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信用记录频现被贷款
避免频繁贷款,保持良好信用记录 #生活技巧# #个人理财技巧# #消费信贷风险#
■编者按
个人信用记录,是现代公民的“经济身份证”。自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开始运营以来,个人信用记录显得日益重要。然而,从没买房的小青年名下“无端”有了一套房产,从没有申请某银行信用卡,却有了该行信用卡的不良记录。近日,本报接到数宗信用记录被捏造的读者投诉。如不幸中招,轻则影响着贷款购房、购车、投资,重则让你无端背上一大笔债务。一方面,此间隐约显现银行内控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专家建议,可从五个方面尽力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案例
信用记录无端“多出一套房”
前几天,本报接到一位正在为征信记录烦恼的贷款申请人的爆料。小陶是去年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回到老家阳江,工作一年半了,正打算与男友喜结连理,购房结婚。当她在工作所在地阳江的建设银行一网点申请首套房贷时,银行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其个人征信记录上登记着其名下已经有一套房子,因此小陶贷款只能做二套房贷,首付五成以上,利率上浮10%。
刚毕业一年的小陶根本没有买过房子,而且爸妈的房子也没有写她的名字,何来名下一套房产?正纳闷时,工作人员告知小陶,信用记录报告上只是简单地写着其“名下”的房产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小区,但并没有标明具体的门号和房号。不单如此,征信记录里面还记录着小陶曾经在工行办理过一张信用卡,且该卡已经在今年4月份注销,报告显示最后报送单位为工商银行。但事实上,小陶只在工行有储蓄账户,根本没有办过任何信用卡。
办信用卡需要身份证,注销信用卡也需要身份证,没有本人亲自确认,又怎么可以开卡?不曾开卡,有怎么无端多出申请记录和相关的个人房产记录?带着疑问,小陶向当地的个人征信中心提出了查询和异议申请,并找到了工行,要求银行核查其个人征信记录中的错误。几天后,小陶收到了工行的电话,对方表示这两个记录的确是银行出错,并表示会立即向人行申请把错误资历改过来。一个真实的个人经济身份证才得获正名。
“银行出错”的简单回复并不能打消大家的疑虑,无端变成有房一族,无端多办了信用卡,没有消费记录,及时取消,这一系列的动作仅仅是记录错误吗?
●现象
被“捏造”信用记录并不少见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记者在网上搜索键入“信用记录出错”,单单在今年10月份以来就已经有不少被“空降”贷款或者信用卡记录的案例,更有像小陶那样被凭空“强加”了房子,甚至结婚对象的“冤大头”。
其中,上海某女士一张信用卡申办了5年却音讯全无,到其他银行申请信用卡才得知自己有“不良记录”。该女士5年前曾与部分单位同事共同申办上海银行的信用卡。之后,该女士始终没有收到过申办的信用卡,她也并未在意。但5年后,她在别的银行申办信用卡均遭到了拒绝,银行方面透露她的信用有问题。感到疑惑的殷女士到人民银行查询其个人信用记录,才发现其个人信用报告中存在她逾期还款的不良记录和信用卡美元透支记录。报告显示最后报送单位为上海银行,而自己根本没有上海银行的信用卡。此后,该女士将银行告上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另一位陈先生也是正打算购入新房,可在贷款手续审批时却被告知自己在银行征信系统被列入了“黑名单”,一笔贷款有40多次逾期还款记录。而该笔贷款陈先生完全没有申请过。深圳的单身白领小丽在到银行办理业务贷款业务时被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系统显示她属“已婚”,她要么出具合法的单身证明,要么找个“老公”到银行签字,否则信贷申请无法报送。而信用记录中除婚姻状况明确标示为“已婚”之外,配偶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均为“未知”,居住地址则为“暂缺”。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原因
录入错误或业务员违规
某股份制银行一信贷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各家银行一般都是由总行设置征信管理部,专门负责征信记录录入和管理,各分行把相关客户的信息归集起来,由总行的征信管理部进行统一录入,业务员和客户经理并没有权限修改和录入客户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通过保密专线从商业银行传送到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处理。”中国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或其他各类机构采集的信息和数据不作审核也无法审核,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汇总、加工、整合后原文照录。
该银行信贷人士分析认为,上述案例一般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银行数据录入错误,把另一客户的信息张冠李戴,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银行业务员为了完成业务私自为储蓄客户填写信用卡申请表,虚构背景,并开卡。但截至现在,银行并没有给小陶一个更详细的回复。某位不愿具名的法律人士认为:“上述案例中,如果是银行出错,那么银行应该承担对此贷款审查不严的责任,如果在此过程中,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参与弄虚作假的话,将涉嫌成为贷款诈骗罪共犯。”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个人信用记录产生异议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及时将变化后的信息提供给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影响了信息的更新;二是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数据信息录入错误或信息更新不及时,使个人信用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有误;三是技术原因造成数据处理出错,商业银行都采用自身信贷管理系统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的方式,由各家总行“点式”接入,由于部分商业银行接口程序的缺陷问题会导致出错;四是他人盗用或冒用个人身份获取贷款或信用卡,由此产生的信用记录不为被盗用者(被冒用者)所知;最后,还有部分市民的异议是由于个人曾经与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有过经济交易(如办了信用卡、贷过款)但自己却忘记了,因而误以为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错。
