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醒事项」开启你的任务管理之路
如何管理开机启动项:在任务管理器的启动选项卡中查看和管理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技巧# #基础电脑操作#
写在前面:本文旨在提供任务管理的思考,一种面向新手管理的方法和心态,希望让没有任务管理经验的你,也能快速上手。跟其他任务管理文章的不同地方在于,我不仅想让你上手,还想让你从根本上理解任务管理的本质,培养任务管理的习惯,而非过 2 个礼拜就忘的干干净净。如果你也抱着相同的目的,请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需要任务管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
踏入社会以后,我们的身份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配偶、子女、员工、朋友......作为个人,我们要肩负自己的成长;作为配偶,我们要照顾自己的伴侣;作为雇员或雇主,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不同角色对应着不同的任务,繁多而复杂,常常让我们在生活中疲于奔命,手忙脚乱。
生活中杂事很多,不记下来总是会遗忘,可记下来放到备忘录或是提醒事项中又常常拖延,要么就是让小事占了自己一天的安排,常常瞎忙活一通,回顾一天的工作,总觉得毫无收获。
如何你也想摆脱这种状态,那么现在正是学习任务管理的最佳时机。别担心,这并不难,它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记录和规划就可以上手,希望本文可以成为你任务管理的入门之作。
让我们正式开始
不管有没有尝试过任务管理,你一定都听过 GTD 原则,这是一套任务管理的黄金法则。
我派关于 GTD 的优秀文章非常多,不论是入门还是系统学习都已经足够。但在仔细阅览之后,我发现在文章中,大家更专注于操作本身,却忽略了动作背后的原理和心理成本,导致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过多久就会恢复之前的状态。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任务管理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没有深层次地理解任务管理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以苹果的原生 app「提醒事项」为例,介绍这个月以来的任务管理实践心得,算是以教代学,巩固自己的知识。若有不对和补充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指出,感激不尽。
当然,其他任务管理工具也足以胜任,但考虑到新人入门,我还是建议你从身边最简单易用的工具开始,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任务管理的本质。
任务管理五步法
按 GTD 的原则,任务管理的五步法,根据收集、审视、分类、回顾和执行来完成。
收集:从一个点,牵出一堆事。
在这一步是将你的所有想法通通放到到一个名为「收集箱」的项目中,收集箱中的项目可以是你想到的任何任务,随便一个想法或者要做的事(大部分都是要做的事),重点是记录,不要遗漏脑海中的浮光掠影。
常见情况是,你会先想到一件事,然后顺着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比如我先想到「今天要写一篇任务管理的文章」,然后想到这个任务需要「收集相关的素材」,可能突然会想到「跟某本书相关联,去翻一下这本书」,最后还想到「今晚要做菜,5 点半前把菜买好」,你可能还有一个「晚上跑步 15 分钟」的习惯,或是突然想到「某个视频的电影值得一看」。
在如此之多的任务下,如何抓住重点,合理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安排任务,就变得具体起来。
不过放轻松,现在你要做的。只是一股脑儿的把你能想到的所有任务丢进这个名为「收集箱」的盒子里,然后就不用管了。
GTD能高效运行的底层逻辑,基于一个简单的心理现象——蔡格尼克效应:未完成的任务会占领我们的大脑资源,直到我们将其完成或记录。
当各种各样的想法被我们记录以后,不仅可以避免遗忘,还能解救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必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专注于事情本身。
审视:留下具体有用的想法
在这一步,需要将之前的想法审视一遍。这步的关键在于排除那些不重要的想法,留下可以执行的任务,并将其具体化。比如你在审视收件箱时发现「家乡真美,想给它装修一下」,这显然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你要做的就是迅速将类似的不能实现的想法划掉,留下那些真正可以执行的任务。
如何将任务具体化,就拿「我要去公园跑步」这个例子来讲,写上具体的时间、日期和地点,「今天下午 6:30 我会在XX公园跑步 3 km 」,让提醒事项在开始前的半小时提醒你,以提早做好准备。
标注好具体时间、备注需要携带的物品如果你要看某个文章,那么同样附上文章或视频的相应链接,可以让你在看到任务时一点就跳转对应的地址,现在的大多数任务管理工具都支持填入 URL ,保证每一个任务清晰、具体,执行的标准是能让任何一个外人一眼看到就知道怎么执行。
链接可跳转,方便一键直达点击图中的图标,在URL中插入链接如果是某个想法有助于实现哪个任务,比如「书本28页记录了相关事实」有助于「进行写作」这个任务的实现,那么将其标注在该任务的备注下即可,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
