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

发布时间:2024-12-23 11:45

无障碍设计还需考虑视力障碍者的视觉辅助设施 #生活技巧# #家居装修建议# #无障碍设计#

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精选四篇)

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 篇1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满足残障群体使用公共设施的要求, 对一切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和建筑环境进行必要的规划设计, 消除使用者的使用不便, 以创造一个满足不同残障人群需要, 安全、便捷、充满关爱的社会生活环境。

一、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要想为残障者在社会生活中提供便利, 就要从城市公共设施等关系到残障人士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做起, 无障碍设计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细节主要包括:

1. 兼顾实用与审美功能的要求

无障碍设计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 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方便残障者的出行与使用, 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让人赏心悦目。无障碍设计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且还是周围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 它的设计主题和构造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 将盲道路面铺设和周围设施的外墙的一体化等, 让无障碍设施既有使用功能, 又能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2. 无障碍设施的广泛性适用要求

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与否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 当今, 虽然国内多数城市建设了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但是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却不尽人意, 许多马路的盲道排满了自行车, 残疾人专用通道没有明显的标志等等情况普遍存在,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和使用应以保障残障人士为目的, 能够让大多数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有效的利用, 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要求, 保障专用、优用, 而不仅仅是表面文章。

3. 无障碍设计的易与识别性要求 (1) 醒目

无障碍设施由于主要针对残障者提供的服务, 所以视觉上的醒目性要求非常重要, 必须充分探讨无障碍设施的尺度、颜色、位置等构成要素后再进行设计。无障碍设计的尺度因具体的无障碍设计的造型、具体环境等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使用者, 不同的环境空间下, 要有所变化, 不能千篇一律。

(2) 系统的连贯性

在无障碍设计中, 并不是设置了各个无障碍设施之后就大功告成了, 只有将各个无障碍设施有机的衔接起来, 成为一个能发挥各自功能的系统才算最终完成。因此, 必须关注无障碍设计系统的连贯性, 将无障碍设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有机组合在一起。而且应尽量站在无障碍设计的视点, 将环境本身作为系统来构筑。

(3) 无障碍设计的亲切感

无障碍设计不能只限于无障碍这一狭义目的, 应该考虑将无障碍设计作为环境空间的可爱形象来抚慰人心, 给人以新的活力和精神、心灵的启迪, 增强无障碍设施的亲切感和亲和力。

二、以“以人为本”为指导, 为不同的残障者提供设计关怀

1. 针对视力残障者进行的无障碍设计

视力残障者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 是出行最为不便的群体之一, 只能依靠盲杖以及脚对地面的触觉反应, 对环境中各种声音和气味的听觉、嗅觉反应, 来感知周围环境。结合视力残障者的特点, 针对这一类人群进行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通过对其他感觉器官的强化和辅助, 以减少或减免残障者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视力残障者的障碍主要是不能有效的利用视觉观察周围的环境, 所以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盲人的触觉感知能力。如盲文标识说明、盲人触摸导游地图、走廊或通道中的扶手、人行道中的盲道等, 而针对低视力者要加大标志图形的尺寸, 加强光照, 强化视觉信息。而且要善于利用色彩来有效的区分周围环境。

2. 针对肢体残障者进行的无障碍设计

肢体残疾在环境中所遇到的障碍因为残疾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上肢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是对球形门把手、门窗插销、小号按钮、钥匙门锁、拉线式开关等的操作都有一定的困难。偏瘫者环境障碍主要有地面光滑不平整, 不易行走;楼梯只设单侧扶手或者扶手不易抓握;卫生间的支撑抓杆与身体偏瘫部位不对应等。下肢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是带高差的楼梯台阶;过长的坡道、门槛、路缘、旋转门;宽度小于轮椅宽度的通道或入口;没有支撑扶手的设施;凹凸不平, 阻力较大的地面等。下肢残疾拄拐杖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有高差较大的台阶;楼梯及坡道;过于光滑的地面;有较大缝隙的地面或孔洞;宽度不足的通道入口;缺少支持物或扶手的设施;不易操作的弹簧门、旋转门等。设计时应考虑全面, 结合不同部位残障者的特点为其配置不同的无障碍设施。

3. 听力语言残障者的主要障碍

听力语言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在声音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如不能听到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的提示声音信号, 尤其过马路容易产生危险。在只有常规音响系统的室内环境中, 如一般影剧院及会堂, 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音乐或其他依靠声音传播的娱乐活动;发生紧急情况时, 不能听到安全报警系统的声音信号, 无法及时安全疏散或撤离。

为减少听力语言残障者在环境中所遇到的障碍, 要尽量加强视觉信息的传播, 提醒听力语言残障者避开危险, 安全的出行。在室内要改善音响系统, 如各类演播大厅、会议厅应设增音环形天线, 让使用助听器的残障者能够更好的收到声音收音信号。在安全预警方面, 在设置声音预警信号的同时, 还要设置同步视觉和震动警报, 为听力语言障碍着提供帮助。

结语

残障者和正常人一样需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他们需要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帮助和关爱。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和完善, 为残障者带来了希望和尊重, 体现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学出版社, 2000年.

