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前沿技术,直击行业痛点:2024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精彩全记录
关注行业动态,提升技术前沿素养。 #生活常识# #职场技巧# #专业技能提升#
2024年6月26-27日,第十二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在上海顺利举办。
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嘉之道汽车主办的“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已连续12年为整车厂及零部件企业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自首届年会举办以来,一度受到业界的高度赞誉,如今已成为汽车热管理行业中的风向标。
自2024年起,年会将以“一年会、多站点”的活动形式开展,涵盖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和热点会议主题。本次年会首站活动“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技术论坛”已于3月28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圆满落幕。
本次年会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专题报告”、“先进整车热管理集成方案”、“电池热管理技术前沿”和“汽车空调系统及核心部件开发”四大板块,汇聚了来自整车制造、空调系统、电池技术、零部件生产、科研院校以及行业机构的技术嘉宾与行业专家,旨在共同探讨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深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推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权威专家技术首发
30余位来自整车厂、零部件厂商、组织机构、科研院校的技术专家于会上进行专题报告,聚焦热管理领域前沿技术,深入剖析行业难题,共谋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芒盛典见证荣耀
第二届“热芒奖”由年会奖项评选委员会专家团评选,面向热管理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分别授予“最具影响力企业”和“创新活力企业”两大重要奖项,旨在激励行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展商荟萃共融创新
众多展商荟萃一堂,共襄盛举,全面展示了行业的最新发展成果,通过与会者的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携手推动新能源整车热管理产业链蓬勃发展。
热芒盛典
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热芒奖”由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组委会发起,通过奖项评选委员会专家团评选,面向热管理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分别授予“最具影响力企业”和“创新活力企业”两大重要奖项。
本次“热芒奖”评选中,共有200多家企业参与,最终评选出3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和15家“创新活力企业”。
最具影响力企业
向下滑动阅览,以企业首字母顺序排列
埃斯创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博世工程技术(中国)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弗迪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法拉达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广州精益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翰昂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马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MathWorks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PG
森萨塔科技
上海光裕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
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松芝酷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拓普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宁波)有限公司
协众国际热管理系统(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活力企业
向下滑动阅览,以企业首字母顺序排列
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恩斯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广州极智热管理科技
普林普望(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权星智控系统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中航锦恒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蔚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思科普压缩机(天津)有限公司
苏州不二工机有限公司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敏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郑州新基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尊道(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论坛回顾
6月26日
由嘉之道汽车助理总经理孙娟女士担任开场主持人