有一类任务称为「2 分钟任务」,具体指那些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任务,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类似的「2 分钟任务」,如果这件事现在完成比之后完成的效率更高更快,你就应该立即执行,一般这个时间我会划分到 15 分钟以内,只要不影响我做最重要的事,一般看到了我都会立即处理,防止任务的堆积。
在划掉想法的过程中,有一类想法不是某个具体的任务,而是一个项目,比如「学会编程」「学习摄影」「学习英语」,对于这种复杂的项目,显然不是一条任务提醒可以解决的。我的建议是先考虑可行性,也就是这个任务是否有必要执行,如果你现在心里还没有答案,建议将其设置为3天内一直可见,等到3天过后,如果你觉得当下还没有时间精力去完成,就果断将其划掉。
如果实在不忍心就新建一个「想做」的项目列表中,暂且将其放入,或者放到备忘录中。如果你觉得该计划值得执行,那就先试着将任务分解,这自然是需要一定思考的,你可以挑个精力充沛的时间,好好将某个项目分解一下,将分割的项目融入到你的每一天中具体执行。
我们之所以会放任任务堆积,是因为我们既不想行动,又不想错失了一个好想法,于是就放任想法随意地堆积在任务列表中,抢占我们的注意力资源。
我也堆积了很多的「想做」在这些堆积的任务中,那些未来可能会做的任务占了很大部分。堆积的任务会迅速让我们的任务系统走向崩溃,所以请你一定好好花时间想想这些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并且值得去做,如果你真的不想丢弃一个好的想法,那么也应该以一种好的行动去正视它们,否则堆积不过是轻视想法的另一种选择罢了。
整理和归类:用标签和列表给任务分类
在这一步,需要给任务进行分类。回看第一步,我们会发现很多任务都放在收集箱中,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个人关注主题的不同,在任务列表中建立自己关心的任务主题,比如我个人就建立了「个人成长」「健康」「工作」几个主题,再将个人成长细分为「阅读」「笔记」「写作」的子列表,每次处理收集箱的时候,我都会按照任务属性将其归类到对应的项目中,这一步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关注的主题,并将重要的任务从中筛选出来,让我们在查找相应任务时也更加地得心应手,不会被其他干扰。
在这一步,我们还需要给任务贴上不同的标签,
做过知识管理或文件管理的小伙伴对标签这个概念应该不会陌生,但在任务管理中,标签的作用在于快速找到未完成的任务,而知识管理中则是找到已归类的文档,因此,两者的使用逻辑是不一样的。知识管理的标签以内容、主题的方向为准,而提醒事项的标签以事件的地点、日期、状态和跟优先级有关,这是区别于知识管理标签的地方。
提醒事项中的标签以「精力」「任务状态」「优先级」和「日期」为准,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日期」跟「优先级」,标签的作用在于高效地筛选出任务,以适应在不同场合和情况下需要优先处理的任务。对于比较需要时间和注意力的工作来说,那些「高精力」「高优先级」的工作就可以被优先安排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避免被杂乱无序的临时任务冲散精力。
同理,将「低精力」「优先级低」的任务安排在不是那么有精神的时候,比如在一天劳累工作回家后,我会用筛选的功能,将那些「低精力」「简单」的任务筛选出来,避免精力不对等的任务出现在夜晚。
对于那些重复性的习惯,我个人会打上#习惯 的标签,提醒自己保持每日的完成打卡,对于那些尚未想清楚是否要执行的事情,则会打上一个#待办 的标签,对于那些没有任务状态的工具,我会打上一个#执行中 的标签,在IOS的智能列表中,你可以通过标签实现很多任务管理的搜索方式,用来匹配不同场景下的任务处理要求。
标签的使用象征着对任务管理的进阶需求,当你需要越来越多的标签区分不同种类的任务,往往也意味着你对任务管理的理解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有的app也渐渐无法满足你的需求,此时就是迈向更高阶app的最佳时机,如滴答清单(初阶)、Things、todoist、OmniFocus(高阶)等。
回顾:排序
在这一项中,我倾向于根据重要性和截止时间安排好各个任务之间的排序,时常去想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有助于你将真正重要的事情安排得当。
执行:
很多人在这一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拖延,特别是对那些让你讨厌的任务而言。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拖延任务的绝大多数情况都发生在安排好了,但是却不想执行的状态。
针对这种困难,我想让你知道:我们始终掌握着任务的主动权,我们是有选择的。
我们做这个任务并非因为自己被逼迫,事实上没有谁生下来必须要做某事,我们都是在衡量了利弊损失的情况下,主动去选择了那个对我们赢面更大的选项,哪怕这个选择不是个人喜欢的。
例如:完成毕业论文不是因为我被逼迫着做,而是因为如果不完成它,我三年的学术生涯可能得不到一个好的回报,为了这个好的回报,我主动选择去完成毕业论文,而不是被谁逼迫。意识到自己拥有主动权,自己是人生的主人这点很关键,在思想上,它会给你更多积极的想法和行动力,我个人也是在意识到这点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对于那些实在不想完成的任务,你可以试着先让自己做5分钟,或者10分钟,看看自己的状态是不是足够胜任,如果状态不佳就建议及时更换,但更多的情况是你会一直执行下去。
常见问题:
Q:某些任务的时间很难预估,或者没有具体的完成时间,应该如何安排?
