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背后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4-12-08 08:27

简约生活美学:心理学视角下的极简生活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美学心理学#

与不断提升的上网速度一样,当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常常使身心满负荷运转,但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面对这种矛盾和压力,人的适应性反应是借助不同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来应对,包括“断舍离”等观念在内的极简主义便是这些应对方式中的一种。


极简主义认为,我们应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削减那些不必要或者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在单点上取得最大的突破。那么,这些说法和做法是否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呢?

我们拥有的物品的多寡会对心理形成干扰吗?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词最适合描述“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物倾向。如果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就可称为囤物症。


确实,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 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 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 研究者通过数字广度记忆、空间跨度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等方法测量发现,强迫性囤积的人在工作记忆和执行能力上都比普通人弱。 喜欢囤积的人在空间注意力上较差。 这表明,更多的物品和更少的认知资源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 更有趣的是,那些有严重囤积倾向的人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也有自知之明,自认比普通人记忆力要差。 也就是 说,他们对自己的记忆力自信心不足。


当然,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不过,从理论上说,空间中的物品过多,我们无疑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因此,这会占用原本稀缺的注意力广度。另一方面,喜欢囤积物品的人将更多精力花在购买、获取物品上,这也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对于这点,来自金钱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旁证是,贫穷会损害认知能力,而其原理在于我们对物品的“斤斤计较”太过耗神。

相反,少些物品,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将卸下更多负荷,从而能轻装上阵,专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这也许是物品极简的好处之一。因而,囤物除了跟认知有关,还跟自我有关。研究发现,在让人感觉失去控制的压力情境下,人们会出现保存资源的行为,以备未来所需。同时,人们也会出现较强的消费意愿,通过购买更多必需品(也就是所谓的囤货)来重获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因此,在消费心理学领域,研究者认为人对有些物品过于依恋,导致这些东西成了自我的一部分。例如,好莱坞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中的女主角贝瑟尼对手机非常依赖,以至于在穿越到没有手机的时代后仍念念不忘,甚至焦虑。但逐渐适应了之后,她说:“在没有手机后,我身体的其他器官都变得更加敏感了。”这时,影片中来自没有手机的旧时代的主角艾利克斯问她:“难道手机在未来已经成为身体的一个器官了吗?”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杂志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网址:极简生活背后的心理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0491

相关内容

揭秘给力心理:探索积极心态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大学生保洁:简单清理背后的生活智慧!
留白之道:揭秘简约生活背后的美学哲学
热搜:揭秘“快乐就这么简单”背后的生活哲学
极简生活的16条理念
留学生活极简记录(18
西方心理学史积极心理学
极简主义生活,极简生活的18条理念
心理学背后的时间管理:提高日常生活效率的策略
积极心理系列讲座之“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