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误区
日常生活中的小误会:邻居误将我家的快递当成他们家的,还夸赞‘你们家快递真快’。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家庭日常笑料#
养生误区之一:工作太忙,闲时锻炼
每天接触病人,看到病人体内气机郁塞,周身疲乏,虚火常生,我时常建议病人:多多锻炼。
很多病人回复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锻炼。
细细想一下,每天工作之余,在忙什么呢?
忙于上网聊天。
忙于朋友应酬。
忙于社会交际。
忙于看电视,守节目。
忙于打麻将,争输赢。
看起来,上网、应酬、社交、娱乐……
这些都比健康重要,他们的计划是等闲下来,再考虑锻炼身体的问题,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不管什么人,生命过程大致都是相同的: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健康。一个没有时间锻炼,或者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终有一天要躺下来,动不了的时候,也许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闲下来了,但为时已晚!
因此,锻炼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从现在开始,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
没时间可以创造时间,没机会可以创造机会,只要想锻炼,总是有时间的。
比如:每天上班不太远,就不要开车,可以骑单车或者坐公交车,坐公交车可以先步行一站再等车,或者提前一站下车,这样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上下班过程中,上下楼梯时,如果时间不紧,可以考虑不乘坐电梯,步行上下楼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
下班回家,和爱人一起打打羽毛球……
吃完晚餐,不要急于上网聊天,带领家人一起散散步……
周末不要睡懒觉,外出爬爬山,春天可以野炊,夏日可以避暑,秋日可以赏风月,冬日可以祛寒邪……
锻炼的机会很多,关键是你的观念要转变,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尝试,并从中获得益处。
健康的心态,带来健康的身体
养生误区之二:盲目迷信,灵丹妙药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日益简单,而科学的进步,也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日益丰富。
但也正是因此, 很多患者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上班时间数小时面对电脑,下班后也离不开显示器。
宁愿在网上聊天,游戏,都不愿意和家人交流。当身体不舒服时,更是离不开电脑,每天在网上各大论坛发帖求助,或者不停去百度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以求能够找到治疗的灵丹妙药,能够一药而愈,从此脱离苦海。
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的疾病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平时工作压力大,领导给的任务重,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少,我们的心灵常常被带上了沉重的枷锁。而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耗伤气血。“久视伤血,久坐伤肉”!长时间不动,身体内气血运行缓慢,再加上贪凉饮冷,很容易导致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化火,易燥易怒,心情焦虑,更有甚者,会出现抑郁。
这样的患者吃些温肾健脾、疏肝理气的药后,感觉好点,停药后身体不适往往再次反复,但是患者常常不会从生活细节上去寻求根源,而是认为自己找的灵丹妙药不灵,反而增加上网时间,更加海量搜索,以期更好的灵丹妙药。
且不说,这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就算是有,也架不住您这样长时间的接受辐射,长时间的用眼呀。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如果你想拥有健康,就得站起来。离开电脑桌,走出门去,到户外爬爬山、唱唱歌……多动动你的肢体,吊一吊你的嗓子,放几个响屁,让郁积的气顺开,让五脏之间能够相互滋生......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要干点体力活,出点臭汗。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要干点脑力活,想想自己干的对不对,需不需要改进。
只有这样,人的思维和身体,才能达到和谐,处于一种健康的平衡状态。
而另一种病人也是受灵丹妙药之苦甚深者。他们往往不正常进食,而依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各种保健品,作为养生的妙品。生活不规律,饥一餐饱一顿,等身体出现问题时,还百思不得其解。“我吃了那么多保健品,怎么还会生病呢?”其实,人秉承天地精气而生,食物是上天所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保健品。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多亲近自然,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健康的生活。
身心统一!
不要一味的追求灵丹妙药,其实妙药就在你的体内,你不知道取用而已,正是捧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吃。
健康养生第一步,不是追求灵丹妙药,而是释放被囚禁的心灵。
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你才能从依赖灵丹妙药的阴影中走出来。
放飞心灵,拥有健康!