“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在数据库建设的早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据不准的现象,不过这只是个别现象。”人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他们同时强调,目前异议次数较往年有所减少,“尤其是近两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逐步建立和健全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系统数据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系统的查询使用量不断提高,异议处理案件进一步减少。”
●影响
贷款被拒最普遍也最头疼
实际上,问题还不止出在银行这个环节上,直到需要贷款才发现自己的征信记录出问题的现象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记者接到爆料后,到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征信中心查询窗口,发现在此申请个人信用记录查询的人很多都是因为贷款被拒才过来的。人行广州分行征信查询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言,因为被贷款被拒而前来申请查询并提出异议的情况并不少。记者还留意到,要填的查询申请表上共有6个查询原因选项可以给申请人勾选,而第一项就是贷款被拒绝。
记者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获悉,今年以来,广州地区居民为了解自身的信用记录情况,平均每月到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超过800份,平均每月较去年增加了一成的查询量。其中,每月对个人信用报告内容提出有效异议申请约10份,占比1.25%。2010年前三季度,广东省35家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笔数拒绝率和金额拒绝率分别为10.16%和4.09%。不过,人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异议次数已经较往年有所减少,不可否认,个人征信系统在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记者在征信处随机采访的市民不少都表示了疑虑,新增的贷款记录为什么不能及时地通知个人?“我都不知道自己的信用记录什么时候出现了问题,既没有及时的通知也没有网上查询系统。平时申请还要专门跑一趟,如果不是贷款说我的信用记录出现问题,我都没有想到要过来查。”张先生对记者表示。
有法律人士认为,目前个人征信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普通公民相对于银行而言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说,现行的银行征信系统还存在不少管理上的漏洞。首先,由于我国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个人对本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关注度较低,往往在使用时发现已经为时已晚。”此外,对个人不良信息的记录和累加未建立通知制度,导致公民无法及时准确掌握自身的信用状况,而对征信信息存在异议时,申请处理环节较多、周期长,容易使申请人丧失很多市场机会。
央行征信中心方面提醒,个人信用记录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个人不妨每年检查一次个人征信情况,以免在不知情下被不良机构或业务员“加料”。如果个人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或者不准确,可以可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受理后可督促相应的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核实,若商业银行核实信息的确有误,则由商业银行等原数据报送机构重报相应信息进行更正。当事人也可及时到与其发生业务的商业银行提出异议,然后商业银行核实重新上报。
●建议
五种手段防范信用记录出错
对于如何防范出现个人信用记录出现错误和被凭空捏造的情况,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避免个人信用报告中信用记录不真实情况的发生,建议个人应注重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准确、完整地填写信息。个人在申请银行贷款、申请信用卡等时,要准确、完整地填写个人资料。
二是信息变化通知银行。如果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住址、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要及时到银行等机构去更新个人信息,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将您的最新信息报送到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库就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记录您的情况。
三是要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主动查询信用报告。个人是信用报告的主体,对自己的情况应当是最清楚的,也最容易发现信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应当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特别是在申请贷款或信用卡前,最好能查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这样,与商业银行交易时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四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一旦发现信用报告出错,要及时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当地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或者是提供错误信息的商业银行等机构取得联系,及时纠正错误,使个人信用数据库记录的您的信息更加准确。
五是妥善管理自己的个人资料。作为个人防范手段,首先应对自己的身份资料(如身份证等)、银行卡等进行妥善保管,不轻易借给别人,遗失时应及时办理挂失,通知相应的银行机构,以免造成盗用、冒用(身份证等)消费或者办理相关业务,致使信用报告中记录了不真实的信息。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赵新星
网址:警惕信用记录频现被贷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8005
相关内容
“日利息”=“低利率”?警惕贷款这些套路!借记卡、信用卡、贷款、投资理财,这些金融小贴士要知道
贷款百万买车,不用还?
征信查询多少次会被拒贷?
【防骗反诈】双十一购物陷阱频现,警惕这些诈骗手段!
个人信用贷款怎么申请?
警情通报:最新12起网络诈骗案,牢记每个案例的关键词和防范要点
大额订单“到付”被拒收?新型网购诈骗需警惕!
公安部刑侦局公布十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骗提醒
任女士微商被骗后续,警惕网络诈骗,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