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4-12-03 18:01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认为人生充满痛苦,但也能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生活哲学家#

1. 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1. 社会背景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上,法国的启蒙运动给欧洲大陆带来了资产阶级精神,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革命斗争,同时也给欧洲人民带来流血与牺牲。在叔本华的祖国德国,资产阶级才刚刚起步,自身力量还十分薄弱。在这样的前提下,德国的资产阶级还要与本国强大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因此给德国的底层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此时的德国社会充满着悲观的思想,社会矛盾空前激烈。这些矛盾与冲突是悲观主义哲学能够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也为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得以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底层人民由于战乱,充满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情绪,导致了他们迅速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当时的德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危机,叔本华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利益至上的弊端,即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所采取的手段过于激进。在叔本华看来,利益至上的思想是人们屈服于意志的表现,必然会造成人生痛苦。这种消极的悲观的认识和感受同他从自我出发从自我意志出发相结合,推动了叔本华形成悲观主义思想 [1]。

1.2. 思想背景

尽管十九世纪的欧洲大陆充斥着战争与革命,但大体上比较和平,乐观主义占据着社会主流地位。当时的人们相信现代科学会战胜疾病和贫穷,相信理性的自治将取代对权威的盲从,创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性主义也随之发展到了极限,渐渐地,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发现了理性主义的弊端,一是理性主义使人们一心追求科学与知识,却忽视了对人生意义的研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趋于表面化。二是理性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进步的基础,从而忽视了人类的道德修养。道德若不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那么技术的发展就会推动战争的爆发。随着理性主义弊端的愈发明显,非理性主义开始被中下层人们所接受。叔本华就是一位反理性主义者,他指出理性主义存在表面化、绝对化和抽象化等弊端。同时指出认识建立在意志客体化的基础上,之后表象的世界及其所有形式相继产生,认识随意志客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1.3. 家庭背景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叔本华因此自小与父母周游各国。虽然叔本华十分厌恶商业活动,但对于父亲的安排却并未反抗也没有因此怀有怨恨之心,相反只有尊敬和感谢之情。在叔本华十七岁时,父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让叔本华看到了底层人们的痛苦。叔本华的心中开始萌生了悲观主义的思想。1813年,叔本华成功毕业于耶拿大学,完成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9年,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成功出版。在这一时期,叔本华与母亲决裂,之后终身未娶。叔本华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境遇塑造了他孤僻敏感的性格,这也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之一。

2. 悲观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2.1. 意志本体论

意志本体论就是指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因此可以说意志本体论是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在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中存在两个基本命题,即“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可以从意志和表象两个方面来区分,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一书中,叔本华在最开始就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的观点,意思是“对于认识而存在着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相关联的客体,直观者的直观;一句话,都只是表象。” [2] 叔本华认为人认识世界取决于认识的主体,这是从表象世界出发得出的结论。同时指出理性不能认识世界万物,只能从主体的个人中去寻找答案。叔本华在思考意志客体化的过程中,发现意志客体化过程中不同级别之间总是不断地斗争,因而推断出外部世界也充斥着斗争与失败。

在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时,叔本华从认识主体即人的生命意志出发,得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意志是导致人生痛苦的结论。叔本华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唯意志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以意志和表象为基础的并为其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形成奠定基础。在叔本华看来,对生命意志的肯定最终导致了人生痛苦。对生命意志愈是肯定,他的人生也就愈加痛苦。从意志现象的最低到最高等阶段可以看出,即使达到目标,意志也绝不会停止,因为意志没有最终目标或目的。因为人既是生命意志的主体也是欲望的主体,人的欲望永远不乏得到满足,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有新的欲望产生,就这样永无尽期地持续下去,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世界由于人们的欲望成为一个大战场,随处可见血流成河的战争,还包括无形的资源战争。且这种战争最后的结果多半会两败俱伤,然而人又无法舍弃自己对欲望的追求。因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命意志,会不断产生新的欲望,一种旧的欲望实现了,新的欲望便会立刻取而代之,人只能在无穷的欲望中痛苦地生存下去。

