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篇

发布时间:2024-12-24 09:29

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健康讲座#

霍夫兰德说:“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 。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人格等心理现象(活动)的总称。是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三者所构成;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处于完好的状态,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正常状态。但一般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心理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以什么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的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那样明显,综合各家之长及浅显易懂,提出以下心理健康标志:

1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即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对自我的认识、评价、监督、控制等方面都较客观。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正确的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又能够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在努力发掘自我的同时,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自己给自己定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目标切合实际,从不产生非分的期望,也从不苛刻地要求自己。充满信心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因而不会同自己过不去,不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而产生自责、自怨和自卑等不健康的心态,也不会产生心理危机。比如有一个抑郁病人,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他来的目的是想改变自己不善于交际,不善于公关,认为在社会上没有这个优势是不能立足的。他的想法无可非议,但他内心的问题是:内向性格不好,外向性格好,外向性格的人善于交际,无所不能。他无法接受内向的自己,不喜欢自己,甚至憎恨自己的弱点。这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正确的心理应该是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无好坏之分,都各有优势和不足,对自己应该正确评价自己,努力完善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彻底改变自己。

2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就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互动。它并不是单纯指朋友多、人缘好,而是指你能从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思想的长进和温暖、友情、爱的体验,从而对生活更充满信心。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有许多一般的朋友,还会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在交友中他会感受到人生特有的幸福体验:他为能帮助和促进朋友的进步而由衷地高兴,又会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抚慰而感到欣喜与慰藉。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也即不仅能够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并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既能和朋友同聚之时是愉快的,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感;在与别人相处时,往往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关心、友善、尊敬、信任)多于消极的态度(嫉妒、猜疑、畏惧、敌视等,这种消极态度实际是在伤害自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最为微妙,最为复杂,相处不好,最易造成心理负担,心理健康的人表现在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3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适应良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环境、了解新环境,了解自己在新的环境中能得到什么,怎样得到,把焦点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尽快找到冲突的平衡点,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不断找到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学习方法、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同时能够接受现实、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同时,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敢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

4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珍惜和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激励和满足。把工作作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5

情绪稳定、意志正常

能适当地表现情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都有七情六欲,各种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快乐或不快乐等。情绪健康的人也有悲伤、忧愁、烦恼和愤怒,只是他们发泄有度并能及时调节和控制。如果长时间情绪兴奋、激动、抑郁、忧伤,或对刺激无动于衷,或对常人视为无所谓的事激动万分,都属于不正常的表现。意志正常指能有意识地按目标需求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去适应环境。如懒散、拖拉、学习不自觉不主动、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6

人格完整和谐

热爱生活,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心中有目标,活得很充实。如果每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经常内疚和有一种负罪感,就不是健康的心理了。

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但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每一个人都应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偏离自己的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就是不健康的,比如10多岁的少年总需要父母的陪伴,或是已是成人还不成熟思考问题心理行为仍然是停留在儿童时期。这都是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男女之间心理行为也有性别不同的特征。如果女人过分的男性化,或者男人过分的女性化,就会造成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差和冲突,这种人就难于适应社会和群体,造成心理失衡和痛苦。

8

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保证,因此,智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智商低于70者为智力低下。但智商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无关。高智商的人,心理不一定都健康,因为按中国心理学家的理解,智力正常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均正常。如果有幻听、幻觉、幻视、妄想、注意力分散、健忘、思维紊乱等,都属于心理不健康。

当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人的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其次,“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到心理健康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这两极之间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界限。

第三,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人们不注意心理健康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和患上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时,能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良好的状态。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

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类型会产生不同的心身疾病。如:

A型行为特征的人——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A型行为特征的人:做事急促,时间紧迫感强,说话快而大声,脾气急噪,很容易生气,个性强,竞争心强烈,事业心强,对人常怀有敌意,好发脾气,有进攻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和高度的应对状态。血中儿茶酚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性都比常人要高,故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C型行为特征——癌症

C型行为特征的人:性格上倾向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怒向内发,焦虑成性。通常免疫力下降,器官代谢紊乱或障碍,DNA自然修复能力偏弱,甚至障碍,故易患癌症

强迫性人格——强迫性精神症

强迫性人格的人: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墨守成规、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求美、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缺乏随机应变能力等。易患强迫性精神症 。

心理健康是一种习惯

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

心理健康是可以培养和造就的

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来提高并完善的

0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学会接受平庸。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我们都是凡人,是最普通的凡人,苛求于完美无疑与追求痛苦。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努力适应环境。

适当调整对自己的要求,培养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面对新环境新工作,目标不要定的太高,要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目标培养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0

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会宽容。宽容即宽恕,能容人。这是一种对人关怀、爱护与体谅的高尚品质,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良好品格。领导干部要有“容许别人有行为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对无伤大雅的小事,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应一笑而了之;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害怕“功高盖主”,而要为人作嫁,给人机会,让人发展。每个人应该知道这么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把横在别人前面的绊脚石搬开,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铺路。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的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中,合作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的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长,每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宽容。

