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咨询,超一半的心理咨询师都搞错了

发布时间:2024-11-11 21:55

作者|苍墨云

编辑|ττ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 职业的特性是许多年轻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思考的,其主要矛盾在于心理咨询师的社会定位及 心理咨询师来访者之间的关系。

咨询师并非帮助决策者而是引导者

在许多人看来,心理咨询师类似于一个知心人或者倾听者,能够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给予前来倾诉的来访者情绪上的排解以及行动上的指导,其职责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

这种普遍的认知导致了咨询者对于咨询师的定位不明确,他们认为,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咨询师是不合格的。

随之而来的,这种功利的思维也导致了许多咨询师觉得,咨询的目的在于指导咨询者选择一条符合普遍经验和知识的抉择或方案。

但是,若是以一个心理学家或者具有相关学术背景的学者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咨询师的社会定位实际上更类似于医生,具有提出建议,诊断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帮助咨询者做出决定。且,提供的指导也仅是依据当下信息分析后的指导性意见。

而咨询师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数据,结合来访者的身体状况,经验,环境,社会背景等信息,帮助来访者以一种类似于自省式的方式发现或认知到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病态,以及帮助咨询者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构造一个适合其自身的自解决方式。

简单来说,咨询师不能介入或帮助咨询者进行决策,仅是引导咨询者进行自我思考。

心理咨询服务并非单项而是双向

那么,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就需要认识到,心理咨询服务实际上并非一个单向的面向事件解决的服务行业。而是一个双向的,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承担各自责任和义务的指导性反思性的服务行业。

那么,建立在这种认知基础上,心理咨询服务就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形成一定的共识,比如:

其一在于给予对方完全的尊重。

对咨询者而言,需要明确咨询师在其专业领域,知识,生活,和经验层面上所具有的指导能力。而以咨询师而言,万勿看轻看低自己,请以一个平等的姿态面对每一个来访者,扮演好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这一共识主要为双方接下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而在达成这一共识之后,所需要遵守的第二个共识在于,明确双方的信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确定当前信息下所包含的问题。这要求双发在咨询前进行一个个人信息收集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来访者确定自我问题,准确的定位相关领域的咨询师。

同时,也有助于咨询师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并通过将来访者的个人数据与现有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的方式减少在接下来的咨询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因由自身经验所导致的非客观咨询问题。而就双方而言,这一环节也有效的确保了整个咨询环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而在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之后,双方应该共同遵守的第三共识在于,确保交流环节中的真实性及即时性。信息的真实性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一个有效真实的信息永远是咨询的首要前提。而关于咨询中双方提供信息的即时性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在于问答的即时性。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双方应该明确他们正试图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双方所进行的问答和叙述性的对话应该紧密关联到主要咨询问题上。双方应该认识到这种即时性有助于减少在咨询过程中的无意义话题。

而即时性的另一个要素在于,双方应该思考心理,生理,及环境上的即时性,或者说变化性。

这要求咨询师和来访者灵活的调整咨询过程,选取正确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来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而对于这种即时性的共识也有助于提醒咨询师和来访者在整个咨询过程在必须进行有效的交流,而不是由其中一个迁就另一个人。

实际上,至此,心理咨询看起来成为了一种必须依托于严密框架进行的繁琐的交流。而这也成为了双方所需要达成的第四个共识,即,心理咨询是一个具有框架的咨询过程。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多次问询,交谈,以达成目的。

在许多人看来,心理咨询是依托于经验对问题提出解释的技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心理咨询并不依赖于经验,尽管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是一种纠正治疗技术

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咨询是依托于心理学理论的,而心理学则是基于对整个社会,环境,认知,人体等范畴内的普遍理想化人类行为过程进行研究的科学。而心理咨询实际上是试图对处于当前环境下存在有异常状态的人进行纠正的治疗技术。

那么基于由心理学而成心理咨询的概念框架,心理咨询应该符合心理学所界定的科学的研究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完善的心理咨询框架必须被遵守以确保其科学性,而确保科学性的框架应该是符合数学逻辑的。

而这种逻辑性也被证明能够:

1. 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更快地了解需求,制定目标。

2. 有助于快速而实际地思考。

3. 有助于咨询师找到解决来访者问题的现实而合理的解决方案。

4. 数学推理清楚地表明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5. 存在数学中的假设,概括和证据收集。

6. 为顾问提供了多维思考和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Aydin & Aytekin, 2019)”。

因此,它指导个人表现为寻求解决方案的行为。

此外,这种框架也有助于对咨询过程进行一个 监管和控制,并能够让咨询者获取空间来进行 独立思考

其后,在咨询后阶段,咨询者和咨询师所要遵守的一个共识则是,确定的治疗方式应该由双方共同探讨并认同操作,且咨询师只有指导权能,在与来访者未达成一致时不能够进行行为干预。

至此,我们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共识体系,贯穿咨询前,中,后三个阶段。但如果我们细致的去分析咨询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需要双方遵守的责任和义务远不至于此。在Falender和Shafranske的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责任编辑:

网址:生活中的心理咨询,超一半的心理咨询师都搞错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887

相关内容

心理咨询师咨询心理问题
郑州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咨询流程
成都心理咨询推荐
心理咨询师的“后考试生活”
心理咨询小科普——向心理咨询发问
性生活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
关于“心理咨询”,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健宁心理咨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