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时代:未来汽车=智能盒子
车联网时代:未来汽车=智能盒子
发布日期:2014-05-25
“四个轮子+两排沙发=汽车”,这是对传统汽车的形象描绘,说明了汽车在过去100多年里,扮演着满足人们出行的角色。
然而,面对着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以及雾霾笼罩下的生活环境,汽车这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交通工具,陷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之中。
传统汽车该何去何从?汽车技术将有哪些革命性变化?谁能带来汽车“第二春”?
如果说,未来某一天,汽车就像一个大的社交载体,在行驶过程中,驾驶者可以与朋友相互交流而丝毫不影响行车安全;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车辆将设定好整个行程,避开拥堵路段,找到有充足车位的停车场,进而实现自动无人驾驶;并且,汽车不再依靠传统能源,吃空气也能行驶,排放出来的居然还是纯净水。那么,汽车将带来不同寻常的驾驶愉悦感,其也将摆脱作为移动工具的束缚,成为一个智能“大盒子”。
汽车成移动大终端
手机与汽车融合仅仅是汽车融合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未来,汽车将不再是一个闭合的铁盒子,而是一个开放的移动终端
开车过程莫玩手机!这条传统的行车安全守则,让汽车与智能手机割裂成独自的个体。乐趣与安全这对矛盾体,难道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的直线,无法相交?
答案是否定的。在科技的牵引下,两者正走向融合。
日前,苹果发布了iOS车载集成功能—CarPlay,该功能允许iPhone借用汽车的仪表板,一旦采用Lightning接口的iPhone(5、5S或5C)与车内设备连接,便可通过Siri语音、触摸屏和盘上的按键控制车内手机。
其中,Siri允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发出请求,实现拨打电话、回复未接来电或收听语音信息等操作。并且,驾驶者可以访问iOS应用,目前支持BeatsRadio、iHeartRadio、Spotify以及Stitcher等第三方应用。
目前,CarPlay已经向法拉利、梅塞德斯-奔驰和沃尔沃三家品牌开放,相关车型将于近期上市。未来,该系统还将向丰田、宝马、本田、现代、福特、捷豹、路虎、起亚、三菱、铃木等品牌开放。
与苹果开发相比,另外一家IT巨头谷歌也正在加速将互联网应用导入传统汽车。今年初在美国举办的CES展上,谷歌与本田、现代、通用、奥迪四家车企以及美国的图形处理器巨头英伟达(Nvidia)联合成立“OAA”。“OAA”以全球超过10亿台移动设备使用的AndroidOS为基础,由谷歌负责软件开发,进一步开发并优化Android系统的汽车应用,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的使用体验以及更加舒适畅快的驾驶感受。
手机与汽车融合仅仅是汽车融合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未来,任何应用程序都可能被整合进其中,汽车将不再是一个闭合的铁盒子,而是一个开放的移动终端。目前,福特已经宣布开放SYNCAppLink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使得任何开发者都能将应用程序整合到汽车中。
可以说,深度融合互联网不仅是汽车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汽车在实现代步工具之后焕发出的“第二春”。
未来,在云数据的支持下,车联网将在整个出行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寻找最优路线,避开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实时寻找车位,避免无法停车的尴尬。并且,驾驶者可将车辆相关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中,随时下载音乐、视频及应用程序等至车内,同时将远程遥控车辆的功能变为可能。
不过,要想完全实现两者的融合,安全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无论是使用苹果还是安卓系统,将其融入车载系统,有一个没法避开的问题就是,这是不是最安全可靠的模式?”马自达中国董事副总裁水野成夫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些还需要验证。
解放驾驶者双手
按照现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路线来看,目前已出现的无人驾驶只是智能化驾驶的初级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彻底解放驾驶者的双手。
在车联网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代表着汽车工业另一发展方向的智能化也正加速袭来。
如今,广告中的一幕已经成为现实:驾驶者将车开到办公室楼下,拿着手机轻松上班,车辆启动智能驾驶,独自寻找车位,通过自动泊车系统将车停好。
实现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系列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包括自适应巡航、刹车辅助、防撞系统、停车辅助、偏离车道报警系统、盲点侦测、自动泊车、辅助变换车道、侧面防撞等。
按照工作原理,车辆基于安装在车身各部分的雷达或超声波探测器,对周边的路况进行全方位检测,一旦出现危险,系统便会实施危险警告,进而自动做出规避动作,避免事故发生。
“自动驾驶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为驾驶错误,可让道路变得更安全、油耗更低。”全球知名汽车供应商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系统部高级工程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只不过,高度智能化驾驶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智能化无人驾驶领域走在前面的谷歌日前宣布,经过多年路试,谷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可以单独上路,系统能处理实际路面复杂多变的情况。而据各家企业对智能驾驶的推进时间表,要大规模实现高度智能化驾驶,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不过,也有人说,智能化汽车解放驾驶者双手时,也失去了传统的驾驶乐趣,这就如硬币的正反面,难以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今年2月的一份调查数据就显示,88%的美国人并不喜欢无人驾驶,原因是会失去对汽车的控制权。