保持平常之心。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发生的涉及自己名利的事件和人物。作为领导干部,平常之心的实质是淡泊名利,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世无忧。一个人如果没有平常之心,就很难应付不顺利或忧愁的时候,从而怨天尤人,增添许多烦恼。一个领导干部为名所累,为利所缚,眼睛只盯着一官半职,把职务升迁看得很重,以致搞一些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形式主义,甚至投机钻营,走到跑官要官的歪门邪道上去。根据目前社会上通行的价值标准,公务员的个人价值往往只能通过职务的提升得到体现,但许多人自我评价不够积极,这种状态如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异常的出现。只有常怀平常之心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急不躁,辛勤耕耘,静静地等待成熟季节的到来;只有常怀平常之心的领导干部,才能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平实的风格,正确对待个人的成长进步。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不会使我烦恼的,对于这两天,我丝毫也不会为之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和明天。我会极力去抛开这两天。”其实我们每天都不应烦恼,昨天有太多少的失落,明天则有太多的阻滞。境由心生,以愁肠百结的心态看任何东西都只会是晦暗一片;一颗自信快乐的心则每搏动一下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的开始。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挫折会导致双重紧张,影响心理健康。但是挫折又是现实中的常态,中国人有句俗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具体反应有三大类:第一是积极反应。简言之,于人于己于社会于自己的将来任何一方无害至少还对某一方有利,我们应该努力促发积极反应。第二是非理性反应。简言之,于人于己于社会于自己的将来任何一方无利(不排除暂时的、短暂的、眼前的利益,但对根本解决根本问题于事无补)至少还对某一方有害,我们应坚决避免非理性反应。第三是防卫性反应,也就是自我保护性反应。对其应采取不可全用、不可不用、合理使用的态度。常见的具体形式是曲解,第一种表现是“酸葡萄”,人对自己无力得到的东西会降低兴趣和评价,酸葡萄法,即《伊索寓言》里描写的那只狐狸,因吃不到长在高处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我还不想吃呢!这种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现实和自圆其说,就可将不良(或恶性)心理刺激,达到面对困境学会心理自救的目的。尤其是在找工作或谈恋爱受挫时,你可以对自己说:“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你嫌我不好,我还嫌要委屈呢!”第二种表现是“甜柠檬”,人对自己被迫要与之相处的东西会渐渐适应并提高评价。生活中这种认知反应实际发生的时候,仔细想想,或许你更能同意,它们往往不是曲解,反倒是更接近于现实真相的、拨乱反正的正解。社会心理学中讲到人的社会认知的时候,提出人存在大量的非动机性的认知偏差,有一种叫做“损人利己”偏差,它常见的表现如,我们常常将别人的成功更多地归结为外因,而将自己的成功更多地归结为内因;我们常常将别人看作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多,自己却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我们其实总是对自己已然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而对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却总是耿耿于怀。认识到这点,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减少我们的紧张。

0

3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活不是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更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我们需要朋友的陪伴需要友情,需要爱。在职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消除工作中的压力。那么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中,需要注意三点:

认清自己的角色。知道人有不同的角色,在领导者面前是被领导者;在被领导者面前,可能还会是一个领导者;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儿女面前是父母,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在单位的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是在家庭的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说,人的适应关系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是面对同事还是面对上级,是面对朋友还是面对亲人,面对的人不一样,说的话就应该不一样。人应该能够去区分什么是工作的场合什么是生活的场合,什么是同事什么是朋友。这是应该有界限的,如果你没有选择,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地点,不分你面对的是谁就说,不知道你自己说了多少,那么肯定就会有心理的困扰,就会造成这种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相应的不同的约束的。所以应该在不同的场合,有一种不同的表现,还有说话的时候要把握一个不同的分寸感,是面对同事、领导的说话应该怎么样去说,应该说多少?要有一种不同的分寸感,还有留有不同的余地。就是在交流的时候,应该给别人一个空间,也可以叫做余地。

克服挑剔心理。挑剔心理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它表现在经常以指责、抱怨、批评、唠叨的口吻讲话。这种心理影响了人际沟通,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应当特别注意加以克服。在家庭中,最让丈夫受不了的是妻子的抱怨、唠叨和责怪。这也是增加丈夫心理压力、从而从心理上打垮他的最好办法。同样,父母教育子女也是如此,一定要避免用谴责、抱怨和批评的方法,而应常常鼓励他们,多用赞美的语句讲话,这也有利于沟通、改善双方的关系。没有什么东西比表扬更能启动人的积极性,我们怎样期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回应。我们夸奖一个人干得好,他就会更加努力,希望自己干得更好。当众表扬一个人,效果会成倍增加。这个人不但会更努力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荣誉。这样做提高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向他学习。

培养幽默感。是选择一个严肃的领导者还是一个乐观的领导者,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那些乐观幽默的人。在工作中,一个领导者有一定的由职位权利带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能力或命令能力。除了这种能力,还应该使下属员工愿意追随你,它就会使人们产生更大积极性、能动性。

优质心灵的钥匙归根结底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有意识地消除不良心境

合理地调节心境

建立积极、健康的心境

使自己成为心境的主人

增进自我身心健康

转载自:冶化服务站 侃侃服务那些事

原标题:《心理健康知识篇》

网址:心理健康知识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2291

相关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最新7篇)
心理健康小知识总结(精选17篇)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南范文(20篇)
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关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心理健康小知识 心理健康小常识
心理健康知识大百科
心理健康小知识11——心理健康小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