6月26日大会伊始,开场主持人孙娟女士首先介绍了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作为行业论坛的先行者和行业技术的首发地,12年来坚守初心,持续为行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深受合作方与参会企业信任。她对一直以来支持和认可年会的参会企业与个人表示感谢,并期望和与会者一道携手共融创新,推动热管理行业蓬勃发展。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一处 副处长
尚书文先生 致开幕词
接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一处副处长尚书文先生为大会作开幕致辞。
尚书文先生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取得的成就和管控氢氟碳化物的未来计划,并强调了热管理技术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呼吁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度重视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工作,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储备,发挥引领作用,共同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 马广玉先生
致欢迎辞
马广玉先生作为中冷协代表为大会致欢迎辞。他回顾了2023年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成就,并指出了汽车行业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的技术转型和市场压力。 他同时也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冷协作为年会主办方,在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合作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
他强调,作为国内最早关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行业年会和专业平台,年会将始终坚守初心,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携手行业各界,共创热管理领域的美好未来。
欢迎致辞与主题报告
《从新能源市场车型结构变化看热管理领域挑战》
嘉之道汽车联合创始人 李斌先生
“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发掘并助力培育行业新兴力量,携手各界共同推动整车热管理领域的创新合作与繁荣发展。”嘉之道汽车联合创始人李斌先生作为主办方代表,为大会致辞并发表专题报告。
他在报告中依托详实的市场数据,从续航里程变化、电池容量变化、800V平台的演进、超快充协议的落地,智驾功能上车等视角,深入剖析了新能源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对热管理领域的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专题报告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发展路线及关键技术》
奥特佳 副总经理 陈祥吉先生
陈祥吉先生的发言聚焦新能源和汽车热管理发展路线及关键技术。他指出未来3-10年的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将围绕制冷剂替代和压缩机系统架构优化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提升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
重磅首发《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开发》
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 总工程师 刘征宇博士
刘征宇博士于报告中指出在实际用户工况下优化油电平衡策略、降低高/低温能耗,尤其是在低温工况的能耗是PHEV和BEV空调热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他针对这些挑战分享了奇瑞汽车在这一领域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包括高效热管理系统架构的优化、智能温控策略及低温余热热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发思路。
板块一 先进整车热管理集成方案
板块一、板块二均由 保时捷(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区域售后负责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汽车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萌先生主持
重磅首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应对高低温能量流挑战》
东风技术中心 乘用车平台中心经理 王小碧先生
王小碧先生首先提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面临的低温续航衰减和高温充电效率问题。由此,他通过东风旗下多个品牌在热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实践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如何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高效热量管理,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精准的效率控制。
《建模与仿真新策略:通过 Simscape 实现热管理系统与整车性能的集成分析》
MathWorks 资深应用工程师 杨兴女士
该平台能够帮助工程师直观地构建和分析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以此实现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与整车动力总成模型的高效集成,并进行整车性能分析。
《一体化智能底盘热管理系统及发展趋势》
时代智能 热管理产品高级经理 谷丰先生
谷丰先生以时代智能的一体化智能底盘产品为核心,具体阐述了其热管理系统架构的独特优势,着重介绍了该系统在成本控制、舒适度提升及能源效率增强方面的卓越表现。
他同时也围绕电池热管理技术的革新、零部件集成度的提升、软件算法的进步及热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了其热管理系统架构迭代方向。
