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好二十四节气丨知识窗
笑料十二:为什么狗总摇尾巴?因为它们在说‘你好’。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笑料收集#
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被收录于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应天时而动,就地利而兴,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一种时间制度。”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曹幸穗说。
2

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将运动轨迹分为24等份,每一个等份为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发明出的一套科学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也是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遵循。
3

翻开史册,先秦《尚书·尧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记载,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周礼》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确提出了冬至和夏至。《吕氏春秋》中出现了“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等称呼。
4

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是在被胡适誉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中。“淮南王刘安崇尚自然科学,对天象星宿进行测量,划分节气。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完成和发布,至今已有2159年。”
5

2016年,二十四节气从“中国非遗”走向“世界非遗”,成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最生动、最鲜活的文化符号之一。与此同时,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好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中国人对全人类的郑重承诺。
6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浓缩了传统文明的高度智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值得,也必须加以保护的。”曹幸穗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必须是个性的,而且经济越是全球化,越要注重保护文化的个性。”
7

保护二十四节气的过程,既是进一步培育、壮大民族自信心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强、提升与其他民族文化沟通交流的过程。通过双向互动,寻求人类文明的共通之处,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炬更加闪亮。
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尽管带有各自地域色彩,但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曹幸穗说。
9

对此,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应克荣呼吁,结合实际重新拾起二十四节气民俗。她将二十四节气民俗分为节日民俗、生活习俗、饮食习俗三方面,节日习俗如立春时的“鞭打春牛”、大寒节气的“尾牙祭”等;生活习俗如“春分立蛋”“做夏至”等;饮食习俗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等。
来源:中国小康网 漫画:杨仕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网址: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好二十四节气丨知识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0316
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宝库
二十四节气知识
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
【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立冬我知道
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中国二十四节气常识
科普小知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清明养生知识 清明时节生活起居饮食知识
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