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院士说|孙宝国: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破解 — 新京报
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散布谣言或危害国家安全。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公民权益#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但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上,他将再次提交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的提案。
白酒也是孙宝国多年来研究的领域,“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但中国白酒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他认为,中国白酒突破传统实现现代化,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而不单是把经验变成科学,把手工变成工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资料图片/王嘉宁 摄
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
新京报: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的科学严谨性,是近年来你一直关注的话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强化谣言整治有何建议?
孙宝国:近两年,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其中也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了解和焦虑心理,恶意造谣、谋取个人利益。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食品安全的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等谣言多年来反复出现,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等特点。
其次,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比如对预制菜产业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易使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加重。
此外,个别直播间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60多万件投诉中,直播行业成为重灾区,包括“低价引流”“虚构夸大商品原价”“虚假宣传”等。
我认为,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需要快速、反复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我建议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建议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同时,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
培育发展预制菜,首先要健全标准体系建设
新京报:去年,预制菜的话题多次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但预制菜也是各地竞争布局的产业热点,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预制菜?
孙宝国:现在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其实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预制菜从厨房到产业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先行者,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的菜肴都是预制菜。我认为,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
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在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预制菜的标准、监管缺乏统一的管理原则。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同企业针对同一产品执行不同标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产业链建设短板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式预制菜生产装备的自主设计创新、智能化水平较低,滞后于产业的规模和快速发展水平。
部分预制菜产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大,复热过程对营养物质的影响等研究仍需加强。复热后如何保证风味最大程度还原、营养物质最大程度保留,成为预制菜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的关键因素。
预制菜品类也比较单一,亟须丰富。同时,由于中餐菜系丰富、烹饪技艺多样,预制菜标准化生产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实现各大菜系、各种烹饪技艺的预制,预制程度如何把握,都需要进一步关注。此外,预制菜产业相关专业人才也明显不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高度重视。
我认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首先要健全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监管制度;加大科技投入,破解口感与风味复原、营养物质保留、质构保持、品质保真等基础共性问题。同时,还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聚、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普宣传,做好消费者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选得安心、买得放心、吃出信心。
白酒国际化,面临关税税率严重不对等的问题
新京报:你一直关注中国白酒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国白酒是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要实现现代化应该如何突破?
孙宝国:中国的国酒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白酒都是手工生产,这与传统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就像我们以前耕地是牛拉犁,现在有拖拉机;以前割小麦用镰刀,现在有联合收割机。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进步。白酒产业同样如此,传承了2000多年的手工还会继续传承下去,但要大规模生产,必须实现现代化。
白酒的生产涉及方方面面。从原料、制曲、蒸粮、摊晾,到发酵、蒸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环节都在实现现代化。另外,传统工艺传承面临困境,也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把传统的经验上升到科学,把传统的手艺变成工艺,把原先靠经验、人工的操作控制,变成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能使白酒的品质更加稳定。
新京报:让中国白酒走向国际,你有何建议?
孙宝国:在世界六大蒸馏酒当中,白酒从产销量来讲,居于第一位,大约占世界蒸馏酒的40%,但是白酒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2023年,中国白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约为0.34%,出口额占白酒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为0.9%。一方面,除了中国,别的国家还不能生产白酒;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西方人没有喝过白酒,甚至有的都没听说过白酒,说明中国白酒与国际化的差距还比较远。
白酒要国际化,首先要让外国人了解白酒,品尝、喜欢上中国白酒,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同时,标准要先行,推动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使中国白酒获得合理的分类和身份定义,获得法律意义上的产品地位,在国际上与同类产品展开公平竞争。此外,还要宣传推广中国的酒文化。这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今年两会,我提交了“关于争取酒类国际贸易政策,加大白酒国际化推广的提案”。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在各自市场中税率严重不对等。在国内,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按照我国给予的进口税目和税率;而中国白酒在国外没有相应的税目和税率,被定性为特殊食品,征以高额关税。推动白酒国际化,目前关税税率严重不对等的问题亟待解决,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
我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的白酒出口优惠政策。关于国内外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各进口国按照本国法规将中国白酒归类于不同品类酒精饮料,执行不同的进口检验和关税标准,这导致中国白酒的出口成本较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推动国家层面贸易谈判,争取贸易条件平等,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助力。
履职发挥专业优势,重视提案成果转化
新京报:作为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你在参政议政方面有何经验?
孙宝国:我认为,政协委员履职重在责任担当,不仅要重视提案的重质高效,还要重视学习调研和提案的成果转化。
作为一名食品科学领域的政协委员,在政协履职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担任政协委员的这些年,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优势,始终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积极参加各类座谈会、专题调研,认真准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好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这期间,我也提出了不少提案,比如促进食品包装材料再利用、培育食品行业创新人才、加强公众科普等,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回应。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网址:两会院士说|孙宝国: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破解 — 新京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2600
相关内容
加大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食品安全周食品谣言】
孙宝国院士: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谣言层出不穷,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你信了几个?
棉花肉松?塑料紫菜?广州警方对食品安全谣言辟谣
为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和误区正解
谣言有毒!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各个击破
食品安全谣言辟谣
三文鱼有毒辟谣:揭开食品安全谣言的真相与误解
破解心血管健康八大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