2.2. 痛苦与虚无

生命意志是意志的本质,而生命意志最重要的表现是生存意志。个体的生存欲望如同黑洞一般,永远探不到底。如果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只会给个体带来无尽的痛苦。谋生存是生命意志最根本的目的,但这种谋生存是出自本能的,最原始的欲望。不同个体之间,只要拥有意志,为了达成自己的意志就必然要与其他个体展开斗争。叔本华认为这一斗争过程将会给这些个体带来痛苦,即为了实现个体意志将经历的种种磨难。其中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为了争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斗争将贯穿着人类发展历史的始终。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正是这种欲望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同时这无穷的欲望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类无穷的欲望使之处于痛苦之中。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到安全需求、精神需求等等,人类的欲求级别不断提高,人类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一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二是外部资源的有限性驱使着人类去斗争。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必然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掠夺。为了掠夺有限的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必然会爆发,从而导致人愈发痛苦。

由于欲望的无穷性,即使一个欲望得到满足,新的欲望也将会促使你继续前行。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人类总是不满现状,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安全,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虚无之中。人不断徘徊在不同的欲望之间,当一种欲望得到实现后,人并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即使满足也只是短暂的满足,并不能解决人的痛苦。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的,如果欲望消失了,人就会陷入一种焦虑无聊的状态。因而人不可能没有任何欲望,否则就只是一具空壳,就会处于虚无的境地。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指出“彻底取消意志也就是完全否定了人的欲求,则所有那些现象,在客体性一定级别上无目标无休止的,这世界由之而存在,并存在于其中的那种不停的熙熙攘攘和蝇营狗苟的都取消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 [3] 在叔本华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消失了,表象世界也将不复存在了,人类作为主体也就只剩下一具空壳了。通过对意志进行批判和否定,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揭示了意志是造成人类痛苦的根源,从而指出只有自觉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心灵的祥和。

2.3. 意志的否定

人生而痛苦,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剧,这是叔本华的观点。但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并不是完全消极的思想,它不是纯粹的悲观主义思想。叔本华通过借鉴印度的哲学经典《奥义书》,同时指出解决人生痛苦的途径。在《奥义书》一书中,提到可以运用“调息,制感,沉思,专注,思辨和入定”等手段使人达到解脱。在他看来,生命之痛苦是对不可满足欲求的追求,唯有放弃欲求、否认生命意志才有可能摆脱生命之痛苦。否定生命意志可以区分为暂时否定与绝对否定两种,从美学直观认识上脱离意志束缚而使人精神上获得临时解脱就是短暂的否定,以禁欲方式让痛苦的生命获得了永恒的自由则是绝对的否定。

人们可以在伟大的美学艺术中获得暂时的,短暂地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功利心,从精神上摆脱意志束缚,感受宁静与祥和。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主要通过再现人世间各种不幸的人生使人们感同身受。在叔本华看来,悲剧是最高形式的艺术。在形式上,悲剧通过再现并夸大人性之恶以及人类的痛苦经历,让人们在观看悲剧的过程中,忘却自我,产生对人生痛苦的悲伤感。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会成为无意志的纯粹主体,不受意志的支配并暂时舍弃欲望,因而获得短暂的安慰。但使沉浸艺术之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只是暂时的将人从意志的控制中摆脱出来,当人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仍要面临种种欲求,所以痛苦只能暂时得到缓解。为了从根源上消灭生活中的痛苦,惟一的出路是彻底否定人类生命意志,就是采取禁欲的办法。人能够通过否定意志,体验到痛苦与快乐、幸福与不幸之间的巨大落差,最终于真正超越苦难的束缚。