养生误区之三:每天干活,无需锻炼
我经常建议患者多锻炼身体,很多患者立即反驳,“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累得腰酸背痛,还需要锻炼身体?”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干体力活”不等于“锻炼身体”,两者不能画为等号。
虽然体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我们的肌肉,但它常常容易伤我们的元气,说白一定,体力活动过度导致的结果是:“劳累”。
有时不仅人累,还心累,为什么呢?
当人不想干体力活,而又不得不去干的时候,带着情绪去做,身心处在矛盾的状态之中,力量不是由心而发,就特别容易累人。
哼着小曲干家务,越干越有劲,这才是身心统一。
但往往很多时候,人们在干家务的时候,是苦着脸去干,沉着脸去干,越干越累啊。
真正的锻炼,是放松心情,心身协调,力量由心而发,而不是“身”“心”分离。打球、爬山、跳舞、钓鱼……这些活动可以放松心灵,释放压抑的情绪,身心健康,不妄劳作,才是锻炼身体。
有些病人同我讲,“我也外出活动,也爬山,但回来后人感到很累,爬了几次山后,觉得诶意思,就不想再爬了。”
切脉时可以发现这些患者左手寸脉上越至鱼际,反应患者平时思虑过度。这样的人,爬山的时候,脑子里依然想着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他们的心是静不下来的。虽然人的身体处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之中,但大脑确一直在忙碌的工作,眼睛看着天下美景,额头上的愁纹却无法舒展开来,如此状态,就是天下美景摆在眼前,也无心欣赏,因为他们的心发不下很多东西。
首先心里背着沉重的包袱,再去爬山、打球、跳舞,他们体会到的不是轻松感,而是沉淀感。对于他们而言,外出活动,锻炼身体反而感到更累人!
这样的心境,如何能起到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作用呢?
开开心心的笑,舒舒服服的吃,安安稳稳的睡,放下执着,身心统一,力由心生,这才是真正的锻炼,这才能真正的走向健康。
养生误区之四:放大疾病,吓唬自己
任何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曲折和困难,事业上如此,身体上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成功人士谈论创业历程时,他们经历的困难最终成为美丽的传奇。
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生一些小病或者大病,它们是我们身体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沟沟坎坎,正确的面对疾病,不要仇视疾病,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患者,他们因患有一些很小的病,担心、抑郁,甚至恐惧,比如:轻度的痤疮、口腔溃疡、头发早白、口臭等等,也就因为这点小病,而深感自卑,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工作,整日呆在家里上网,封闭自己,有的甚至担心这些病是癌症前兆……
有位父亲对患湿疹的儿子说,你这点病根本算不是什么病,出去玩玩,放松心情,找份工作,转移注意力,就慢慢好了,何须天天关在家里,害怕见人呢?
不要畏惧疾病,害怕疾病,这是战胜疾病的前提。
我常给病人讲,人的一生就好像爬一座山,总会遇到一些小沟小坎,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要站在沟边,不敢迈步,如果因此而停步不前,你的人生之路也将停滞不前。
医生看病,也就是扶你一把,帮你迈过这个坎,而真正迈过去的,是你自己!
不要因为一个小沟,而放弃人生旅途的美丽风景!
不要带着放大镜来看疾病,将一个很小的问题无限放大......
正视疾病,拥有信心。
养生误区之五:畏惧疾病,不敢正视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老年患者,长期胃脘部不适,隐隐作痛,病程数年,有的十余年,不敢到医院去检查,看到周围的同龄人一个一个去世,总担心自己会患上癌症,所以干脆就不去检查,不舒服就扛着,实在扛不住,就买点西药吃吃,有时候吃药不对路,没啥效果,进一步加重恐癌的心理。
很多时候患者患的不是癌症,但长期不去正规治疗,病情越拖越严重,最终也许真的成了癌症。
恐惧不能解决问题。正视疾病,直面疾病,客观的了解疾病,才能战胜疾病。这不仅是战胜疾病,也是战胜自我。
其实医院之所以称之为医院,医生之所以称之为医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职业就是研究疾病,战胜疾病。当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就诊,及时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医生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开你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解开了,心理包袱就放下了,恐惧的心理就没有了。
现在网络发达,养生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网络以及养生方面的书籍给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很多书籍在宣传方面有些偏,不偏就不能彰显其特点,而真正的健康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单从某一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当对身体的一些反应不清楚的时候,或者你对其认识不彻底的时候,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及时解开心结,别让疑惑长期搁在心中,成为你心中的包袱。
求得一身轻,健康有保证!
