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塑造社区氛围,体现环境心理学作用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环境心理学#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以荔湾区大岗元小区为例【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展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关键词】环境心理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近年来景观设计工程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景观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开展。本文通过对荔湾区大岗元小区进展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1环境心理学根本理论环境心理学的根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表达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11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历,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12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存。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时机。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展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13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平安感。故在景观设计中应包括增进领域感和设计可防卫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14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个人空间是人们周围看不见的界限范围内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交距离03.60m〕和公共距离〔以上〕。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15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网址: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2080
相关内容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doc从艺术设计心理学角度浅析环境设计
光环境舒适度视角下寒地住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居住区环境的心理学分析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参考.pdf
融合与共生——河下古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办公空间室内环境设计浅析
浅析现代居住空间中宜人环境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