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让童年重归幸福
重视老年人教育,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力和幸福感。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老龄化社会观念#
2014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都市开启了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之路。经过十年探索,由四川省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和成都市教育学会联合申报的课题成果《小学品格教育的实践体系》,荣获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省级特等奖。
该教育实践,形成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24个品格主题的道德共识,确立了小学生品格成长的目标,并通过学生主体的价值建构形成价值观、价值引导形成品格行为、价值自觉形成品格习惯。

2013年,时任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所副所长的杨霖发现,基础教育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改革开放到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都从'解决温饱’变成了'追求美好’,正是这种转变,带来了种种矛盾。”杨霖说。
愈演愈烈的“内卷”现象,就是矛盾产物之一。以教育来说,唯分数论,不仅压缩了孩子的休息、玩耍等成长空间,更带给孩子心灵痛苦。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越来越奢侈。
此外,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长效机制,上面规定什么学校便怎么执行,过于侧重形式,以至于德育工作看似非常忙碌,却没有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2014年7月,“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课题,正式开启了成都市中小学的品格教育之路。
“品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德的认知,并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收获这些人格特质。”杨霖将品格教育视为一种“治未病”的方式,在培养品格的过程中,“友善”“诚实”“爱国”“宽容”能给孩子树立正向的价值观,“主动”“勇敢”“责任”“真诚”又能让他们在遭遇挫折时迎难而上。
具备多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学生,思维模式更积极,心理状态也更健康,这样的学生组成的班级、校园教育生态,会更适宜成长,形成正向循环。
但最大挑战在于,这不是单凭学校可胜任的,需要家校社协同努力。
在智育(分数)方面,家校社共识度极高。但在德育方面,“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却并没有达成高度协同。
“举一个例子,学校教学生与人为善,团结友爱。但回到家,家长可能灌输的是'人善被人欺’,被欺负了就要打回来的观念。”杨霖解释。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远胜老师。品格教育要做好,家校必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有一致的价值观,当家庭成为培养品格的“教室”,家长在品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能量就会被激发出来。
按学生成长规律,每个学期会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品格

“这一届孩子刚入学时挺让人犯难,比往届的更'难管’。”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小学(西区)一年级八班班主任李老师苦笑道。
过去三年读幼儿园,居家时间相对较多,他们进小学后,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偏弱,甚至有孩子在上午10点就背上书包问老师是不是放学了……
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一年级品格教育内容之一的“有序”加以改善。
“物有定位”,是有序品格的阶段性目标,如何达成?李老师会将每周的培养计划细化为每天的两三个小任务,通过收拾水杯、文具、书包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有序的品格。
这种小任务带游戏性质。比如每个小组收拾好桌面和书包后,再一起走出教室,然后比哪一个小组动作最快,哪个最慢。这些表现会被记录进品格家校联系册中,家长能知道孩子在校的品格培养情况。
品格家校联系手册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参与度好,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但如果家长不重视,也会让孩子在形成良好品格上变得困难重重。”
班上有一名男生,在物有定位活动时总连累小组,让小组多次倒数。他内心懊悔,组内同学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老师找家长沟通,原来家长并不在意这种看似“无聊”的活动形式,日常对品格家校联系册中老师的留言也不上心。
“这是许多家长都会犯的错。”李老师解释,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
“事实是,学业虽'重’,但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能在同学之间建立健康的社交空间,这样的孩子面对'学业’也会无从下手。”
随着家长变得上心,并趋近老师的教育方式,该生慢慢能快速收拾好物品,还主动帮其他组员,友谊的小船越来越稳。有一次放学,他对妈妈说,“我觉得在学校上课越来越带劲了。”
另一个男生,幼儿园时养成了不守时的坏习惯,进小学的头一个月经常迟到,这让父亲夏先生苦恼不已。夏先生以“结果导向”来纠正,比如告诉孩子,“因为你早上没有按时起床,所以错过了幼儿园的活动。你想要参加这些活动,下次就要按时起床。”
但这一招效果并不好。
当了解到学校开展的品格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学期聚焦“专注”,下学期培养“有序”,夏先生惊喜,这正好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于是他积极配合老师布置的小任务,通过品格家校联系册与老师保持沟通,但扭转一个坏习惯的难度,远超他的预期。
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电子产品的诱惑,孩子常常把第二天“上学”这件事忘到脑后。其次,迟到容易导致孩子撒谎,比如拿堵车来搪塞。
有一天,孩子忽然整理起了书桌,并喊父亲拍照,称要参加班里“最美书桌”比赛。那是孩子第一次整理书桌,夏先生意识到,品格教育播下的种子萌芽了。
一年级下期,孩子竞选上了学习委员,每天要带领同学早读,但他还是偶尔迟到。
“作为班干部,你要以自己的良好表现起到带头作用,如果迟到错过了早读,老师和同学会怎么想?如果别人是学习委员经常迟到,你作为同学会怎样想?”
浅显的道理,温和的讲解,孩子似有所悟,之后很少再迟到了。
品格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认知,意识到什么是正向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接下来就好办了。
夏先生称,孩子读幼儿园时相同的说教方式没效果,但在品格教育一点一滴的正向影响下,孩子认识到问题了,并有主动改正的动力了。
小学阶段的行为养成将影响孩子一生

