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艺术”点亮残疾人就业路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央广网玉林11月1日消息(记者梁瑜琳)在广西玉林,芒编非遗手工技艺源远流长,当地民众利用一根普通的芒藤,便能编织成艺术造型的篮子、灯笼、家居置物筐等。芒编工艺品款式多样,远销海外,指尖“小技艺”编出了“大产业”,也托起残疾人就业“大梦想”。
芒编工艺品款式多样、编织精美(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芒编是广西特色的传统工艺,容县芒藤编织技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近日,在广西容县美柏工艺品公司编织厂里,10多名村民正在制作精美的芒编工艺品,只见他们手拿芒草,上下交织,指尖翻飞,经过交、压、串、缠绕……一根根芒草便被编织成了篮子。编织队伍中,韦利坤皆用右手完成交、压、缠绕等技法,尤为引人注目。
韦利坤是容县六王镇谭螺村的村民,今年56岁,因左手先天畸形导致残疾,过去一直在家务农。“因为手不灵活,所以做工作会慢,以前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韦利坤说,2016年,她参加了手工编织培训,在勤学苦练下渐渐掌握了编织技能,并入职了公司。如今,她每个月都有2000元的工资,芒编工艺品按件核算,上班时间还很灵活,方便照顾家里。
韦利坤(左二)正在编织篮子(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编织工艺劳动强度小,适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公司打造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手工帮扶车间,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传授编织制作工艺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掌握一门技术,实现就业增收。 ”广西容县美柏工艺品公司负责人梁志巧介绍。据统计,该公司累计培训残疾人100多人次,带动50多名残疾人就业,促进每人每年增收约10300元。
从传承“指尖技艺”到发展“指尖经济”,容县积极推进芒编工艺品的创新创造,生产符合现代生活习惯与审美的手工艺品,让非遗释放出最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容县拥有35家编织工艺企业,生产的芒编工艺品种达2万多种,年产值达1亿多元。芒编产业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开辟出新路径。
芒编篮子正在晒场上晾晒(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在玉林,还有不少跟韦利坤一样的残疾人,他们通过学习一技之长,走上自主就业之路,实现安居乐业。这离不开玉林市的精准就业帮扶,据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匡昭梅介绍,近年来,玉林市联合企业打造残疾人就业帮扶车间,为残疾人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多渠道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玉林市城乡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72793人,其中已就业43768人,就业率60.13%,较2021年的35.40%提高了24.73%,就业率逐年稳步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未来,玉林市将持续完善多部门协商对接机制,创造更多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条件,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为残疾人提供人生出彩机会,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网址:“指尖上的艺术”点亮残疾人就业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1173
相关内容
残疾人艺术疗法实践考核试卷.docx喜迎二十大 创意新生活 ——北京市肢残人协会残疾人艺术家文化创意研讨会在京召开
艺术治疗:用艺术点亮心灵
郑州残疾人招聘最新信息,郑州残疾人招聘最新信息——科技重塑未来,点亮生活之光
残障人士艺术疗愈的探索与实践
残疾人居家健身指南
让艺术点亮“我们的美好生活”
国际残疾人日 |无障碍家居改造,让残疾人生活美起来
连云港市残联市妇联携手打造“美丽工坊” 让残疾妇女就业有“门”
让残疾人生活“有爱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