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来 生活“美”起来
衣物收起时,卷起来比挂起来更省空间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技巧# #衣物保养秘诀#
□ 郭晓峰
编者按: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和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发展与普及体现了一个城市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刊特推荐郭晓峰此篇文章,借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真正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切实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四年来,首次举办上元节灯会,紫禁城又“火”了一把,赚足了眼球,吸引了大批“粉丝”。近年来,以故宫为首的一大批博物馆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落落大方地走到前台,抛出“绣球”,普通大众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文物、文化遗产真正“活”了起来。文物如何“活”起来,如何有得“看”、有得“玩”,这是地方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在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深刻变化,大众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倍增,对博物馆展陈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经历着从最初的走马观花“看过了”、到后来详细了解“明白了”、乃至如今走进文物“体验了”的深刻转变。
需求在转变。上述转变反映出人们对博物馆陈列和展览等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欣赏品味越来越高,比如,人们不仅对博物馆提供的讲解服务、观展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对展览的主题、展陈设计、展现布置、展柜安排、展品摆放、灯光音效甚至体验舒适度等也有了更高或者更加挑剔的消费品位。
职能在转变。这种转变也对博物馆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更是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教化引导和价值引领功能,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适应新要求,认真履职尽责,作出应有贡献。
方式在转变。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方式已经转变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双重体验需求。由于数字技术、文化旅游等外在驱动力,博物馆的体验模式得到了拓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5G时代就在眼前,物联网将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交流和体验方式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每个社会细胞,博物馆也不例外,观众希望博物馆也“酷”起来,通过AR、VR技术,在虚拟空间内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总之,新时代的观众对于博物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更有深度,从单纯的“旁观”向“享受”转变,从而满足精神需求。
新需求,探索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径
体制“活”起来。新时代对博物馆建设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做好博物馆建设发展规划,以我市为例,各县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应该引导各县市合理规划博物馆建设,如汾阳市的“三府”文化和白酒历史、交城的佛教文化、方山的道教文化、临县的晋商文化、离石和柳林的革命历史文化等等,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应该加强引导,合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相互补充的博物馆文化格局。在合力规划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现有博物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构建博物馆之间联动新机制,加强行业内部充分沟通交流,让行业内的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加快政策整合力度,推出新政策,推动非国有、行业博物馆的快速发展。
研究“活”起来。加强对文物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品格价值的研究。这方面要加强对地方文物的基础研究,只有做好学术研究,才能让文物藏品从库房走上展线、走入展览之中,进而把蕴含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以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同时,加强对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文化悯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成果当中,提取文化基因、时尚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形成蕴含丰富价值内涵的文创产品,让观者眼前一亮,愿意“带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形式“活”起来。加强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多维度阐释、有情怀传播和高品质服务,用新颖的形式,把大众“引进来”。作为地方博物馆,如何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提高馆藏文物的展出率,不断改进观展体验,让博物馆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引导力,这是地方博物馆人都要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求解的命题。这方面,很多博物馆进行了探索,如天津美术馆在探索美术馆与关注之间互动的新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了“为你进行肖像创作!寻找共和国同龄的你”主题活动,将筛选出的多为70岁老人,邀请画家为其画像,一方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时代画像,另一方面也拉近美术馆与观众的距离。再比如,河南博物馆在主场馆内外设置公共区域,给观众体验活动空间,引入新科技多媒体,增强互动趣味性,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走出去”办展览,展示地方文化,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另外一种方式。
方式“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有得玩”。“有得玩”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现在很多文物最大的问题是“有说头”、有讲头、没看头、没玩头。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激“活”文物,方便公众随时随地无障碍地查阅、参观和体验,要探索体验互动模式,比如增强虚拟场景,围绕文物,挖掘内涵、讲好故事,利用新手段制成场景,提供很好的观感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普及文物知识、传递文化信息、引导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汾阳市人民文化馆)
网址:文物“活”起来 生活“美”起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2310
相关内容
文明实践活起来 群众生活美起来唐山:文明实践“暖起来” 和美乡村“秀起来” 幸福生活“嗨起来”
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
文物活起来,点亮大众生活
展览,让文物“活”起来
焕发文物活力 添彩美好生活 南岸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回响2021:文物活起来,点亮大众生活
多举措让文物活起来
滑起来、跳起来、飞起来——“动起来”的生活方式
人民艺起评:在守正中创新,让文物潮起来、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