四个字:总是提前。
为什么提前去做?
就是因为不想让拖延的习惯,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拖延是一片雪花到雪崩的积累,长久拖延只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之中。
打败拖延也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两个字:行动。
今日事,今日毕,永远不要把问题拖到明天再处理。
当你培养了自己的行动力,那些让你不安和烦躁的问题,就会逐一消解。
也只有行动起来,那些美好的愿景才不会成为口头的臆想。
你所渴望的改变,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不拖延、不等待、不逃避,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
杨绛先生说: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告别内耗,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当你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你会见到别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摆脱桎梏,用轻松、欢畅的脚步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真正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
有件趣事儿,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前两天下班,乘电梯的时候,遇到两位二十多岁的女孩。
一位女孩短头发,倚在电梯一角,用手扶着额头,看上去不太舒服的样子。
另一个女孩扎着马尾辫,在短发女孩旁边叽叽喳喳:
“你知道吗?胡歌来咱们这拍电视剧了也!”
“我从路透照里看到,胡歌真的好帅!”
“最近大火的那部电视剧你看了没?”
“里面的男主角长得真不赖,和我家胡歌有得一拼了!”
短发女孩沉默着,没有吭声。
马尾辫女孩伸头问道:“你怎么不说话?”
短发女孩悠悠地回了句:“你刚刚说的那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只在乎我的头痛什么时候能好。”
这句看似不太礼貌的回答,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房。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确实如此。
我们常常将时间耗费在了99%无用的人事物上,却忽略了那1%,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有两则王菲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
王菲和窦唯离婚的时候,有记者问她:“你的离婚手续是不是已经办妥?”
王菲答:“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记者说:“我们的读者想知道。”
王菲答:“我还是那句话,跟你没有关系,跟你的读者也没有关系。”
还有一次,王菲和谢霆锋在家接吻,因为窗帘忘了拉上,被狗仔偷拍了。
有媒体质问王菲:“你以后是不是应该注意点?”
王菲毫不客气地反驳:“我的窗户是对着一座山的,所以我觉得我没做错事情,应该检讨的是他们。我不觉得需要去防范或者什么,我在家接吻,关他们什么事啊。”
说实话,我蛮欣赏王菲做人的原则。
因为终其一生,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清晰的边界,这种边界不仅仅是身体所要保持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间隔与分寸。
用两句话概括就是: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他人的生活是他人的,与自己无关。
如果说,王菲的做人原则印证了前者,那么电梯女孩的做人原则就印证了后者。
在一期《奇葩说》上,作家冯唐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你要仔细问问关我屁事,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你屁事,你就能知道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
这句话听上去简单粗暴,但是想来却颇有道理。
我有个同事小A,常常和我抱怨生活好累。
“工作一天感觉精疲力尽,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感觉一整天好像又没做成什么事。”
为什么?
因为她早上九点来到公司,电脑刚打开,“咣”弹出来一个框:“王心凌再度爆红”,这个不错,点开来看看,10分钟过去了。
因为她正马不停蹄地码字呢,听到同事B讨论同事C的八卦,哎呀这个我也听说了,必须要聊啊,然后端着茶杯凑上去。
因为她快马加鞭地赶月度绩效呢,前排工位探出一个脑袋:“你看看这个口红咋样?”,然后又不淡定了……
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都能打乱她的节奏,一天下来,当然觉得又累又没有收获。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自我损耗”。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你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你的每一次选择和纠结,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力都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越是简单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得越远。
因为他们能远离那99%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在心里说一句:
关我屁事,然后将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有个习惯:写作的时候绝不出家门。
哪怕他因为写不下去而来回地踱步,哪怕生气到把家的门板给拆掉,他也绝不会离家半步。
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找一个“出去放松一下再写”的理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外面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所消耗。
耐心熬下去,度过一时的“枯竭期”,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我们前面说:99%都无用,那什么是1%的生活?