养生误区之六:大便秘结,上火困扰
临床上经常碰到便秘的患者,患者就诊时直言不讳的告诉医生,“我上火了,便秘!”
很多中医听完这句话,心中也就有了第一印象,患者上火了!
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便秘的患者,总认为大便秘结,属上火困扰,于是吃下火药,吃大黄,有没有效呢?当时有点效,便秘会好些,但药力过后反而加重,有的患者天天吃香蕉,大便还是干结如羊粪,数天不解。
当一件事情我们反复努力,达不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是方向错了,还是努力不够?”
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远!
其实很多患者患的是“冷秘”,即肠道寒邪过重,而非肠道上火。其实真正的肠道上火,吃点下火药,很容易解决问题,当长期吃下火药无效时,就不是上火了,而是受寒了啊。
在便秘的患者之中,“冷秘”人群远远超过上火所致的“热秘”人群。
也许大家不好理解,肠道寒了为什么会便秘?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天气炎热,如果长期不下雨,地面会干燥。冬天天气寒冷,冷风呼啸,大地也是干燥的。
“干燥”不等于“炎热”!
我们再想一下,天气冷的时候,自来水管经常被冻住,水流不出来,人体的肠道不就是一根管子,肠道太寒,肠道也会被冻住。
大家或许会问,肠道不可能冻得结冰啊?
是的,肠道不可能结冰。
但肠道偏寒,血脉运行迟缓,肠道供血不好,吃不饱饭,自然无力干活,蠕动较慢,大便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能不干吗?
便秘患者,吃下火药之前,建议先看看舌苔,看舌根部舌苔是否发白?女性患者想想来月经时小腹是否发凉,冷痛?冬天是否双脚特怕冷……
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否肾阳虚,是否肠道有寒。如果是这样,在治疗时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而不要用苦寒的药物,香蕉属寒性,就不能再吃了。
古方半硫丸,就是治疗冷秘的专方。
养生不是凭想象,不能靠猜,靠估计。
做个明白人,毒药不伤身。
养生误区之七:性欲减退,立即补肾
生活中很多人性欲减退,除了男人,女人也有,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就会认为是肾虚,他们选择做多的就是服用补肾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天天服用六味地黄丸,据说有的将六味地黄丸用来煮火锅吃,吃着吃着,也不见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身体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难道这肾虚就不补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诊断的问题。
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无论啥事,自己先下一个“诊断”,如果别人的观点符合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如果不符合,就是错的。有了自己的诊断之后,就围绕这个诊断开始工作,也不问诊断是否正确。
比如有人家里丢了东西,他感觉这事是谁干的,有了这个“诊断”之后,咋看咋觉得就是这人干的,如是开始记恨在心。
其实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很容易犯错误,尤其在医学上,他带着经验主义色彩,跳过了辨证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性功能减退”绝对不能和“肾虚”划等号!
性,形声字,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心,也就是说性欲这种冲动,是从心发出的,如果心的功能出现问题,自然性欲就会减退。
伟哥作为壮阳药,大家都知道。在此药研发之初,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壮阳只是其副作用。
为什么伟哥改善心脏供血的同时,却起到了壮阳的作用呢,其实这就是“性”之所然。
性欲减退的人,长时间对性的需求很淡泊,可有可无,平时精力也不是很充沛,工作上拖拖拉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人要少思少虑,吃些补养心血的药物,心血足了,欲望就有了。
另外很多基础病也会导致性欲减退,出现性功能障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就连常见的慢性前列型炎也会导致性欲减退,补肾有时越补越麻烦啊。
性欲减退只是一个表现症状,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些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补肾只会徒劳无功。
告诫朋友们,别将“性”与“肾”划等号,它肝、心都有密切关系。
先入为主凭借的是经验,但面对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先入为主就常常容易犯错误!
