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青年】ofo团队:骑行+互联网=爱好+事业

发布时间:2024-12-04 07:26

利用互联网平台,找到专业的家居翻新团队进行服务。 #生活技巧# #家居布置建议# #二手家居翻新#

【编者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青年”,他们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却真真切切,让同伴感到温暖、让群体具有力量、让社会看到希望。《新青年》杂志百年之际,“北京大学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发动全校师生为活跃在网络空间的“新青年”点赞。从 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1年来,这是学校对“校园网络达人”的首次规模性评选奖励,共有十一个团队和个人脱颖而出。从幕后到台前,关于他们是谁、他们过去做了什么、他们现在又如何思考,“点赞新青年”系列报道将予以集中呈现,让我们在了解他们的同时,更好理解当下的网络时代与今天的网络青年。

“ofo共享单车”是由四名北大学生发起的创业项目,通过“共享单车”(ofo bicycle)平台,实现师生随时随地有车骑的目标,在有效解决校内出行问题的同时,减少校内单车总量。自2015年9月上线至今,共享单车已达5000余辆。ofo也走出北大,在其它七所首都高校成功推广,累计服务在校师生近90万次。四位创始人分别为光华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戴威、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薛鼎,以及毕业还不满一年的考古文博学院2015届硕士张巳丁、教育学院2015届硕士于信。创始团队荣获 “北京大学2015网络新青年”称号。

  ofo团队,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戴威、于信、张巳丁、薛鼎

“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2015年秋季学期初,一排排整齐亮丽的黄色自行车出现在了北大校内的宿舍楼下、教学楼旁。好奇的同学们很快发现,只需要对着车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然后再输入车牌号,就能立刻获得密码解锁这些小黄车。这些穿梭在燕园各个区域的小黄车,迅速成为了校园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ofo小黄车

ofo强调“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有车用户将自己的单车贡献出来成为ofo共享单车的一员,就能获得所有ofo共享单车免费使用权,无车用户通过支付较低费用也可以加入。小黄车的出现解决了用户“新车易丢、找车费时、使用不便”的难题,也使得校园内为数不少的“僵尸车”再次焕发生机。

亮相之初,ofo的理念便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小黄车也已成为校园出行的“必备神器”。但和大多数创业项目一样,ofo的早期推广之路并不平坦。

事实上,在正式亮相之前,ofo团队已经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了长期预热。张巳丁说:“开始我们微信公众号关注量不多,早期推广比较费劲,不得不拉亲朋好友转发、在各种群里给大家发红包。”消费人情关系难免令人尴尬,他们意识到,想获得关注度的飞升,还得酝酿一个校园“大新闻”。

2015年毕业季,“我们有一个梦想:让北大人随时随地有车骑”“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等微信图文在朋友圈中成功造成了“刷屏”效应,“让北大人随时随地有车骑”的口号进入师生视野内,共享单车的概念也由此在众多北大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ofo宣传推广文案

尽管多少带着标题党的性质,但“2000名北大人”的数字绝非信口开河,而是团队在对校内自行车需求和使用现状进行了详实调研后做出的经验判断——“全部购置新车显然不符合充分利用现有自行车资源、减轻停放空间压力的初衷,因而ofo团队计划招募至少2000名共享车主携车加入。”

互联网营销的成功大大加快了共享单车的推动,ofo微信管理后台在一天内就收到了400余份加入申请。而“小黄车”实际投入使用40天后,北大认证用户数量就突破了20000人,校内日均用车高达4000余次。此后,ofo还在人大、北航、地大、农大、矿大、北科和北交七所首都高校成功推广,其中北航的用户数甚至超过了北大。

ofo目前已经累计服务在校师生近90万次,成为了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甚至被作为案例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此外,2015年12月,ofo获得了来自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的 900 万元 Pre-A 轮投资。对于开启创业之路的这四位北大学生来说,事业总算是走上了正轨。

从“趣缘”到“业缘”:北大车协走出的创业团队

这四位学生创客的经历各具特色,简历上却可以找到同一句描述——“2009年加入北大车协”。“北大车协”是“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的简称,成立于1995年,是以自行车运动和社会实践为活动内容,综合体育运动和学术实践的学生社团,也是国内起步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自行车运动的民间群众组织之一。

