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汇教育广场

发布时间:2024-11-05 12: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大原理: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是生活原有的教育,好的教育必须有好的生活。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必须不断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生活,生活又是没有止境的,所以,生活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其实,教育不等于生活,教育的意义在于有意识的指导生活,改造生活,把人们的生活引向更健康、更合理、更高尚的境界。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石。

陶行知主张要真正把学校摆进社会里面,使整个社会成为学校的教育环境。这样一来,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和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其实,学校也不等于社会,学校的根本价值,在于学校在群众生活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教育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这才是学校的真正意义,也是社会生活向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陶行知先生惨淡经营的晓庄、育才等学校的内驱力。

“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办成社会的中心,让学校师生直接参加群众生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基础理论。

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有三个层次:

1、 一种是只会教书,只会拿一书本要儿童来读它,记它,这是一种拿学生来配书本的办法,让学生死读死记书本的文字。

2、 另一种是拿书本来配学生,教师把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教学比第一种好得多。

3、再一种是“教学生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自得自动”的品质,才会主动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

陶行知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这样,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乐学了。

陶行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还要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主张,教师必须不断去探究新的学问,求得新的进步。教师先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毁人不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是实学。

“教学做合一”原理的核心在“做”字上。真正意义上的做是手脑并用,努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又要运用身外的工具。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非常适合我们的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就是老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做”是核心,是重点,是关键。

网址:之江汇教育广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01

相关内容

生命教育永不停步 擦亮“应急技能安全实训”教育名片(上)
应急生存教育
七个国家告诉你,体育教育=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
中国教育报
关于加强市民环保意识教育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2018教育学考研复习考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科学育儿,这七项你都会了吗?
健康知识广播稿(通用12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