什么事情都得看清问题的背后,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养生误区之八:肾虚肾亏,纵欲过度
临床中经常遇到肾亏的病人,腰膝酸软,容易疲劳,这样的情况不仅见于年老人,年轻人也很常见,小朋友、女性朋友也可以遇到。
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告知病人,“你的肾精亏虚!”
但许多病人听到肾虚的时候,总是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他们常常反问一句:“我怎么可能肾虚?”
潜意识里,他们将肾虚与纵欲过度画为等号,认为肾虚就是同房过度,消耗太多
不仅病人如此,很多学西医的也是如此认为。记得有几次和一些搞西医的同道吃饭,谈到颈椎病,谈到腰椎间盘突出,我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病,都与肾虚有关,搞西医的笑着说,看来这样的病人是太“性”福了。
肾虚真的就是纵欲过度,两者能画等号吗?
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根基。
人体的所有活动,都要消耗肾水,同房的确消耗肾精,但熬夜、开车也会消耗肾精,就连站立、说话、行走都会消耗肾水。
你问问开长途车的司机,熬夜开车之后,经常会出现腰酸腿软,疲惫乏力,有的甚至下眼皮泛黑,这些就是肾精消耗太过的表现。
肾水就好似汽车油箱里的油,汽车的运动,车内的空调,汽车的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耗油,没有油了,汽车啥也动不了了。
人也一样,当我们清醒的时候,阳气向外散发,这些外现的阳气,都需要消耗肾水。
说具体点,我们讲话过多,耗气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我们站立过久,久立伤骨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
人体肾水在消耗的同时,其自身也在生成,两者保持统一协调,维持一个正常的循环,才能健康长寿。
当出现肾水亏虚的状态,就反应体内肾水的消耗过多了,生成过少了,这时就需要减少消耗,增加来源。
就好比一个家庭,在赚钱的同时也在花钱,如果花得多,赚得少,自然积蓄越来越少,财政出现赤字了。如果赚的多,花的少,自然越来越富有。
治疗肾虚,开源节流很重要啊!
减少消耗。对于纵欲过度的人而言,清心寡欲,自然有效;但对于没有纵欲过度,而又出现肾水不足,就需要寻找原因,是熬夜了?是劳累了?还是思虑过度了?肯定有消耗太过的地方。
这也好比家庭的财务,花钱过多,不一定就是赌博输了,如果是赌博输得家里没钱了,戒赌非常必要,但压根儿没有赌过,那就要看看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也就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了。
增加来源。一方面:天一生水,人体肺金下敛,化生肾水,调理肺脏,可以增加深水来源;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多摄入一些补肾的食物和药物,有脾胃来化生,补给亏虚的肾水,自然也就不虚了。
最后想说的是:
家里穷,不等于赌博输了钱!
肾虚了,不等于纵欲过度啊!
养生误区之九:夏天出汗,不能喝药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药,等到立秋了,天气凉爽了,再找中医大夫开药吃。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疗的疾病,拖到冬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药吗?
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开玩笑的问病号,“您尝尝汗是啥味?喝进去的是药,这漏出来的是药吗?中药和汗是一个味吗?”
其实,利用夏天的炎热天气,人体很多寒性疾病借机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自然这个大的环境很热了,我们再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借药力治病的同时,也是在借天力啊。
现在常常听到的“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风湿、哮喘,这个季节治疗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气冷了再治疗这些病,药物的温热之力,就会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御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有的人担心夏天天气炎热,吃温性药物是否会上火,发火毒,发疮?
《内经》上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天气热,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发散,体内阳气就会亏虚。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凉彻骨,冬季的井水,却温热如汤。
夏天补充阳气,人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反而不会上火。附子、川乌之类的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夏天销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销售好的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那么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么样的中药都可以呢?
夏天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而人体肺气由通于天,加上心脏属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热”、“心火亢盛”,人就会感到“胸中燥热”、“心情烦躁”。这种状况下补气、补血的药物就要少吃了,因为补气药吃了容易加重肺热,补血药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这些补益类的药物最好立秋以后开始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气血亏虚的患者,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进补气补血的药)。
化害为利,顺势而为,就会越来越好!