叔本华认为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实现禁欲。首先要主动放弃性欲,性欲是最原始的欲求,是为了满足繁衍后代的需求。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主动放弃满足性欲是指在伦理方面禁欲,就是放弃意志在新的生命体中得以延续的可能性。放弃生命的延续也就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当意志丧失了作为载体的人,欲望也就没有了,最终痛苦也消失了;其次是甘于痛苦,自愿造成贫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所忍受的痛苦绝不是被迫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地忍受。在叔本华看来,只有当人一贫如洗时,经受着生活磨砺,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减轻人世间的种种痛苦,获得心灵的平静。在人经受痛苦的折磨中,意志得到否定,人也因此对种种欲望发自内心地感到厌恶。在这个阶段中,人们通过压制欲望避免被意志所驱使,从而达到内心平和的超然状态;最后是死亡寂灭,特指绝食而死,这里所提到的绝食而死与自杀绝不相同。自杀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这是对生命意志的肯定。当受到的痛苦超过人们承受范围时,自杀就成为他们逃避痛苦的一种手段,这里的自杀反而满足了自己的欲求,肯定了意志。但在叔本华的观点中,意志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源,只有否定生命意志才能从痛苦中解脱,绝食而死是对痛苦人生的反抗,是绝不屈服于欲望的表现。对于如何绝食而死,叔本华提出可以通过斋戒绝食或者采取像苦行僧修行那样的办法来达成。在痛苦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以达成否定意志的目标,即使最终死亡也意味着主动放弃肉体,使自己摆脱意志的控制。这样作为意志客体化的人也就成功摆脱了痛苦,心灵最终得以平静。

3. 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精神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给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社会中的种种思潮通过网络影响着中国青年,这使悲观主义思想日益影响着中国青年的人生观 [4]。所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青年有着重要的哲学意蕴,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启示中国青年可以通过提高艺术修养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同时面对的诱惑也愈来愈多。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如何抵制诱惑,不做金钱的奴隶是值得思考的。在叔本华看来,禁欲是解决痛苦的方法之一。但作为普通人,完全禁欲是不可能的,毕竟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等途径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使自己能够达到或短暂地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正如孟子同样提到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中可以看出古代贤者是靠着极高的精神修养来抵御欲望的。在人生道路中,面对永无止境的欲望,要时刻保持清醒,既不盲目自信,也不消极对待,要以生活中的痛苦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当然叔本华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我们要用辩证思想来看待,将其与当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汲取其思想的精华。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启示中国青年要反省自身,要居安思危。当时欧洲的主流思想仍是理性主义,大多数人都相信现代科技会战胜疾病与贫穷。叔本华提出悲观主义思想时是带着极大的勇气和超强的意志的 [5]。他残酷地揭露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人类要学会自我反省,处理好欲望与需求的关系,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一方面,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欲望,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正视自身的局限性,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平静。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平衡自身需求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放下盲目自大的欲望,才能将痛苦转化为幸福,将自己从而从悲剧的人生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应该思考是否存在历史乐观主义,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西方防疫的反面案例是否使我们开始骄傲自大。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并且这个时期将存在很长时间,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青年应当树立忧患意识,要看到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能对一时之成就盲目自信。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启示中国青年要分清理想与欲望。叔本华指出欲望具有无穷性,即使一个欲望得到满足,新的欲望也将会促使你继续前行。在这一过程中,人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虚无之中。中国青年在追寻自己的理想时,很容易将理想与欲望混淆,从而陷入痛苦与虚无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欲望与理想很难分清,有时候它们近到只有一线之隔。虽然欲望只能给人们带来无止境的痛苦,但中国青年应当明白经受痛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为了实现远大的、崇高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所受的痛苦转换为获得成果时的喜悦,心灵也就宁静祥和了。欲望是感性的、贪婪的,意味着实现欲望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理想是理性的、积极的,实现理想的途径必须是合理的、合法的。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所有侵害他人利益的手段都是偏离理想道路的。正是受到野心与欲望的诱惑,人才会变得愈加自私残忍。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感性的欲望与理性的理想,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人的心灵才会变得纯洁美好。

4. 结语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并非完全消极的思想,其思想的产生代表着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无穷的欲望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并对这一痛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人们摆脱欲望的束缚,超越痛苦的人生。对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既看到其思想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思想本身带有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其悲观主义思想中找到解决生活困境、抵御种种诱惑的积极人生态度。

网址: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2854

相关内容

论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叔本华,持悲观主义的乐观者
新书推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乐观和悲观分别代表什么哲学思想,请给出答案
人生的智慧丨叔本华哲思经典丨幸福度过一生的智慧箴言免费在线收听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通向幸福的哲学思想
14位哲学家的生命观
【先刚】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
《人生智慧箴言》试读:人生智慧是幸福生活的艺术 ——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译后记
叔本华:人生究竟为何痛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