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裙子出门=约会=早恋”,为预防早恋,这届父母“布防”真用心
文|福林妈咪
“防火防盗防早恋”,不看不知道,现在的家长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早恋,真是想尽各种办法。尤其家里如果是个女儿,更是整日担惊受怕的,就怕自己的女儿吃亏。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还有一些家长为了预防女儿早恋,真是用尽各种手段。
电视剧《小别离》,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在女儿朵朵上了初中之后也是会担心,到了初三,童文洁就更关注朵朵了,甚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在了朵朵身上。
女儿成绩有了波动,又有一些她认为的“反常行为”,她竟更担心女儿是不是早恋了,想问又不敢问,只好自己暗中调查。
童文洁拽上老公想要偷查女儿的手机,但却被女儿发现了,童文洁只好假装自己梦游,床咚方圆,看这段的时候真的超级搞笑。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确确实实存在。
《少年说》这个节目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孩子们站上勇气台,对台下重要的人喊出心里话,说出在自己内心一直憋着的问题等等。
有这样三个女生,正是遇上了和朵朵一样的麻烦,而且她们的父母更夸张更搞笑。说是“布防”一点都不夸张。
布防第一式:丰富想象力,提高警惕
女孩在勇气台上“控诉”妈妈:
公式一:不吃晚饭=减肥=变美=有喜欢的人
“在我妈眼里,我不吃晚饭就是要减肥,我减肥就是想要把自己变漂亮,想让自己变漂亮就是有喜欢的人。我减肥就是想我我喜欢的人觉得我好看。”
公式二:玩手机=聊天=有喜欢的男同学
“我玩手机,不管干什么都是聊天,聊天的一定是男生,一定是我喜欢的男生。”
公式三:穿裙子出门=约会=早恋
“我穿裙子出门,就是要去约会,约会就是我喜欢的男生。”
因此,主持人把女孩的述说总结了一下,反正就是无论干什么,都归结在了早恋的这一个电上。
另一个女孩子也有类似的经历。
公式四:改密码=有秘密=早恋
“我觉得手机是我最后的私人空间了,所以我改过几次密码,但在我妈妈眼里,改密码=有秘密=早恋。我妈妈会半夜进我的房间,用我的指纹开过我的手机。”
感觉在妈妈这里,女儿们好像没干真事儿,只想着谈恋爱了。
布防第二式:棒打鸳鸯
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起反作用。
家长总是会逼问孩子,就算孩子真的没有早恋,但也会被逼到气急败坏。原本青春期的孩子就叛逆,这样的逼问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不少家长总是把孩子晚归与早恋画上等号,但有的时候真的可能是老师拖堂了,于是经常会想孩子使用最常见的三连问:
“你为啥这么晚回家?”
“你是不是早恋了?”
如果认真地回答“不是”,那你会得到接下来的问题:
“不是早恋为什么这么晚回家?”
孩子解释,家长又带着怀疑的目光,孩子心里也憋屈,亲子沟通难上加难,孩子的动向更难掌握。
再说个真实案例:高中班上的两个同学,一个是我同桌,一个是我后桌,俩人暧昧上了,但原本只是暧昧,也没做什么更过分的事儿,但是被班主任知道了。我们班主任是我们的教导主任,也教我们政治,班级更是重点班,所以他根本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班级里。
班主任在班里大怒,让他们把家长叫来,总之就是要让双方家长加强监管力度。
可是!这样的棒打鸳鸯根本没用,他们反而确定了关系,两个人在家庭和学校的严防死守下,愣是谈到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后,也告诉家长了,家长也不管了,可是两年后反而分手了。
这大家说说,家长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有什么用呢?