这就是1%的生活。
放弃99%的无效信息,不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不让外界的纷争、口舌、人际随意打乱你的节奏,将时间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只有这样,你才会做到真正的高效,你的内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宁。
自媒体博主@方美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是个热心肠,什么人都想了解一下,什么事都想掺和一脚。
当时单位里有个同事,刚刚买了新房,正筹备着怎么装修。
方美丽热心地给对方提建议:
“听我的,一定要铺地板,不要贴瓷砖。”
“刷漆的话你不要找XX装修公司啊,找这家,来,我给你电话!”
“厨房啊,厨房千万不要装成开放式的!”
她事无巨细地跟对方交代,这位同事也很是受用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她问那位同事:“家里装修好了吗?”
同事答:“装修好了,我们还是选择了瓷砖,厨房还是坚持开放式的。”
方美丽当场觉得一盆凉水泼了下来,合着自己说了那么多都是白操心。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道:“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这是他的人生。”
很多时候, 一段关系之所以累,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但其实:别人的生活,关你屁事。
干涉太多,既耗精力,又不讨好,何苦呢。
在一期《非诚勿扰》中,孟非做了这样一个假设:
假设你看见你兄弟的女朋友,和另外一个男人单独在一块,你会选择告诉朋友,还是沉默不言呢?
有位男嘉宾回答:“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让我的兄弟痛苦。”
一旁的观察员陈铭却说: “我应该不会说。因为信息量不足,我无从判断。
哪怕我看见他们一起走进了酒店的大门,我还是觉得这件事有很多的可能。”
孟非表示赞同。
然后他补充道:“我们眼睛看到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我有一个原则叫:绝不轻易介入别人的私生活。”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
一切越俎代庖企图干涉他人生活的行为,都是在给彼此寻找烦恼。
正如马云所说:
“我过去担心世界和平的时候,自己过得很不好;
后来担心别人的时候,很多都不如意;
直到我不再操心与自己无关的事,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好了。”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99%都无用,那什么是1%的生活?
这就是1%的生活。
不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不在别人的世界里指点江山。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极简,才能享受到真正纯粹的生活。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一句话: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木头如是,生活也如是。
一个人心灵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去掉不必要的,内心才能盛放更为重要的部分。
抛却无关的人和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1%上。
不为外界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才能活出生命最真实的色彩。
点个【在看 】,与朋友们共勉。
离你最近的三个人,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东野圭吾说: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
你所走过的每一段路,遇见的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命运,带领你走向不同的路。
正所谓: 与什么人结伴,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圈子,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与优秀的人同行,走的更远
《荀子·劝学》里写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意思是说: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管理学有个名词,叫做:鲶鱼效应。
在挪威,人们都喜食沙丁鱼,但由于沙丁鱼喜好群集、生性懒惰,捕到活鱼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渔民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到渔港,但常常事与愿违。
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是能捕到活鱼,直到后来大家才得知,这位船长每次捕鱼时,都会在鱼槽里放几条生性好动的鲶鱼。
沙丁鱼受到影响后便会加速游动,促进了空气的流通,捕到活鱼的几率就大了很多。
人也是如此,天生就有惰性,有的人因为心里有一个明确目标,所以靠自律就戒掉了很多坏习惯。
但有的人变得更好,却是因为经历了一件事,或者遇见了一个优秀的人。
前段时间,西北大学的一个学霸寝室上了热搜。
本科四年里,住在一个寝室的6名女生共获得16余万的奖助学金,毕业前,6人全部考研或保研至名校。
大家羡慕地说: 选对宿舍很重要,选对室友更重要。
同样登上头条的还有一对博士情侣:
余苑和黄沛森同时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院,两人从研一到如今相恋五年,打算下半年结婚。
余苑对着镜头笑着说:“因为彼此陪伴,做科研时才不会枯燥。”
有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在身边,他会陪伴你走向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而那时,你一定会因为有这样的伴侣,而更加努力。
所以,不论是恋人、朋友、同事、家人,真正优秀的人,最终都是彼此成就。
与智者同行,路自然宽;与高人为伍,走的更远;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优秀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为你带来光芒,当你逐渐适应了明亮,就再也不想回到黑暗中去了。
与靠谱的人共事,事半功倍
知乎上有人提问:什么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看到一个高赞回答说: 遇到事情靠得住,责任面前有担当,信用永远是第一。
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靠谱。
股神巴菲特在一次交流会上讲过一个小测试:
他问学生,如果让你选择买进某个同学10%的股份,你会选择谁?