共同的骑行爱好让戴威、薛鼎、张巳丁和于信走到了一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他们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实现从“趣缘”到“业缘”的转变,完成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涯追求——以爱好为事业。

  ofo团队

尽管专注于自行车行业创业的决心从未产生动摇,但在具体怎么做的问题上,他们有过不少分歧,也尝试过很多方向,比如骑行旅游、二手自行车交易,甚至包括拓展至信息、健康等领域。

渐渐地,他们发现对大学生创业有些准备不足,“市场受众小、安全风险大的问题难以解决,才开始调整转型”。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除了共同的社团活动经历之外,戴威、张巳丁、于信都曾在学生会长期任职。“这些经历给予了我们组织管理层面的锻炼,也使得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加了解和关注校园内部的日常运转和师生的生活现状。”

“从最熟悉的大学生校园生活入手,发掘学生需求、有针对性解决困扰学校多年的管理难题,ofo共享单车横空出世。”这个想法出现之后,四位创始人一拍即合,两天内从全国各地回到北京,不断尝试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使团队方向迅速由骑行旅游产品转向单车共享项目。

从车牌号码的设置细节到开锁用车的具体方式,从投放数量的估计到共享车辆的管理,整个计划在短时间内就已初具雏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有了那篇红遍微信朋友圈的宣传文案。

虽然从北大起步,ofo团队的梦想却不止于北大、不止于校园。“校内出行问题实际上是城市整体交通问题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五百米问题的突出表现。无论从环境保护、低碳出行的角度,还是从便利民众、解决短途交通问题的角度来看,共享自行车都很可能是最优解决方案。”

创业青年的自我修养:“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ofo在收获广泛认同与支持时,也同样经受了不少争议和质疑。特别是上线近一个月后迎来的十一假期,大量涌入校园的游客特别青睐小黄车,造成部分同学无车可用,此前积累的其他使用问题也集中凸显。一时间,“吐槽ofo”成为了BBS的热门话题。而在向其他高校推广的过程中,ofo也遇到过许多棘手难题。

张巳丁笑言,每次遇到困难,CEO戴威都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种种质疑,ofo团队的回应并非仅仅停留在“危机公关”的层面,而是讨论其中的问题,分别做出对应的改变,在改变之后再回应质疑。张巳丁指出质疑其实是件好事,“我们最担心的是没人质疑,那说明根本没人关注这件事,而且在针对不同问题及时与使用者沟通的过程中,也便于团队发现问题、完善业务”。为此他们还特别建立了用户红包群,专门征集信息建议。

此后,ofo相继推进了建立完善维修队伍、智能硬件开发、用户认证(区分游人和师生、采取不同收费标准)等工作。

  ofo的维修团队

作为一个创业项目,ofo的公益性质和未来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张巳丁认为:“好的商业模式不简单等同于赚钱,第一步一定是产品足够好、能够受到认可,盈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具体到公司层面,现阶段的目标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赚多少钱,而是希望更好地服务在校师生、更合理地使用闲置的自行车资源、真正利用科技便利人们的生活——好的产品才能带来长期利润。”

除了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拼劲儿之外,ofo团队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理念和坚持。张巳丁说:“创业的竞争是不看出处、只看能力的,依托于北大的平台,我们的确起点更高、看得更远,也始终相信为理想而拼搏、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一件无比值得的事情。”(文/何困)

编辑:白杨

网址:【点赞新青年】ofo团队:骑行+互联网=爱好+事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9835

相关内容

ofo成移动物联网第一入口 最佳连接基因绘制“智慧生活”蓝图
江苏常州天宁区青鸟骑手队助力社区治理
ofo4.0开启移动物联网时代大幕 万物互联智慧生活令人着迷
互联网+家政行业=?
二手交易市场崛起:互联网+循环经济与创业者的新机遇
数字科技 点亮美好生活——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侧记
世界骑行日︱骑行,让生活飞驰
团队旅行的新选择:户外探险与互动体验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台湾青年乌镇行分享交流活动在乌镇举行
骑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