《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的最新进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办公室 项目主任 洪云博士
他特别强调,汽车空调行业在环境保护和减缓全球变暖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各企业积极参与示范项目,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重磅首发《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开发》
上汽创新研发总院 热管理系统设计首席 傅军亮先生
傅军亮先生的报告主要探讨了大空间需求、极低风阻、及控制器集成对热管理零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下一代热管理系统构型关键技术的研发思路。
傅先生介绍到,通过创新的热管理控制器集成技术降本方案,iBlwr无刷风扇已率先在10万级乘用车上实现了标配。此外,他也指出R290系统具备低成本与重量、优异的制冷制热性能、高安全性等优势,为解决整车热管理系统架构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基于MATLAB-Simulink-Simscape评估整车热管理系统拓扑设计》
博世工程技术(中国)整车热管理系统专家 陈洁女士
陈洁女士的报告介绍了基于MATLAB-Simulink-Simscape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拓扑设计平台及相关应用实例,强调了在项目初期引入仿真进行拓扑预设计的重要性。
该平台包括场景定义、控制、拓扑选择、观察显示及仿真模型主体五大模块,支持通过自由切换拓扑结构、自定义运行工况、自行选择合适冷媒等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拓扑评估和控制策略验证。
《LABCAR热管理HiL系统解决方案》
蔚赫信息 热管理HiL系统解决方案专家 彬彬先生
同时,其热管理模型涵盖电池、散热器、冷凝器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热管理系统,支持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面仿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验证需求。
《热泵系统集成匹配与控制策略》
应雪汽车科技 CTO 陈绍龙先生
应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与软件控制研发的创新科技企业。陈绍龙先生在发言中提到,应雪科技致力于统一不同电动车型的系统架构,形成零部件的平台化、系列化、标准化,以提高软件复用性。
板块二 电池热管理技术前沿
《论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本质与挑战》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王子冬先生
王子冬先生在演讲中指出了电池热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每个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而非仅调节整体温度。他提到当前行业普遍在温度感知准确性、调节手段有效性及差异化调节方面存在不足,并通过多个具体应用实例建议企业应当加强实验验证以提升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应对动力电池市场面临的产能过剩和盈利挑战。
《电化学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应用技术研究及实验室管理》
国电投 总体技术部首席协调官 张成刚先生
《长寿命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蔚来汽车 电池运营总监 叶磊先生
电池寿命问题是用户新能源汽车体验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对此,叶磊先生围绕蔚来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电池健康运营系统提出了多种有效解决方案,包括电池材料选择优化及HPSE电解液研发、蔚来自研云端管理系统、以及基于蔚来换电网络的多维感知电池安全管理模型,以实现对电池温度调控、电流强度调节、充电频度均衡的全面管理,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功能热流体及其在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
宁波大学 博士生导师 邹得球教授
邹教授从功能热流体的分类和特性出发,比较分析传统流体、纳米流体及相变流体在提高热导率和比热方面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结合具体实验数据,展示了这两类功能流体在降低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方面的显著效果,并指出了这些功能流体在实际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稳定性、能耗控制、混合技术研发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重磅首发《新能源液冷关键技术研究》
法拉达集团 研发部部长 胡翠伟先生
胡翠伟先生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的增长,液冷技术因其高效散热、精准温控、高效温降的优势在电池热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此,他具体展示了法拉达集团的液冷技术在储能和汽车热管理领域的领先研究和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够通过控制涂氟量和自动化滚涂工艺有效降低整个液冷系统导电率,同时凭借先进的仿真技术实现温差小于1.5℃的精准控制,并利用隔热与密封技术有效防止凝露,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兰钧“辰星”大圆柱电芯技术应用与安全改善》
兰钧新能源 研究院经理 张茜女士
张茜女士在报告中指出大圆柱电芯具有高效率、高标准化、高能量密度、高倍率、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此背景下,她进一步介绍了兰钧“辰星”大圆柱电芯通过极限降阻、电解液补液技术、正极包覆、多重安全改善等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大圆柱电芯性能,具备直流内阻低、循环性能好以及安全性能高等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保障。
《特来电液冷超充及电网安全》
特来电 智能群充电产品产品经理 姜书政先生