化利为害,逆道而行,就会越来越差!
养生误区之十:没有冰冻,不算寒凉
经常遇到脾胃虚寒的患者,尤其是夏天,这样的患者很多,稍稍吃些寒凉的食物,冰冻的冷饮,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脾胃虚寒的小孩进食寒凉后,有的出现腹泻,有的则出现停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发烧;有的则咳嗽。寒邪散开了,六腑通畅了,病也就好了。
这样的患者,教育远比治疗重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就会交代,“别让小孩吃寒凉食物了!”
有的家长不信邪,发烧好了,咳嗽好了,再给小孩买冰糕吃,试试看,看是否发病。
有个姓梦的小姑娘,5岁,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一月。借用小孩奶奶的话说,“这孩子半年来没安生过,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一咳就是半年,连续打十天吊瓶,没过三天又咳嗽了,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往医院跑!听说隔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你这里用药泡脚泡好了,我们也泡泡脚!”
啥病如此严重呢?水滑苔,舌质略紫,六脉浮滑而紧,这是体内寒痰冷饮太多啊,这样的体质,打吊瓶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开了几味药:艾叶、生麻黄、苦杏仁、苏叶、化橘红、茯苓、苍术,让家长煎水后给小孩泡脚,每天泡两遍,每次15分钟。咳嗽药、抗生素全部停用。
三天后过来复诊,小孩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吃饭也好了不少,我反复叮嘱,“别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
意外的是一周后,小孩子又开始咳嗽了,一家人再次找到我,“最近食凉的东西没有?”老奶奶说,“就昨天吃了一个雪糕,也就试试看,看能不能吃,没想到今天就咳嗽了!”
面对这样的病人,除了开方下药,最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不彻底说服大人,没几天孩子又会出问题。开处方之前,我细心地说了半小时,不要吃冰箱冰冻的冷饮,不要吃反季节水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吃水果就吃当时当地的……
过了一个月,小孩子又病了。一见面,家长立即陈述这一个月绝对没有吃冰冻的东西。但看看舌苔,小孩还是受寒凉所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反复询问无果,大人的确没有让小孩进食生冷,但最后小孩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上次你说不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这一个月确实没吃,天气炎热,我们就给小孩煮些菊花、鱼腥草当茶喝,就连喝绿豆汤也是喝热的,没喝冰冻的!”
菊花、鱼腥草、绿豆,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本身就是寒性的,煎出来的药水,就算烧开了再喝,也是寒性的……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喝温的,喝热的,就不是寒性的,就是远离了寒凉。殊不知药物的寒热温凉不是按你进食的温度来决定的,是按其自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就好比白酒,喝冰镇的也是温性的,因为白酒本身是温性的;菊花茶喝滚烫的,也是寒性的,也是清热解毒啊!
佛家说,法,非法,是以为法。
如果我们引用到这里来,可谓:
寒,非寒,是以为寒!
热,非热,是以为热!
养生误区之十一:面生痤疮,上火所致
脸上长痤疮的人很多,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就为了脸上这些小不点,反复折腾,从十几岁折腾到二三十岁,最后自己好了。借用老人的话说,身体成熟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个小病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前一段时间有人拿着一张处方来咨询我,说这是某某老中医开的处方,治疗痤疮三服药下去,痤疮就好了,但没过一周,再次发病,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重,吃此方也不见效,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处方:百部60克 二花30克 板蓝根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一派寒凉,全是清热解毒之品。患者说,“医生说了,这痤疮就是上火,治疗就需要清热解毒!”
痤疮真的就是上火吗?
其实痤疮九成以上都不是上火所致,都是“气血郁阻”所致,年轻人气血旺盛,当面部血脉不畅,出现郁阻的时候,郁积的阳气就会向外发,出现一些小包,这就是痤疮啊。
阳气郁阻可以化热,但这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郁阻才是病机。如果看见这些红红的小包块,直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小剂量不行,再继续加大剂量,这不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思想,与“治病必求于本”相去甚远!
