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托儿所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托儿所管理技巧#
摘要:由于低龄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导致其在接受教育时具备着复杂性特点,为了有效满足低龄幼儿教育的需求,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倡导将幼儿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中开展教育,有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培养和发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随后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提升策略,以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自理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或家长某一方就能实现的。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家长以及教师都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以“家园合作”的方式深入贯彻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不断培养和提升幼儿自理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更好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和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幼儿个体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于人类个体而言,生活自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是实现个体独立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小班幼儿年龄相对较少,生活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备受父母和家长的精心呵护和细心照顾,再加上部分家长溺爱心理和大包大办行为的影响,导致很多小班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独立喝水吃饭、独自穿衣洗漱、个人卫生保持等,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是实现幼儿个体成长的内在要求。
(二)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对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幼儿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间的内在关系,这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当前社会以及个体的生活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个体要想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存技能,并且能够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而学前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如教会幼儿学会独立喝水吃饭、睡觉起床、个人清洁等基本生活技能,不仅在幼儿成长、生活以及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事也有助于幼儿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格的培养与发展,意义重大。
(三)是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存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是开展学前教育阶段课程建设的基础性目标之一。例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设置穿脱衣物、系鞋带、叠衣服等锻炼项目,既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与能力,也有效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内容,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和教师树立和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在培养和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主导性力量之一,但与幼儿教师相比,大多数家长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都缺乏明确且清晰的了解,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帮助家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起教师的能力建设问题,引导教师树立和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确保幼儿教师引导和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开展相应的知识培训,帮助教师准确、深入且熟练的掌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教师充分且有效的带动家长,进而构建出高效的“家校合作”机制,确保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二)贴近生活,强化幼儿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就是“生活”,因此在贯彻落实该教育理念时同样要紧密贴合幼儿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自理能力提升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现实生活不够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同意和配合的基础上,教师前往小班幼儿家庭中进行“实习”,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在如何教育幼儿、提升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也有助于幼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三)建立调节机制,协调对生活化教育理念矛盾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以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需要依靠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与配合才能实现的,但是在三方“合作”与“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其水平与效率。因此,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调节机制。教育部门与学校可以成立“家校矛盾协调小组”,将家校双方存在的矛盾或分歧以提案的方式反馈给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在会议前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校方、教师以及家长的各方意见,由“协调小组”组织幼儿园负责人、教师以及家长参与会议,通过协调磋商的方式切实有效的解决矛盾和分析。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分担家务活”的生活化教育活动时,部分家长可能会有“孩子年龄还小,没必要学会做家务”、“做家务是家长的事”等错误思想,此时就会导致出现分歧。在此情况下,“协调小组”就可以针对家长和教师的思想情况、意见建议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将调查结果在会议上进行展示,并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掌握“分担家务活”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切实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班幼儿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与价值,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积极深入贯彻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制定出有助于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帮助幼儿树立生活自理意识、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未来更好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逸倩.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 幸福家庭,2022(13):19-21.
[2] 张丽. 用行知思想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个案的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2014(3):257-257,258.
网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2380
相关内容
大班幼儿生活教育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
利用区域游戏提升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策略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