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智能交通距离我们还远吗
社交科技让距离不再是沟通的障碍,视频通话让我们能实时看到亲朋好友。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社交科技#
还需多久,您的爱车会自动告诉您哪里的交通出现了拥堵,为您提供一条通顺路线?还需多久,您乘坐的火车或公共汽车能向您的手机发送最新信息,帮助您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日前有关专家给出了时间表,请关注——智能交通距离我们还远吗?
“5年!”这或许是最新也是最乐观的预计。
说这番话的人是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在日前召开的IBM中国2008新春策略发布会上,他明确地告诉记者:“在未来的5年,因上下班高峰而产生的交通压力和污染将会发生彻底变化。”
当天,IBM公布了第二份年度“未来5年的五项创新”,列出了在未来5年将有望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的五项创新。
“未来5年内,会兴起一轮交通工具与公路之间的接入高潮,这会确保交通通畅,降低污染,使用户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自动调整灯光模式,分流交通。”李实恭表示。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示范
李实恭的信心来自于目前智能交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而斯德哥尔摩的案例也让他更有底气。
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市区拥堵难题,今年1月份,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始实行一项全新的拥堵收费机制。作为负责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和运行的主承包商IBM与瑞典道路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市紧密合作,在24平方公里的内城进行了一次拥堵收费试验。
据介绍,斯德哥尔摩的这一系统是一个基于警戒线(边界)的系统,收费区周边的18个无障碍控制点安装了用于车辆识别的路边信标和照相机。根据时段对出入收费区的所有合法车辆进行收费,其中高峰期的收费最高,但每天的收费有一个最高限额。
“数据显示此次试验成功地将交通流量减少了25%%,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数增加了4万人,并大大减少了高峰期的道路拥堵。”IBM全球道路用户收费项目负责人JohnDowson表示。“斯德哥尔摩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而言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李实恭表示,使用交通信息和车辆电子技术,根据需要向驾驶员提供信息、警报并实现车辆控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支持,可以大幅减少人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提高道路安全、道路容量和道路交通物流效率,降低车辆排放和噪声,改善交通环境。
智能交通就像交警
“在车辆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交通畅通,关键在于如何去疏通道路,而疏通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实时的采集信息,然后基于这些信息进行交通控制,来进行缓解。”在日前召开的“瑞萨2008论坛”上,瑞萨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市场中心副总经理杨峥嵘告诉记者:“除了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力度外,ITS是个不错的办法。”
据了解,ITS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的简称,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打个比方,ITS就好比交警,能够合理地指挥和舒畅交通,当然,ITS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是成千上万的交警也比不上的,它的统筹安排能力更是异常强大。”杨峥嵘说。
全面应用还需时日
其实,智能交通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公交系统的自动检票系统、停车场的自动收费等属于智能交通范畴之内的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生活,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大城市在蠢蠢欲动地发展智能交通的同时,仍困惑于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无论是在交通管理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还是交通工具的导航系统配备,都还不完善。“国内在智能交通上仅仅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很多厂商和学者太热衷于概念的炒作。”他说。
“面对复杂的交通问题,智能交通仅仅是众多‘解药’中的一个。纯粹指望智能交通就能够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这种想法并不现实。”虽然是科学家,但李实恭依然很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仅仅是辅助工具。
虽然,国内的智能交通发展“虚火”太旺。但蕴藏在智能交通产业中的财富更是让无数国内外的商业机构垂涎三尺。
“在中国当前阶段,汽车电子的普遍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杨峥嵘表示,作为先行者,瑞萨已在中国布局多年。
“瑞萨去年和长春市签署了智能交通构筑计划,并通过了智能交通计划的系统测试。”杨峥嵘告诉记者,在瑞萨的帮助下,长春市正在利用有线和无线、终端技术,包括道路建设、道路管制、电子眼、摄像头、信号灯管制的整体系统,引进图像、声音控制,对该市未来交通发展进行规划。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应对奥运带来的交通压力,北京市已经率先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届时,系统能够保障奥运大家庭成员从驻地到比赛场馆耗时不超过30分钟;监控车辆不少于500辆,交通事件监测和响应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准确率大于90%%;随时掌握奥运交通车辆服务状态。
“未来的交通不在于增加更多的道路、火车、公共汽车或飞机,而是聪明的人类通过使用智能技术令交通变得更加顺畅、更加简便,并提高人和环境的安全性。”李实恭相信,“创新能够帮助应对城市拥堵的挑战。”
网址:科学生活:智能交通距离我们还远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6296
相关内容
我们与“数字生命”的距离智慧生活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科普丨碳排放与我们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距离AGI还有多远?6个认知框架,看懂智能体、智能自动化与自主工作的级别分类
走进移动智能生活体验馆 智能生活离我们还有多远
什么是智家生活?我们离智能化家居还有多远?
人形机器人距离生活还有多远
机器人社区配送,离我们还有多远
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未来科技
智谱出圈 AI助理从0到1 我们离“贾维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