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 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 无障碍设施 弱势群体 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47-02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行是每个人日常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城市交通系统就承载着人们出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8.87%。经残疾人联合会调查,我国残疾人达到600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这些人在社会中是需要我们关注与帮助的,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应该消除一切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建设无障碍设施系统,能够使他们也像我们健全的人一样享受轨道交通的便捷与舒适。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对残疾人的关爱中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要求我们在对残疾人出行方面的设施进行设计与规划。该文就针对一些无障碍设施进行归划整理,并有一些探讨结果与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分类与组成

2.1 根据服务对象分类

2.1.1 服务于言人的无障碍设施

在轨道交通中,盲人是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他们因为失去了视力,直接失去了最重要的从视觉上获取位置等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大增加了其不安全与不方便的因素。因此,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构建和完善与其协调一致的无障碍设施非常重要。

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主要分为两种,为盲人建立盲道、盲文、声音等引导信息。盲道引导盲人顺利进入,向候车区进发,而盲文、声音则在移动过程中为其提供资讯。

2.1.2 服务于行动不便者的无障碍设施

所谓行动不便者,则是指老人、轮椅使用者、拄拐者、轻度残疾者以及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行动不便的一类人群。像这样一类人群,在出行过程中则需要借助无障碍设施以及其他人的帮助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对此类人群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分为两大类:

(1)无障碍专用电话、专用卫生间等。

(2)特殊交通行为人出行过程中的服务设施,如无障碍坡道、垂直升降设施、专用售、检票设施、可供轮椅通过的专用通道、有固定轮椅装置的专门车厢等。

前者主要是针对这类人群在车站的需要进行的设计,后者则是根据其行动方面进行的设计。

3 根据无障碍设施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位置分类(见表1)

见表1所示。

4 无障碍设施设计

4.1 坡道

4.1.1 设计范围

车站站台、站厅、楼梯、地下通道等公共区域的轮椅通道和盲人通道。对于盲人,应该设计盲道,对于视力残疾者,设置声音导向。盲道可从地面入口或者地下路口进入。

4.1.2 轮椅坡道:地下通道的轮椅坡道与楼梯相对布置,采用1:12的坡度。

4.1.3 特殊地段:地下通道内在变高处也应该设计了全宽的1:12大坡道。

4.2 车站出入口及坡道

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残疾人选择门时,应该首要考虑使用自动门,也可以考虑使用推拉门、平开门或者折叠门,不应该考虑使用弹簧门,弹簧门力度太大,弱势群体容易推拉不便,也容易被弹簧门弄伤;(2)在旋转门一侧应加设残疾人使用的门;(3)对于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4)对于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 m的护门板;(5)门扇在一只手操縱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 mm,并且应该以斜面过渡。

4.3 扶手的选择:

楼梯处设单层不锈钢扶手;轮椅坡道处设双层不锈钢扶手,上层高0.85 m,下层高0.65 m。

注:对于盲人,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处都应该预留盲文说明牌,位置如图1。

4.4 楼梯与台阶

应采用对比色,以便色弱或者视弱者使用。

4.5 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厕所的通道的地面应该设置防滑并且没有积水,避免弱势群体滑倒。洗手盆的两侧应该设有安全抓杆,还应设有乘轮椅者专门使用的面积。小便器的下口,男、女应各设置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男厕所的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有安全抓杆,门扇内侧应设有关门的拉手,坐便器靠墙面的一侧,应该设有垂直的安全抓杆,并且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

4.6 升降平台

无无障碍垂直电梯时,即可以通过设计无障碍升降平台。无障碍升降平台一般设置在出入口或站厅至站台,专门供残疾人或者轮椅使用者使用。无障碍升降平台由轨道和升降台板组成。升降平台的轨道镶嵌在通道出入口的墙壁上,并且沿顺着电梯的坡度逐渐向下延伸,平台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贴靠着墙壁,不占用楼梯使用的空间,轮椅使用者使用无障碍升降平台时,轮椅的四个轮子能固定在台板上,轻轨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操作指示完成,安全又方便。

4.7 无障碍车厢

无障碍标志在无障碍车厢入口处的设置应该醒目易视,使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能够轻易醒目的看到,列车的车厢内部设置报站语音提示和到站显示屏,设置轮椅席位应该1~2处,轮椅席位应设置轮椅固定装置,以免轮椅因惯性而滑动发生事故或伤及他人。为了使无障碍系统具有连贯性,对于列车与站台,应该尽量减少列车与站台边缘之间的缝隙,这样可以方便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无障碍地上下车。

