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重读:"且尽卢仝七碗茶":中国茶俗

发布时间:2024-12-17 20:03

茶艺中的'三泡七分满',指的是品茶时茶杯的七八分满最为适宜 #生活常识# #饮食文化#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编者按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悦读茶书会"公众号现推送该书第七章:"且尽卢仝七碗茶"一一中国茶俗。今天发送的是第一节"中国茶俗的分类"。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代杜耒的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客来敬茶”的茶俗。

所谓茶俗,一般指的是民间饮茶习俗,具体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共有56个兄弟民族,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悠久的历史中,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就是同一民族也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婺源的"农家茶",广东人“一盅两件”的早茶,北京人的“大碗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

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也最能深刻地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中国茶俗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概而言之:

从茶俗的历史踪迹来看,有先秦两汉茶俗、魏晋南北朝茶俗、隋唐五代茶俗、宋元茶俗、明清茶俗、现当代茶俗。

从生产生活流程来看,有培育种植茶俗、采摘加工茶俗、销售贸易茶俗、品赏饮用茶俗。

从文化内涵来看,有神灵礼佛茶俗、宗教茶俗、人生礼仪茶俗、节庆时令茶俗、丧葬茶俗。

从不同阶层来看,有帝王豪门茶俗、文人雅士茶俗、民间礼仪茶俗、草莽人员茶俗。

从不同地区来看,有南北地域茶俗、城镇乡村茶俗、民族区域茶俗,以及港澳台地区茶俗,等等。

在我国汉族民间传说中,茶是被炎帝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神农氏是中药的最早发明者,“神农氏,辨药性,以赞天地造化工”。传说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每天中毒几十次,就用茶来解毒。所以在远古时期,人们取的是茶叶的药用价值,即茶叶对人体的解毒治病的作用而引起百姓关注的。而且,远古时期的人们是通过咀嚼茶叶来汲取茶汁的。

茶叶的利用,一般都认为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在两晋时期,茶叶的用途还被当着祭品。我国祭祀活动中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等,把茶叶用作丧事的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以茶为祭礼的正式记载,出现在《南齐书》中。《武帝本纪》载,永明十一年(439)七月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以茶为祭品大约是从这时开始的。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我国许多兄弟民族,也有以茶为祭品的习惯。如布侬人的祭土地活动,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神保护全寨人畜平安。祭品很简单,主要是用茶。再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无论男女老少,在死前快断气时,都要往死者嘴里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神地”。

从古到今,我国许多地方,也有在婚礼中应用茶,即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都以茶来作礼仪。古代婚礼、行聘多用茶,谓之茶礼亦名"受茶"。

为什么要用茶?

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有解:“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原因大概是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

相传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汉民族的礼节带去了茶,因为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所以茶叶就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在清人福格《听雨丛谈》中载有:"念婚礼行聘,以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从中可见茶在当时是很普遍而且也是很严肃的仪礼。还有一些人娶妻入门,有时不用茶,但定亲的聘礼却叫做"下茶",表示定亲以后不可移易。所以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另外,在我国茶文化传统中还有“茶话会”这种集会形式。茶话会是由古代的茶宴、茶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通常是指一种备有茶点的社交性活动,这种形式简单质朴而且机动灵活,逐渐成了时兴的社交集会形式。近期,这种传统得到光大,大到商议国家大事,庆祝全国性的重大节日,小到开展文化学术交流,良辰喜庆等,一般都采用茶话会的形式,特别是新春佳节,许多团体、单位总喜欢用茶话会的形式,“清茶一杯,辞旧迎新”。

在我国源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茶俗,既包含着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学,又包含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六悦河

责任编辑:

网址:旧书重读:"且尽卢仝七碗茶":中国茶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2221

相关内容

旧书重读:广东人茶饮风俗
旧书重读:婚俗的"三茶六礼"
旧书重读:藏族酥油茶
旧书重读:约定俗成的岁时饮茶
旧书重读:元代茶曲与明清茶诗
旧书重读:宋代茶馆的发展
旧书重读:明代茶馆的精致典雅
可可:“七碗” 塑造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之境
打抹茶
2024「一本堂茶书院雅士之约」,共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出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