A:对那些没有明确时间限制或开始的,建议按优先级排序,例如:「下午找时间看一下任务管理的书籍」,在提醒事项中,自带三种优先等级,分别用感叹号的数量表示,可以为这个任务标上2个叹号;
Q:每次到了该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想拖延,或者状态不佳,应该怎么办?
A:首先,勤记录自己的状态, 从任务安排到处理完成,将期间的用时和情绪状态、进展状态记录下来,长期看来,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了解自己的处理任务的最佳时机。还有一个办法是增加仪式感,比如我每次写作前都会让自己先冲个冷水澡,然后打开音乐和专注模式,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在之后的实践中证明它作用极大,会给我们一种到达什么状态就做某事的提示,让我们迅速进入工作的心流状态。
Q:总被临时的任务打断当前安排,怎么办?
A: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接到上级的各种临时命令,把我们预估的任务安排时间打乱,这种情况很常见。我的建议是,接到任务后,先从紧急程度上判断是够需要立即行动,再从重要程度上标出优先级,融入到自己的任务中。虽然这样会让原本的安排不可避免地拖延到第二天,但将其视为一种对现实情况的调整,而非拖延,会更加有利于你摆正做任务管理时的心态。
几个小技巧
可以用标签附上精力来对应主题,很多时候,标签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在什么情况最适合自己的任务」,几个基本原则:
精力和任务相对应:对于那些不想做的,费时费力的,难以完成的任务,最好都放到早上去完成,如果能在一天中精力最好的阶段做完最困难的事,一天的流程都会顺畅很多。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拖延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很多人的习惯往往是先做小事,然后把那些重要的事拖到最后。
尽量多留下一点时间,因为我们总会高估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做任务的主人,给管理留下一点空间,必须要空出一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试图将其塞满,那样只会让拖延迅速蚕食你的注意力,它们不是不做,只是现在还没有那么重要而已。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今天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这再正常不过,因为我们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根本没有考虑进任务管理中,我们做的只是最理想的设想,我们执行任务的情绪、精力和注意力,意外事件的来临,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在我们制定任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进去,所以造成的任务拖延是非常正常的,对那些拖延的任务,并非是我们有意导致的,只是它们目前还没有那么重要。
对于那些任务状态切换的,不应该将其视为未完成任务,而应该当做新任务来处理,重新赋予时间、属性、状态等。因为我们对任务的了解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更新,这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很多的任务在我们了解后就会发现另有玄机,及时更新状态,交给明天,作为一个新任务去完成✅。
任务管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正如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有意识地使用时间」一样,我认为任务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专注于任务本身」。它的实际意义表现为以下 3 点:
意识到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样你才会有目的性地分配时间,在各个阶段合理分配任务
它提供了一种踏实可行的方式,避免遗忘,督促你完成任务,有个提醒在的时候,你才会更愿意去完成并且实践它。
它对混乱的日常给予了一个合理的安排,让我们可以不用时刻去思考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而是专注于事情本身。
除了实际意义之外,在心理上,它提供了一种只要完成任务清单就能让人生更美好的感觉。
每天入睡前看着满满的画横线的列表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学会任务管理后,我们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确认自己是否正在路上。时常去想自己要做的事,是不是重要到必须执行,以及只要遵照着任务执行,就会有一种人生在不断变得圆满的感觉。