四年级男生赵启帆,曾是个马虎少年。
一年级时,做作业时他会将“3”看成“2”,“23+5”看作“3+5”。赵先生知情后,开始陪伴孩子做作业,大人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孩子慢慢变得更专注更细心了。
二年级时轮到“坚持”品格的学习和养成,班主任罗老师布置了一项每日QQ群打卡三分钟的任务。
“从二年级到现在,我们父子连续打卡800多天,班级第一,孩子也养成了不轻易放弃的习惯。” 赵先生骄傲地说。
在师生眼中,赵启帆性格腼腆、慢热。四年级下学期,学习“主动”品格,班级组织鲜花义卖活动,由老师带队,学生分组到街头卖花。
赵先生在远处看,发现儿子所在小组里的几个女生都很开朗,很快便“开张”了,儿子木木地站着,望着女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每当行人从旁经过,他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先生没有上前帮忙,他知道在挫折和挑战面前,大人的帮助并不能真正改变孩子,关键是孩子要有内驱力。
眼看时间一点一滴地流失,一位男士经过后,儿子终于鼓起勇气,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对方竟买了一朵。
孩子眼神中瞬间有了光彩,变得兴奋,接着卖出了第二支、第三支。他还想继续,但小组的鲜花已经卖光了。
来到儿子身旁,儿子开心讲自己如何与叔叔阿姨搭话,赵先生趁机鼓励:“很多事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困难,有时候稍微主动一点,你就会发现,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其实根本不存在。”
“以前在课堂上点他回答问题时,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羞涩。现在,他不仅主动举手了,有时一堂课还会连续回答问题,越来越大方了。”罗老师说。
“现在孩子在家,不用催促,就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并准时睡觉,这背后,是他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并主动坚持。”赵先生补充道。
“孩子是真正意识到了这些事情的正确性,还是怕大人生气才选择做了这些'正确’的事?”
“我不是一个特别看重分数的家长,相反由于害怕近视,我和他妈妈一直都鼓励他多出去玩。”赵先生答道,但即便“玩”是被允许的,赵启帆还是会先将“正确”的事做好,然后再考虑“玩”。
品格教育评价方式,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这就是主动品格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改变。当整个班级接受“主动”品格的浸润后,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班里的主人。
比如班级卫生情况不是很好,罗老师便在课堂抛出这个问题,一番探讨后,学生们找出了原因——有的同学不会打扫卫生,有的打扫卫生时太潦草,不够细心……追问解决办法,学生提议成立“帮帮团”——一对一辅导不会做卫生的同学。
“有没有同学在这方面需要帮助?”一名总收拾不好课桌抽屉的男孩主动站了起来,教室里响起热烈掌声。
谈到孩子的成长,身为大学教师的赵先生称,进入大学后,考学压力变小,有的人懒散了,有的则持续学习,保持优秀,与这些好学生聊天会发现,他们在少儿时期便养成了良好习惯,还具备多种优秀品格。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中国数千年教育的一个经验。小学阶段进行品格养成教育,有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而这些,是孩子未来逐梦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2023年3月,四川省品格教育成果推广暨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洪丹表示,品格教育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四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未来要从建立和完善品格教育成果推广的工作机制,加强品格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和实施,加强教师在品格教育上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做好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将品格教育打造成四川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了解,品格教育从成都出发,已在四川各市(州)的2000余所学校落地生根,并辐射到全国十余个省市,产生了广泛影响,凸显出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审 | 周春伦图 | 受访者供图相关文章:
彭凯平:你若积极,世界美丽
对话彭凯平:积极,是可以自我选择的
访谈张鹏:积极教育,做事而已
培养有“完整人格”的人——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积极教育实践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抚慰疼痛的亲子关系

网址:品格教育,让童年重归幸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3572
相关内容
苏德中:缓解父母焦虑 让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中国教育报】儿童玩具:回归滋养童年的价值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
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才更健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在线
在乡村过幸福的教育生活
儿童安全教育重要吗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什么是儿童教育有哪些重要性
重视家庭教育 营造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