正常情况下,你不一定会选择最聪明的,也不一定是精力最充沛的,也不是家庭条件最好的。
但很有可能会是最诚实的,可以实现他人利益的人。
如果让你卖出某个同学的10%,你不一定会选择成绩差的,也不是最穷的。
大多时候,你一定会选择那个过河拆桥、喜欢耍阴谋诡计、毫无诚信的人。
所以能力的强弱、财富的多少、智力的高低等等都不一定是衡量人最重要的标准。
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和靠谱的人共事,才能求得安心。
当你落魄之时,他总会倾囊相助;
当你遭人诬陷时,他总是信任你的那一个;
当你遇到突发情况时,他定会陪你一起担当。
不在你盛名时慕名而来,也绝不会在你低谷时转身离开。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以心换心,必得回报。
网上有句流传已久的话: 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成年人的世界,人心深不可测,能遇到一个可靠的朋友实属不易,若有幸相伴一定要珍惜。
与懂你的人相处,不负此生
廖一梅的书里写着:
“人这一生,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网上曾有人发起一个投票:不论结婚还是交友,你觉得必要条件是什么?
最终票数最高的是: 三观相同,彼此理解。
与一个不懂你的人相处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你说情人节别人能收到玫瑰真幸福,他说送花一点都不实在,还不如吃顿大餐。
你说假期有时间就多去看看世界,他说有花那些闲钱的工夫,还不如在家睡觉。
你说新上映的电影赶紧买票去看,他说电影院人挤人,在家看盗版的不也一样嘛。
你说想学习一些新的事物提升自己,他说都一把年纪了何必再折腾自己。
罗宾威廉姆斯说:
“我曾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世间所有的事都可以屈就,唯独感情不能将就。
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天,不如与一个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让你心力交瘁的人。
《知否知否》热播时,网上热议:小公爷的家庭背景如此显赫,而且他那么喜欢盛明兰,婚后也一定会百般宠爱她,为何明兰最后却选择了顾廷烨。
很赞同一个回答:
“恋爱时有人宠着就足够了,但婚姻要找的是一个“你不说他全都会懂”、“你的想法他会理解并且支持你”的人。”
显然明兰没有选错,结局收获美满幸福。
《晚婚》里唱道: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你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没几个人点开看,但你发了一组生活照却收到了无数点赞。
其实更多的人只会关心你的外在,而极少有人去在意你的喜好。
而这少部分的人,就显得弥足珍贵。
正如《刺猬的优雅》里说的那样: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生命里人来人往,但你总会遇见一个懂你的人,理解你的言不由衷,明白你的悲欢苦乐。
待春去秋来,一生悄悄而过,因为有一个相知的人陪在身边,所有美好往事都有了可以言说的归处。
结语
有研究表明: 你最常接近的几个人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
和优秀的人一起前行,你会变得更优秀,然后走向更远的地方;
和靠谱的人共事,事事都会平稳度过,每一步都会走得踏实有力;
和懂你的人共度一生,这一趟人间,所有经历都是值得的。
你的朋友圈,很大程度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很喜欢村上春树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点个【在看】,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森林,所遇皆良善,所行化坦途。
☆ 【红馆】致力于 “ 好文 ” 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责任编辑:
网址: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6711
相关内容
真正的快乐, 是对生活乐观, 对工作愉快, 对事业热心。快乐是什么?读完这5本心理学,你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你为什么不快乐:写给年轻人的快乐心理学
笑对人生:快乐哲学与积极心态的养成
2023年快乐伴我成长 快乐伴我成长心得体会(优质19篇)
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思想思维)简单的快乐的人生.docx
生活中你想不到的省钱小窍门!绝对让你想不到!
家事的抚慰:做家务会让人快乐,我也是没想到……
你的快乐从哪来?心理学给你意想不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