在服用苦寒药之后,患者痤疮的颜色会变暗、变黑、变硬,虽然大的变小了,但皮下就会形成小的硬结,包块变小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得不偿失啊。当看到这些硬结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治疗思路出了问题呢?表面现象看似缓解了,但郁阻却越来越重了,人体阳气因郁阻不畅,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爆发,就好似火山爆发一样,病情只会加重……
治痘就好比大禹治水,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
《内经》上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人身上的所有血管都于心脏相连,而面部血液循环是最丰富的,我们情绪激动时面色发红,恐惧时面色发白,受寒时面色发青……这些变化都是面部血管对血液的调节作用。在病机十九条中写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体的疼痛,长疮,都要从心入手来治疗。
所以说痤疮的治疗,从心入手是关键。
针对所见的热、肿,活血化瘀很重要,对其表象,与其“清热解毒”,还不如“凉血化瘀解毒”。在此病的治疗中,我最常用的是丹参配桂枝,包块偏红,两者比例3:1左右;包块偏白,两者1:1左右,有化脓趋势的,加紫草;包块小,以白色为主的,佐以荆芥散其表寒……
明代李中梓说过: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补充一句:见疮莫治疮!能明此理,则无不愈之痤疮。
最后我想说:痤疮不是火,是郁积的阳气啊!
养生误区之十二:小儿咳嗽,清热化痰
临床上常常遇到小儿咳嗽的患者,这些小儿的父母往往一见小家伙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目前市面上咳嗽类的中成药,功效上大多写着“清热化痰”,“清热”、“化痰”、“止咳”成了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代表性思路,事实上是这样吗?
《颅囟经》谓“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旺盛,生命力强。其虽为纯阳,但阳气微弱,为小阳,为少阳,就好似春天初生的嫩芽,虽有生机,但不耐寒,一场大雪,都会被冻死。
小儿的咳嗽,很多是因为受寒所致,如果我们追问病史,大多可以找到受寒的过程,但因为其生理特点——阳气旺盛,受寒后气机郁塞,阳气郁积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咳嗽,头一两天以寒咳多见;几天后以热咳多见;久咳不愈,则伤及肺脾肾。
如果感冒咳嗽初期,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上清热化痰的药再说,常常会适得其反,咳嗽不见减轻,反而加重,越咳越厉害,如果家长见此状态,再去找西医打吊瓶,如果西医也不问是否感染,一律使用苦寒的抗生素,寒邪就会进一步深入……
有的家长,见到小孩咳嗽,就用梨子煮水给小孩喝,认为梨子是水果,很安全,也不管对不对证,喝了再说,梨子是凉性的,对于热咳、燥咳是有用的,但对于寒咳,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辨寒热,动手便错啊!
很多邻居的小孩咳嗽,如果是初期,询问发病过程,很清楚是受寒所致,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弄几枚大蒜,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给小孩喝,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建议喝“杏苏止咳糖浆”,效果也不错。这些方法其实就是针对“寒”而设立的,不是清热,也不是化痰,但却可以治病。
咳嗽不一定是热咳。不是热咳,就不要清热化痰!
建议家长在给小孩喂药的时候,先想想“为啥咳嗽的”?弄清楚了,知道是寒咳还是热咳了,再去用药!
盲目的去下药,常常背道而驰!
安全的OTC药,不辨寒热,也是不安全的!
养生误区之十三:妇科炎症,需要消炎
妇科炎症中最常见的是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白带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按照现代医学所说:这就是有炎症了,得消炎治疗,是这样吗?
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患者,发现阴道炎后,采取阴道冲洗、上药、抗生素静滴,通过这些对抗性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控制,白带常规检查白细胞没有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出现阴部发痒,白带量大,又出现炎症了,于是再次冲洗、上药、抗生素治疗……
有些病号就这么一轮一轮的治疗,治疗了半年,病情时好时坏,就是不能彻底治愈,难道这不是炎症?明明看得到的白细胞,为什么就不能治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糖尿病人都知道,如果皮肤破溃后很难治愈,为什么呢?因为血糖高,伤口渗出液中糖分含量也高,渗出液营养丰富,非常适宜细菌的繁殖,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细菌就很难灭绝,所以就很难治愈了。
其实阴道炎反复发作也是一个道理啊!