还记得陈奕迅《红玫瑰》的歌词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所以,严防死守也不会密不透风,家长又不能把孩子拴裤腰带上,越是阻止,反而会让他们越珍惜对方,越想得到。
这并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布防第三式:唯有“变丑”才无人惦记
还有什么招式比这招更损?亏这真有家长想得出来。
一位父亲对女儿这样说到:
“让你去矫正牙齿,爸爸也知道很疼,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你长大以后因为牙丑而怨我。”
女儿很高兴,就同意了父亲的提议,去医院进行了牙齿矫正,看到女儿戴上牙套,回到家中的父亲终于憋不住了,心底的狂喜还是露了出来。
其实他是在女儿的书包里看到了男生写的小纸条,怕女儿早恋耽误学习,就自己给女儿下了个“套”,让女儿戴上牙套,“变丑”了就不会有人追求了。
福林妈看着都不禁感叹一句:妙啊!这防惦记的招数真高,对自己女儿也得耍点儿小心机呀~
对于早恋,你的态度是引导孩子的关键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把教育比作“大禹治水”,大禹的父亲因为采用堵截方法治水而失败,大禹吸取了这当中的教训,而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主要就是疏通水道,让顺利的东流入海。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早恋,甚至把早恋当做洪水猛兽,那为何不尝试大禹治水的方法呢?堵截迟早会迎来决堤的时刻,唯有疏导,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所以,上面那些布防的方式,家长能不模仿就不模仿。
首先,用正确的心态看待早恋。
“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对异性还没有一点兴趣,那才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
孩子进入青春期,对异性好奇,有兴趣,这是情感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从小到大会经历三个阶段:
9-10岁时进入异性排斥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学生会不喜欢跟男生玩的原因。
12-13岁时进入异性吸引阶段。刚进入初中的年纪,渴望得到异性关注。
15-16岁时进入异性眷恋阶段。喜欢又不敢说出口的年纪,懵懵懂懂,情窦初开。
这样的阶段正是孩子的必经阶段,可偏偏在家长这里变成了“早恋”,又赋予“早恋”一种带有负面意思的词汇。
这其实不是坏事,但家长的态度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对异性动了心,就是坏事,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
所以,家长对待早恋的态度要先改正一下。
其次,接受和承认孩子的情感。
“小小年纪你懂什么是爱吗?还早恋?”
“你这个年纪就应该学习,别想些有的没的。”
孩子怎么不懂爱?孩子之间的爱可比一些满眼物质的成年人的爱还要纯。
与其说孩子不懂爱,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谈恋爱影响学习成绩,更担心孩子吃下禁果。
越是不接受和不承认,只会让孩子越有负罪感,越是要隐瞒,瞒着你做下的事,连阻止的机会都不给父母。
所以,要接受和承认孩子的情感,并教孩子如何“去爱”。
最后,引导孩子正确地“去爱”。
孩子到了青春期,多多少少会有这方面的困惑,但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只知道学,和一些孩子只知道玩,但是当你发现孩子有早恋迹象的时候,不妨试着想办法让孩子跟你分享一下。
想撬开孩子的嘴,这就需要看你的态度了,你们需要的是心平气和的聊聊,不是脸红脖子粗的争吵。
还是《少年说》,也不是所以的孩子都吐槽父母,也有孩子夸自己的父母,一个女孩就感谢自己的妈妈帮自己走出青春期的这个“困扰”。
因为中国的大环境造就了“‘早恋’就是错”的思想,所以有些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这些心思而困扰,一方面想要好好学习,一方面又对自己喜欢的异性不能不在乎,所以会纠结。
而这位母亲就用自己的方式开导了女儿,她是这样对女儿说的: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往真善美的,肯定是因为那个男同学有值得你去喜欢、关注的地方,你才会去欣赏他、关注他。妈妈希望你能把这份美好的情感保留在心里,把他当成你的榜样和目标,这样以后,也就会有更多人来欣赏你、关注你了呀。”
抓住孩子的心理,教孩子更好的去处理这份情感,你不妨跟孩子分享一下你在她这个年纪时,是如何处理这种情感的,帮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时期,这才是一位明智的家长应该为子女做的。
父母不光是照顾孩子周全的人,同样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一味地带着批判、否定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那么孩子在你眼里就处处都是问题,你需要的是看到问题,并且能帮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指出问题,责怪孩子。
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
网址:“穿裙子出门=约会=早恋”,为预防早恋,这届父母“布防”真用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907
相关内容
家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父母带娃路上,要早做预防儿童心理咨询:孩子很迷恋某件物品,去哪都得带着,会是“恋物”吗?
性取向心理咨询: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冷热交替浴可预防早泄发生 预防早泄要掌握的小窍门
离婚教育:让单亲父母学会如何“爱”孩子
谈过N次恋爱=“睡过”N次吗?
西装+牛仔裙=早春流行的穿搭方式,温柔气质又休闲
第一教育:李玫瑾走进“智慧父母成长课堂”,鼓励家长用心读懂孩子
最新父母育儿心得体会七篇(精选)
年轻父母必学——九种寓教于乐的早教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