图源 to do list 官网在游戏中,我们不断遵守着新手指引,跟着一个又一个任务执行目标,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执行,但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要通关游戏。同样,任务管理帮我们从杂乱的琐事中挑选中真正重要的事,就像游戏的新手指引一样。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既充当玩家,又充当NPC。
任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关的路,我们或许不知道当前的任务跟我们完成人生的目标、实现成功或成功有什么具体意义,但是跟新手指引一样,只要做下去,我们就是在进步,我们就是在一条成功概率更大的路上。
在撰写本文的途中,我渐渐意识到,任务管理,其实在于让我们将目标放在当下,而不是对着尚未到来的未来空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任务管理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专注于一个又一个任务本身,而不是盯着不可预测的未来,恐惧没有到来的事,或是沉溺在过去的自责中。我们能拥有的,只有当下。
不用焦虑任务堆积
你可能常常会出现任务堆积的状态,就跟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时,那种挫败和烦恼的感觉一样。不用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也是如此,不仅是我,很多熟稔于任务管理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现象:任务的堆积显示为一个红色数字的小圆点,显著地标注在右上角,好像在责怪你,遗漏了多少的事情没做。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根本没有必要为此感到压力大,以下是我给出的4个理由:
1. 从你开始进行任务记录的那刻,进步就已经开始了。正如我喜欢的一本书《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所说:
把书本买回来,就已经是进步。书本放在书架上,就会随时提醒你,有一本待读的书等待阅览。
让想法不被遗忘,就已经是进步,既然是进步,就不该为此感到难过。
哪怕是被拖延的任务,只要还在看板上,就有可能被完成,这远远胜过一个被彻底遗忘的任务。
正如一切有益的进步都是从察觉和记录开始,无论看起来「待办」的任务还剩多少,只要它们仍然能被我们注视,不被遗忘,这就是任务管理的意义,终有一天,你会去完成它的,哪怕不完成也没关系,那意味着这个任务已经不再重要。
2.平衡需求跟可用能力,把目光汇聚在一天能做的事情上。
任务管理的核心就是让你专注于手上的任务,并非是要你每天解决多少任务,真正重要紧急的任务根本就不需要记在任务管理的事项中。
在你未曾使用任务管理的数十年里,没做任务管理对你有什么影响吗?我想并没有,那些真正重要的任务是不会被遗忘的。
我们之所以需要任务管理,是因为除去日常被动地接受琐事和安排之外,合理规划时间,主动摄取和捕捉那些真正对我们人生产生重要变化的想法,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才是任务管理的真正意义。
3.认真回顾自己的一天,只要一天没有虚度就足矣。在这一步,我希望你试着将自己的任务安排跟完成情况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情绪一并记录,这样会找到你在各个时间段最佳的精力和情绪状态,灵活安排不同属性的任务,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任务管理方式,这也是进化论的原理: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靠的不是事先计划,而是不断试错。
4.我们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可能追的上我们产生想法的速度任务管理本就以记录想法为主,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种想法,这是大脑为了应对生存进化的独特机制。我们不用对那些想法感到抱歉,也不用为此感到不适。我们时间有限,产出能力更是捉襟见肘,一天能做完最重要的 3 个甚至是 1 个任务就已经足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虚心中不断进步即可。
最后我想说,不要把所有都交给明天,我们能拥有的,只有现在,现在是什么样,我们的未来就是什么样。不论任务有没有堆积,只要我们今天有好好生活,过好当下的每一分钟,或是有一点进步,完成了那些曾经在你看来很难完成的任务,这都是我们进步的证明,专注于重要的事,让任务管理回归管理本身,而非为此耗费过多的情绪跟时间。
网址:用「提醒事项」开启你的任务管理之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7699
相关内容
如何有效管理项目任务待办事项提醒软件
任务管理不再难:9款好用的待办事项软件盘点
找到你的任务管理伙伴:待办事项软件终极指南
Swift实战:高效构建待办事项列表与任务管理应用
任务管理软件
任务管理无忧:2024年最佳7款待办事项管理软件
Todoist任务管理回顾你是否在寻找一个任务管理和待办事项清单的应用程序来组织你的个人和商业生活?那么Todoist可
免费待办事项管理软件,云记事本任务清单类好用的推荐
待办事项列表和任务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