阴道炎在中医里面称为带下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
《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带脉就好似一根裤腰带,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证。
当带脉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诸经中阴液下渗,女子自然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绝,这些物质富含养分,是很好的培养基,细菌自然很容易繁殖了,白带常规异常也就自然而然。
一个水库如果漏水,我们都知道要找到漏洞,堵住漏洞,才能止住漏水,如果不找漏洞,而在洞外用东西堵,是无法堵住的,这世人都知道,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不知道呢?
带下病采取“阴道冲洗加上药”,只能治标,增强带脉的约束力,这才是治本啊!采取“补养带脉,补脾疏肝”的办法,起效并不比抗生素来得慢,看看傅青主对带下的论述,试试完带汤,也就几天的时间,就能治好“白带异常,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盲目消炎,以此为道,离道远也!
养生误区之十四:面上长斑,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话题曾经谈过,但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患者常常说,“医生啊!我啥病都没有,就是内分泌失调,长斑!你就给我治治这内分泌失调!”
每每听到“内分泌失调”这几个字,我总感到心里不舒服,是谁创造了这个诊断,这个带有忽悠劲的诊断让很多人被忽悠进去了,脸上长斑真的就是内分泌失调?治疗长斑真的就是调节内分泌?
其实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仅就“内分泌腺”而言,人体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内分泌细胞就更加庞杂了。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吧:人只要是生病了,其内分泌系统就处在失调的状态!
因此不能将“内分泌失调”和“黄褐斑”画为等号,也不能将“内分泌失调”和“更年期综合征”画为等号……
告诉病人内分泌失调,还不如直接给病人下一个诊断:“病”,至于是啥病,反正就是病了,无论你生啥病,都是病!这样的诊断有意义吗?
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当从心入手,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足了,面部就有光泽了,就没有斑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血不足的呢?这就是进一步寻找病之源头,是肝气郁结,木不生火?还是肾中水邪过重,水克火太过?还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
以“心”为中心,寻找原因,解决存在问题,就可以治愈黄褐斑了。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或者伴随有肾精亏虚,所以对于黄褐斑的患者,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辨证,如何去思考,那就走一个套路,吃疏肝健脾,补益气血的药物。
用药:饭前服用“乌鸡白凤丸”,饭后服用“逍遥丸”。
保健:每天用玫瑰花五朵,红枣两枚,泡茶喝;每晚用鸡血藤50克 艾叶30克 煎水后泡脚,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饮食:少吃水果(水果大多寒凉),少吃寒凉食物。
情志:心情舒畅,随遇而安,要知道相由心生啊。
能做到上面这些,就没有去不掉的黄褐斑了。
所以,不要将内分泌失调当成一个诊断,它只是一个概念,更不要按照内分泌失调来治疗黄褐斑!
养生误区十五:咽喉肿痛,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的患者很多,临床上经常遇到,而听到最多的分析就是“上火了,需要清热解毒”。
患者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下火药,有的人服药后好转,而另一部分人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病情并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重。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不是思考是否要吃反了药?是否用药不对?而思考最多的是药力太轻,身体抗药,需要加大剂量。
这样的人不少啊!
咽喉肿痛,真的就得清热解毒?
