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以生活代替教材
关键词:儿童教育,生活,教材,张雪门
摘 要:儿童生活是教育原点儿童生活一直是张雪门先生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原点,这在他关于儿童生活与教材之关系的辨识上也得以体现。儿童生活既包括个体的生活,又包括社会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大大拓展教材的范围。在张先生看来,凡儿童从家到校,又从校到家,在家庭......
儿童生活是教育原点
儿童生活一直是张雪门先生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原点,这在他关于儿童生活与教材之关系的辨识上也得以体现。
儿童生活既包括个体的生活,又包括社会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大大拓展教材的范围。在张先生看来,“凡儿童从家到校,又从校到家,在家庭、道路、幼稚园所受的刺激,能够引起儿童生活的要求,扩充儿童生活的经验,潜移儿童生活的意识的都是(教材)。”而儿童“所受到的刺激”具体来说,既可以是雨后的流水、天上的浮云、路上的石子,又可以是街边的店铺、手工艺人的绝活、节日的喜气洋洋,还可以是耳熟能详的民谣、浮想联翩的神话传说乃至日历上的数字变化等。
以生活代替教材
张先生关于教材要基于儿童生活并为着充实儿童生活的理念,不仅解决了教材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教材与教法分离的难题。当幼儿园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代替“书本”或“教科书”时,“从头到尾,只有一长串动作的进行,何曾有教材和教法的分别?”张先生经常举儿童与火的例子便是对此最好的证明。“屋子里的炉火正好烧着,小孩子走过去用手去摸索,给火一烫,就哭起来了。可是他从此又多得到一种知识,知道火不但是熊熊的物体,且有烧灼的可能性了。若用课程中现成的名称来比拟,炉火当时是一种材料,摸索大约可以说是求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假使没有火炉,当然不会引起摸索的动作;没有摸索的动作,也当然得不到火有烧灼性的知识了。”教材产生教法,教法吸收教材,而运用的人则在于儿童。
生活是本丰富的教材
围绕着引起儿童兴趣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先将它们有计划地组织起来作为“材料”,再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围绕某个中心的活动,通过儿童在手工、美术、言语、游戏、音乐、算术等领域的动作展现出来。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基于儿童生活的教材更具有丰富性、多样性、鲜活性和生成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张先生认为教材在儿童生活上的功能是一种开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辅助,而不是侵略。
远离儿童生活的教材观不仅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各式学堂,而且也滥觞于当时幼稚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改变当时“幼稚园也被教科书所充斥”的局面,改变人们对幼儿园教材的偏见,张雪门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的幼儿园教材观。
声明:课本网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网址:儿童教育以生活代替教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259
相关内容
儿童教育关于儿童教育
怎样教育儿童谁教育儿童?
在生活中教育儿童.doc
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儿童教育】如何进行儿童教育
儿童生活教育理论.docx
儿童教育:亲子育儿经
世界儿童(儿童教育)
日本儿童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