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篇
一、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1.勤洗手
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制作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先洗手。
2.如何正确洗手?(“内外夹弓大立腕”)
3.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应保持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皮肤疾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刷牙杯,牙刷出现刷毛卷曲应立即更换,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
二、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什么样的空气称之为新鲜的空气?
新鲜空气是指包含氧气、氮气和一定的空气湿度(水)在内的,不含有瓦斯、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
2.开窗通风可以预防哪些呼吸道疾病?
可预防鼻炎、哮喘、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脑炎等。
3.何时开窗通风为好?
开窗时间建议为上午9-11点,下午2-4点,通常上下午各1次。
每次开窗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雾霾、沙尘天气出现时,应关闭门窗。遇到持续雾霾天气时,可选择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定时通风换气。
三、不在公共场所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1.随地吐痰可传播哪些疾病?
随地吐痰可传播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
细菌和病毒也可存在于痰液中,在痰液变干后其中的病菌飘至空气中传播至他人,有些细菌可在痰液中存活6个月。
2.您知道打喷嚏的威力有多大吗?
上下班高峰时期或在人口密集区域打喷嚏,可在2秒内将飞沫喷至扶手、座位、门把手等处,5分钟内可将流感等病毒传染给150个人。
3.咳嗽和打喷嚏时,怎样避免传染给他人?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帕遮掩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福,或将手帕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没有携带纸巾和手帕时,可用手肘、上臂内侧或衣领内侧遮掩口外。
如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还需要戴上口罩。
网址:健康素养66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227
相关内容
新版健康素养66条(1~4),一起来学习吧!健康生活方式饮食篇
【收藏】健康生活的66条建议!
如何提升个人卫生习惯?跟着新版健康素养66条走!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是什么
【小贴士】《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知识连载(3)
【健康科普】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践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与实用指南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山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