姜书政先生主要介绍了特来电的大功率超充技术与电网安全策略。他提到,为应对大规模充电对电网的冲击,特来电实施充电网与电网分层分群协同调度策略,以实现需求侧快速响应和充放电削峰填谷战略调控。
同时,特来电也针对公交、物流、私家车等场景推出定制化充电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车辆离散化充电需求,并通过冷源和充电枪技术变革实现对液冷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用户体验。
6月27日
板块三 汽车空调系统及核心部件开发
板块三上午部分由上海仪达空调有限公司CTO、技术中心主任赵宇博士主持
《汽车空调能耗评价方法及热管理标准探讨》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副院长 谢宝刚先生
谢宝刚先生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标准体系概况入题,剖析热管理标准的标准体系、汽车空调能效评价体系及储能热管理制冷热泵机组评价体系。
他指出制冷空调产品能效评价由“单点评价”向“单点评价+多点评价”方式发展,数据中心等工艺型机组则以单点评价为主,作为舒适型机组的汽车乘员空间主要有IPLV、APF两种体现,其中汽车空调能效评价的修订方向是完善多点综合评价模型。
《热管理产品技术发展及下一代架构的研发》
银轮研究院 科室经理 顾毅亮先生
应对环保法规、节能降本、4C快充挑战,低温热泵、余热回收、模块集成化、>10KW电池冷却与新冷媒选择成当前新能源车热管理技术热点。前瞻下一代模块发展方向,顾毅亮先生指出R134a/R1234yf集成模块高配、低配的通用化设计趋势,及效率追求下的架构简化与单体零件优化。
下一代新冷媒亦是当前市场关心重点。顾毅亮先生分享了CO2、R290的系统研发现状与潜在课题,并针对R290模块产品,从系统性能表现/充注安全、系统清洁度、泄漏量监测等面向进行详尽分析。
《电动汽车用新一代环保制冷剂——大金解决方案》
大金氟化工 技术服务部 孟凡旺先生
国际环保法规、纯电车市场爆增与冬季续航焦虑背景下,大金为EV空调提出新一代制冷剂方案——超低GWP、微可燃(A2L)、高性能的第四代新型制冷剂R-474A。与传统第四代制冷剂和二氧化碳相比,R-474A可提升约30%(2kW)的制冷量,最佳填充量约为传统第四代制冷剂的95%,且具有和传统第四代制冷剂等同的材料相容性。
《三花智能集成热管理模块》
三花汽零 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景步云先生
三花智能集成模块通过集成剂侧管路优化设计,使集成设计的压降更低,热损失更优;液侧模块由插入式零部件高度集成,多通阀支持不同运行模式,以最大化减少流阻和内部热损失为优化目标;智能化集成控制单元结合MPC策略,使系统有更快的响应和更低的能耗。
《车用补气增焓技术及补气增焓涡旋式压缩机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所
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康教授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大多采用电加热制热方案,该方案制热效率低,低温工况续航里程大幅缩减。加之目前广泛使用的R134a制冷剂在低温下饱和压力低,密度小,制热性能较差,并导致压缩机吸气压力低,压缩比很大。
李康教授指出,采用补气增焓技术,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实现压缩机在大压缩比工况下的稳定运行,从而满足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高效制热,在-10℃环境温度下提供4-5kW制热能力,保持2.0以上的系统运行COP,与电加热制热方案相比,为电动车节约2kW左右的能耗,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15%以上。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节能技术研究》
比亚迪 专家
当前,EV车型面临低温工况能耗高、整车能量利用效率低、空调采暖工作模式差异大的行业痛点。比亚迪开发了热泵直冷直热系统,搭载多系统融合架构,通过多热源综合利用与动态化智能控制,实现整车-30℃至40℃的宽温域工作。比亚迪专家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节能技术或将打破系统边界、融合创新,聚焦系统的平衡设计,并进行更为智能化的场景开发。
板块三下午部分由理想汽车高级专家 董军启博士主持
整车热管理R290热泵全球量产首发
《R290模块化热泵量产化应用》
空调国际 技术副总监-热系统 刘旗博士
严苛的环保法规和HFC管控政策,导致目前热管理行业新冷媒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空调国际基于量产的模块化热泵系统架构和自身的零部件布局,给出了新型环保冷媒R290的完整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搭载车辆实现量产。
刘旗博士从R290模块化热泵架构选择,电动压缩机、Chiller/WCC板换、R/D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材料兼容性、R290安全风险管控及系统性能深入剖析,指出配备热气旁通系统,R290模块热泵低温工况采暖无需PTC即可满足-40°C环境温度下的加热需求。空调国际R290热泵具有宽温域、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特点并兼顾降本、即插即用的概念。
《整车空调发展方向探索》
赛力斯汽车 电气副部长 何洲先生
何洲先生指出,汽车空调系统架构发展顺应高效节能、超快充、低成本、宽温域、环保冷媒替代、集成模块化趋势。未来汽车空调将迈向高效、智能、健康时代,满足用户个性化舒适度需求、精准感知与智能调控为汽车座舱提出更高要求。从感知层到用户体验层,赛力斯汽车高度重视车内健康,全球首发UVC杀菌光触媒主动分解VOC技术,加持CN95高效滤芯、AQS+PM2.5监测、负离子净化、多场景香氛系统等多项技术,全方位、加速度引领健康汽车发展。
《助力新能源汽车零件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的高精度、柔性氦检技术》
上海尊道 总经理 周煜人先生
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各大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热管理研发产品力提升与降本挑战并存。作为氦检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尊道拥有十年气密检测技术沉淀,三年新能源汽车零件市场打磨,形成了模块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周煜人先生介绍,上海尊道柔性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准、生产柔性、节省氦气、交付快速优势,检测系统按照汽车行业最高标准设计,并配置单机板MES,实现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