首先我们来看看咽喉肿痛的患者,他们的得病诱因: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感冒之后,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过食辛辣之物,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长期熬夜,或睡觉不佳,或加班加点。
……
情况虽然很多,但咽喉肿痛的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常见的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前者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后者服用荆防败毒散等;实在不方便喝中药,不知道如何处方,前者可以服用银翘片,后者可以服用感康。
内伤:五脏失调,火热上攻,这里的火分为虚火、实火。
过食辛辣之物,热毒内盛,导致肺胃热盛,咽喉肿痛,这样的火属于实火,需要清热解毒,清泻肺胃,可以服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六神丸等。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吸饮酗酒,虚火上冲,出现咽喉肿痛,这样的患者多属于上热下寒体质,上面热邪较重,下面寒邪较重,舌根发白。治疗起来需要引火下行,如果只是盲目的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只会导致下面越来越寒,虚火上冲不断加重,咽喉肿痛越来越重。引火下行的办法很多,内服药重用川牛膝,同时清上温下;外用药可以采用吴茱萸研粉,醋调外敷涌泉穴。
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在他处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三月,未能治愈,反而因服用寒凉药物过多,出现双下肢异常沉重,双膝关节冰冷,采用温肾潜阳,引火下行的方法,重用大温大热的附子50克,配上龙骨、磁石、川牛膝等,治疗十余天,咽喉肿痛,下肢沉重,均得以治愈。
咽喉肿痛,不一定都得清热解毒啊!
见火非是火;见寒非是寒。
见实非是实;见虚非是虚。
无法胜有法;万象存我心。
能解其中味;方知我不欺。
养生误区十六:身体没劲,吃点补药
腰酸腿软,浑身没劲,心中烦躁……
当遇到这些症状的时候,很对人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天是不是生活差了?身体太虚了,得吃点补药!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鸡鸭鱼肉都吃得起,青菜豆腐都有得吃,米饭馒头都吃得饱,这浑身没劲很多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胃腐熟(消化),小肠的化物(吸收),脾的运化(输布),最后通过肺、心的作用,输布于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非常重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就会感到精气不足,神疲乏力,出现虚弱的表现。
经常有病人问我:“医生啊,你看我吃的不差,身体也不瘦,为什么就浑身没劲呢?”
这样的病人,切脉时就会发现左右关部偏大,而寸尺偏弱,说明白一点,就是患者的气血郁积在中焦,也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一下,中间这一圈,郁积得厉害,女性患者会出现似如游泳圈的赘肉,男性则中部崛起,出现啤酒肚……
这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物质不能从中焦输送到四周啊!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人体食物的消化、深加工、转化过程,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投入再多的原料都没用,最终都会成为半成品,次品,废品,看看身体中部一圈肉,都是半成品啊!补得越多,这肉长得越快,身体还是没劲,现在你需要的不是吃补药,也不需要食物进补,需要的是运动,活动你的四肢,带动你的脾脏(脾主四肢),增强营养物质的转换,身体就有劲了。平时爬爬山,跳跳舞,出上一身臭汗,比吃老鳖强得多!
患者往往会说,我这浑身没劲,爬山爬不动啊?
其实这样的患者,只要出去运动,出出汗,活动开了,就越活动越有劲,因为他们体内缺的不是能量,缺的是能量的转化,加强转化(运化),自然越来越舒服。
生活中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欢吃萝卜、洋葱、大葱这些顺气的食物,喜欢吃肥甘厚味之物。平时活动少,饮食上又不愿意吃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的食物,再加上工作原因,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身体内的气血运行能够顺畅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吃萝卜”比“吃人参”强,吃“青菜”比“吃肉”强,“走路”比“开车”强,“糊涂一点”比“清醒点”强……
曾经有患者再三要求我开补药,最后我开了两味药,苍术和鸡屎藤,告诉他是大补之品(实为健脾燥湿、消积化滞之品),让其泡茶喝,喝了一个月,啤酒肚下去了,人也有劲了。
做生意的都知道,只有手中的钱用活了,运转快了,才能赚钱。如果生意盘不活,突入再多,亏损越多。
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只有每个环节都运转正常,才能出精品,如果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投料越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次品也就越多。
见虚之时先别补,想想身体为何虚。
五脏六腑若强健,粗茶淡饭也精神。
网址:避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误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8936
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须避开误区饮食误区 养生要避开常见的饮食误区
日常生活常识误区 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5个养生误区,一定要避开
健康饮食误区你有没有中招,怎样避开日常饮食误区
注意避免日常生活的饮食误区
常见的饮食误区,你中招了吗?生活中尽量避开饮食误区
常见生活误区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误区
家庭装修完成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保养家具的误区
慎入十大常见养生误区 生活中的养生误区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