5 结语

在轨道交通建筑中,轨道交通车站的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无障碍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障碍设施设计要与工程建设设计同时设计,要与城市交通体系相配套设计,为所有公民创造出安全、平等、自强、共享、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而且残疾人在身体的残缺与不灵便的情况下,心里已经蒙受很大的阴影,构建完善的轨道交通无障碍系统,不仅使他们能够独自完成安全、快捷的出行,也能使他们心灵受到安慰。残疾人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也能为他们的家庭缓解精力。能够使残疾者与弱势群体真正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安全顺利的出行,不再受到歧视和鄙夷,让他们与普通健康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毛红军,李兆君,张甫仁,等.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郑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张传鸿.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设计[J].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2004.

[3]田伟利,宁碧波,刘勇.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工程设计标准和服务需求指标的调查研究[J].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

[4]赵六珍.基于乘客角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使用后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关于城市公园中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易识别性,易达性

在1974年左右, 首先是由联合国组织基于对人性的关怀提出了无障碍设计这个新的设计概念。其对象是针对部分有身体伤残或生理缺陷的残疾人和已经无法拥有正常活动能力的老年人, 让他们在各类公共建筑中以及室外开放空间中能正常的使用各种公共设备和装置, 并保障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舒适性。

城市公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少设置无障碍设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 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作时都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些。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的起步比较晚, 认识上和经验上的不足, 导致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园特别是偏远地区在无障碍设计上和建造上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性关怀方面的认识比较早, 思想观念也比较深刻, 所以在其设计和建造上对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士的关怀很体贴和细致, 在城市公园的各种设施的建造上也比较成熟。

据笔者的调查和走访, 目前一些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 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一个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中根本没有考虑无障碍设计。第二种情况就是设计者有无障碍设计的想法, 但是对相关配备设施和装置的尺寸不知道, 当然实施后无法正常使用。最后就是设计者设计的无障碍相关设施和装置尺寸合理, 结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或相关环境的限制而无法按图纸建造, 从而也会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舒适。

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的关爱还未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还未深入人们的思想。其实单纯就无障碍设计本身来说是没有太多复杂的理论, 也不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有过多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预算和造价也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那么怎么样做好无障碍设计, 怎样才能满足所有游人的观赏和使用需要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应注意的些许问题。

首先是公园内的各种设施应具有无障碍性与易识别性。公园内如果存在某些障碍物或危险物并缺少有效的识别性标志进行警示, 残疾人和老年人很可能会因为身体不健全或对危险的感受力不强而无法有效快速的避开危险, 对其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 公园中不能设置任何障碍物或危险物, 如果存在某些隐性的危险应通过各种感官手段对游人进行提示和警告。同时在公园内对其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应设置鲜明的特征, 提高他们对空间的识别能力, 提高其到达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是公园内应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可交往空间并保证其易达性。由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公园的目的多为散心和消除心中的孤独感, 适当增加适合其需要的交往和休憩空间可以舒缓心情, 排解心中的烦闷等不良情绪, 满足他们聚会、聊天、娱乐和健身运动等活动需要。在去往各个空间的过程中残疾人和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或行动比较迟缓应设置至少1条便捷的无障碍通道。道路的宽度应在1.35m以上, 纵向坡度宜在1/25以下, 路面还应做防滑处理。如果有高差应设残疾人坡道, 坡道的纵向坡度宜在1/12以下, 当高差较大, 坡道长度超过0.1m时, 应每隔0.1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方便轮椅使用者恢复体力完成整段路程。同时, 在坡道的起点、转弯处及终点处都应设计休息平台, 还应设置扶手和相应的照明设施。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不方便或不安全通过的道路也应做事先的告知, 增设警告标识, 同时增加防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

最后是公园内的桌椅、厕所、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位置应相对明显, 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 若位置相对隐蔽应设置一定的引导标识, 保证其能顺利找到并使用。

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 篇4

1 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范围以及内容

1.1 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范围

可以按照城市公共空间的所属功能将无障碍系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城市道路交通, 第二类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场, 第三类是公共建筑物, 本章从这三部分进行阐述, 找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 并从交通设施、标识设施、卫生设施以及服务设施四个方面着手。这些城市公共建筑空间, 不论空间的大小以及规模, 它的使用功能、配套设施以及设计内容都应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无障碍设施应该使使用者能够顺利的到达并且进入他们想要到达的空间, 因此, 在设施的设计上要保证从建筑入口到室内的空间都应保持相应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国际社会评定一个好建筑的标准首先就是它必须要符合无障碍设计的标准。盲道、坡道、缘石坡道、人行过街天桥、升降平台、扶手以及标识等。为了保证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进行全面建设, 在道路交通的无障碍设施修建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流状况、地域条件、居住分布、道路性质以及公交运行等因素进行分析, 并作为修建盲道、升降平台以及坡道的重要依据。