《车载全电动R290涡旋压缩机及其应用》
海立新能源 研发中心副主任 黄志刚博士
黄志刚博士指出,低温续航焦虑下,R290热泵使得80%冬季续航成为可能。从R134a到R290,要解决低温(-25℃以下)制热能力、高速运转、低速带载、泄露率更低和更高耐压等关键问题。海立R290涡旋压缩机采用模块化、高效涡旋、双密封、电机E级绝缘、高效油分及径向柔性补偿设计,转速可达600~11000 rpm,泄露率<2g/a,具有高可靠性。R290涡旋压缩机配备控制器冷却技术,防燃防爆设计,并可保证全生命周期内的电气安全。
《基于AI的汽车座舱热舒适性预测方法》
华侨大学 机械及自动化学院 周学进副教授
预测驾乘人员的热舒适状态,实现车内空调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动态控制,是智能驾驶领域迫切的需求。周学进副教授团队针对车内个体热舒适性预测算法及应用装置,进行实际的夏季和冬季实车实验。实验中收集了冬夏两季不同温度下的个体相关数据和环境数据,分析面部热成像图数据集以及车厢内各个采集点位温度、相对湿度与个体实际热感受状态之间的相关性。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二阶段“串联模型”,训练了一种结合面部热成像图和环境温湿度数据的非接触式个体热舒适预测模型,在夏季和冬季数据集上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9.45%和94.44%,为车内空调的智能化调控提供参考策略。
《双碳背景下电动压缩机新技术探讨》
松芝酷恒 总工程师 徐柏兴先生
新能源汽车中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占比很高,仅次于动力能耗,电动压缩机作为其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性显现,趋向高能效比、高电压、耐低温、大排量&高转速、静音、轻量化发展。基于此,松芝酷恒研发出800V高电压平台大排量高转速高效压缩机,并同时提供了二合一电动压缩机及飞行器专用压缩机方案。
徐柏兴先生进一步指明,其一,SiC MOSFET在压缩机能效提升、宽运行边界、NVH改善、控制器小型化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成本可控时值得推广;其二,CO2和R290等环保替代冷媒的应用,对压缩机的提出了新要求,构建基于载冷剂液体循环的二次回路系统,可以规避R290制冷剂易燃易爆的风险;其三,压缩机自创热、加热器和压缩机集成方案可以降低整个热管理系统的成本,在验证充分、条件成熟后值得推广。
《全连接神经网络在空调/热管理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极智热管理 技术总监 罗天来先生
罗天来先生介绍,当前神经网络在空调热管理上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网络获取室内外环境数据;二是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预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三是优化控制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高效运行;四是用户反馈与系统自适应,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数据,不断优化和改进控制策略,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几年,助力提升车辆续航与效率的智能空调系统将成为市场主流,人工智能在汽车空调热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执行器自动感知、全栈自动控制、云端计算等AI技术实现或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一代热管理产品开发策略》
马勒 热管理开发部系统工程师 于习女士
热管理作为连接客舱、电池和电驱的核心系统,也是“马勒2030+”集团战略三大聚焦领域之一。于习女士从马勒压缩机、HVAC、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等方面介绍了马勒的开发策略。
马勒的创新理念巧妙地将热交换器、电动压缩机、冷却水泵、冷凝器、电池冷却器、传感器和阀门等热管理零部件整合成一个高效、紧凑的模块,与热泵结合,相比采用纯电加热的系统,可提升最高20%的续航里程;马勒创新的电池冷却板采用了仿生构造的冷却流道,大幅提升了冷却板的传热能力及均温性,显著提高冷却性能达10%并能减少20%的压力损失;马勒的四区热泵空调可实现温度、风向和风量的完全独立控制,为车上每位乘客营造个性化的舒适空间。
《纯电动汽车高效热泵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学院硕导 何联格博士
为提高乘员舱的温度控制精度并且降低整体的能耗,何联格博士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建模以及相关的控制策略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的搭建与验证,基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强化学习算法,并从降低能耗的目标出发,针对低温工况展开余热回收研究,继而进行了系统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采暖所需能耗。
更多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系列活动
- 即将启幕 -
2024年10月·上海站
2025年2月·广州站
2025年3月·宁德站
2025年6月·第十三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
更多整车热管理行业干货已就绪
想参与的行业伙伴请联系我们!
网址:揭秘前沿技术,直击行业痛点:2024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精彩全记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2948
相关内容
2024年中国汽车热系统学术年会在西安成功召开汽车喷漆修复技术(全彩色版)
什么是中国大模型?2024年中国AI大模型盘点:技术前沿与应用展望
技术前沿|Tesla热管理系统技术迭代分析
钛媒体「年度前沿科技产品」榜重磅揭晓 | 2024 T-EDGE AWARDS
钛媒体「年度前沿科技产品」榜重磅揭晓
Web前端黑客技术揭秘【全本
智能汽车技术前沿:AI引领出行变革
揭Siri语音神秘面纱 捷通华声普及语音识别技术
直击用户停车痛点 威马率先推出“智慧停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