路透社5月15日称,由于欧洲国家支持修改一项全球公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时间可能比预期要早得多。报道称,4月通过的鲜为人知的《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条款将允许驾驶员放开手中的方向盘,只要系统“能被驾驶员控制或关闭”。驾驶员必须在车内,且能够随时掌握方向盘。
“吃”空气的汽车
“空气混合动力汽车”会在传统动力与空气动力之间切换,中低速行驶时以空气为“粮食”,目前处于样车试验阶段,2017年将进入市场
未来的汽车,必然还要戴上“环保”的帽子。
说到这里,大家都能想到,正在加速普及推广的电动汽车就能达到零排放。不过,在现有电池技术条件下,绝大多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于200公里,即便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特斯拉,通过砌垒电池组,其续航里程也仅为300公里,始终无法像传统汽车一样,无拘无束地自由奔跑。
难道未来的汽车在长续航里程与零排放之间将始终无法协调?其实未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出现或将破解这一难题。
根据工作原理,氢燃料汽车注入氢之后,燃料电池和电动机会取代一般的引擎,即氢燃料电池把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促使车辆行走,而其排放物仅为水。
目前,丰田、现代、雷诺日产、戴姆勒、福特等全球主要的汽车品牌,均在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
不过,要想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未来也需要破解一道道难题,首先是基础建设—氢气加注站,再有便是如何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液态氢的储存流通成本。
如果说氢燃料电池汽车离市场仍然十分遥远,那一款会“吃”空气的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几年或将走进消费者视野。
这款以空气为“粮食”的汽车,学名为“空气混合动力汽车”,是通过一个液压泵和活塞将氮气压缩进高压蓄能器。高压蓄能器工作时,释放出高压气体,借助液压油推动液压泵向相反方向运动,进而驱动车轮前行。
其工作原理与油电混合动力车类似,车辆会在传统动力与空气动力之间切换,传统发动机负责爬坡、中高速行驶等,而在中低速行驶过程中,液压泵起到了传统汽车中发动机一样的作用,在氦气的作用下推动车辆行驶。与传统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空气混合动力系统基于传统机械技术,可靠性好、成本较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比油电混合动力车更出色,没有了锂电池使用寿命的限制以及电池的二次污染。
只不过,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空气混合动力汽车仍然保留了传统内燃机,使其无法达到零排放。
目前,空气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处于样车试验阶段,到2017年,“吃”空气的混合动力汽车将进入市场。今年北京车展期间,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刘卫东接受采访时表示,正与标致雪铁龙一起,评估空气混合动力的使用前景、成本、可靠性,决定双方是否联合开发并投入商业化生产。
未来汽车新技术
车辆间沟通
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汽车与汽车之间也会直接进行沟通,以避免行车过程中的碰撞。如前方车辆在减速、转向时通过互联网与周边车辆的车载系统进行沟通。
自动跟随行驶
安装在车辆四周的雷达探测器对车辆前方一定范围内的路况进行监测,前方遇到车辆时,可实现自动刹车减速从而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停车时间在3秒以内,前车开始移动时,系统会自动让车辆继续前行。
太阳能汽车
汽车只需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会,安装在车身外壳的太阳能充电板将会自动为车辆充电,电池最终驱动车辆。与纯电动车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边行驶边充电,不受里程限制。
激光大灯
与LED灯组相比,激光大灯也拥有响应速度快、亮度衰减低、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但激光大灯体积更小,且发光效率远高于LED大灯。以奥迪现在推出的技术,激光大灯光束覆盖距离可达5个足球场的长度。
移动端控制车辆
目前,奥迪与谷歌已开始整合车载系统平台,乘客可以通过平板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比如导航、多媒体播放等,它会自动同步到车载系统上。并且,平板电脑可通过WiFi,实现与操控屏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网址:车联网时代:未来汽车=智能盒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419
相关内容
恒生活:未来AI智能引领智慧生活新时代博世车联汽车美容小贴士
博世车联汽车保养小贴士
“第三生活空间”呼之欲出,汽车的智能化“芯”迈进
汽车保养小常识50条 汽车保养系统软件
汽车之家
二十年光阴故事:智变未来 智慧生活
汽车日常保养常识,汽车保养注意事项
汽车保养小窍门有哪些 汽车保养小贴士有哪些
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重塑人类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