1.2 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是无障碍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盲道、坡道、缘石坡道、人行过街天桥、升降平台、扶手以及标识等。为了保证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进行全面建设, 在道路交通的无障碍设施修建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流状况、地域条件、居住分布、道路性质以及公交运行等因素进行分析, 并作为修建盲道、升降平台以及坡道的重要依据。

1.3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场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场等都是老年人活动和体闲的重要场所。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求而建设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因此,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绿地入口、绿地内主要通路、主要服务设施建筑入口, 应设置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盲道、缘石坡道以及标识等;停车场的无障碍停车位设置及无障碍设施设计也是无障碍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场多由软硬景观结合而成, 一般采用步行交通手段, 所以, 无障碍设施在建设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人流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 作为修建无障碍设施的重要依据。

1.4 公共建筑物

公共建筑是指服务于全体社会公民并且被公民所使用的跟居住建筑有所区别的一种建筑类型。它主要包括:旅游体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体教育、卫生医疗、公共交通等。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公共建筑 (旅游体闲、商业服务、文体教育、卫生医疗以及公共交通) 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1) 旅游体闲类。主要是指为了休闲或者其他目的到某些地方并暂时停留在那里, 这类型的建筑为老年人提供了体闲娱乐健康为一体的更高层次的活动场所,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形成, 将会形成庞大的老年人旅游群体, 因此, 旅游体闲类建筑将会成为老年人出入频繁的公共场所。旅游体闲类的主要包括:旅游度假酒店、饭店宾馆、电影院等。此类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位置:营业区、建筑入口、体息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公共客房、公用电话、服务台、自动取款机等。设有电梯的建筑, 应考虑设置无障碍电梯等设施。

(2) 商业服务类。主要是指能够接待广大群众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一类建筑, 这种类型的建筑涉及范围广泛并且类别繁多。商业建筑类的主要包括:综合性商场、百货商场、超市等。服务类建筑主要包括:金融邮电、美容美发、饭店宾馆等服务建筑。此类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位置:营业区、体息服务用房、建筑入口、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公共客房、公用电话、服务台、自动取款机等设施。

(3) 文体教育类。主要是指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包括老年人等在内的生理以及心理各方面需求, 并且能够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是进行竞技运动以及文化交流学习的重要地方。对于这类公共建筑要求内外空间能够很好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不产生孤立感, 更好的融入健康人的活动当中, 此类建筑是老年人经常聚集到达的地方。文化教育类建筑主要包括:展览馆、体育中心、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 体育建筑类主要包括: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等。这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地方:人行通道、停车车位、建筑入口, 入口平台、售票处、接待室、体息室、展览厅、公共厕所、公用电话、饮水器等设施。体育类的建筑在设计时, 必须在主席台和观众席设置轮椅坐席;此类建筑要求必须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

(4) 卫生医疗类。是指与老年人的生存以及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建筑, 是可以帮助老年人消除疾病的重要地方, 因此, 也是老年人经常聚集以及涉足的地方。这类建筑主要包括:养老院、康复中心、各类综合以及专科医院、急救中心等。这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格外重要, 因为由于部门比较多比较繁杂, 使得如果出现交通流线上出现不合理的服务设施将会给老年人带来使用以及行走上的困难。此类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位置:急诊室、门诊室、住院病房、服务台、挂号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此类建筑要求必须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以及无障碍电梯。

(5) 公共交通类。是指老年人可以转移地区的一类建筑。公共交通建筑类主要包括航空航站楼、铁路客运站、地铁客运站、汽车客运站等。这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十分重要, 因为内外空间环境有相对来说比较广阔, 所以, 不仅要在道路交通方面设置无障碍通道, 而且也要在能为老年人提供通行与使用便利的地方如:公共厕所、公用电话、体息候车购物等处设置无障碍设施。这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地方:人行通道、建筑入口、停车位、售票以及检票口、候车厅、登机桥、站台等, 此类建筑在设计时, 必须设置无障碍电梯和专用厕所

2 小结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还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尺度进行研究, 为了往后建设和设计无障碍设施时能够更好的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 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为主要基点, 力求创造更高层次的安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回眸国内的各大中小城市, 虽然各示范城市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与建设工作己经开展的较好, 但是对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而言, 仍令人感到十分的痛心。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部分老年人不仅经济基础弱, 同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 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参与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 因此, 城市的建设需要形成完整的并且系统化的无障碍配套设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真正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 是本文所研究的最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慧平, 宇平, 梁文静等.夕阳人群朝阳产业老年住宅掀起新一轮“居住革命”[J].中国住宅设施, 2010, (3) :14-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网址: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5574

相关内容

无障碍设施设计
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议有哪些
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真的无障碍了吗?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及标识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服务设施
卫生间无障碍设计.pp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