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应该是立足生活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12-24 13:40

[教育]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生活知识# #教育子女#

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于生活,教育最终是为了生活,教育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与你分享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的观点。

有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件真实的事:一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因写作业太晚,第二天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就匆匆赶到学校,母亲心疼孩子没吃早餐,便煮了两个鸡蛋带到学校,放在门卫室,母亲给班主任打电话,叮嘱老师给孩子剥一下鸡蛋,说她的孩子不会剥鸡蛋

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于生活,教育最终是为了生活,教育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

然而,现阶段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去生活化,教育完全与生活脱节。有可能孩子考高分,上名校,却不会洗衣做饭,不会系鞋带,就像这个孩子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一样。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教育现实!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育的功利与短视,教育的纯工具属性,让教育完全进入了一种纯应试模式,重书本,轻实践,重考试,轻运用,重分数,轻能力,唯分数至上,以分数论英雄,让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围绕着分数转,一切为了分数,为了分数的一切,为了一切分数,教育没有成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也没有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完全脱离实际,完全远离生活。

君不见,由于一些学校一味地应试,劳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生活教育课程不开设了,走进社会社区,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没有了,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适时对接生活,挖掘很多生活的因子,却因为识记生硬的知识,获得一纸冰冷的分数而忽略了。

作为家庭,本可以让孩子做做家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此让孩子习得必要的生活技能,要么因为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么为了学习成绩,用逼着孩子没完没了的刷题、上各种补习班取而代之。

这种去生活化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除了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能力差,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失去向往与追求外,还有可能出现内心空白,精神颓废,情感虚无,道德沦丧,性格扭曲,人格分裂,甚至冷漠与践踏生命,荒芜与游戏人生。

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应该是立足生活的教育,应该是以生活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呈现真实生活场景的教育,应该是与生活联系紧密,让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应该是为孩子未来生活做准备,给他们相应生活能力,让他们有一个未来幸福人生的教育。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教育的初衷绝对不是培养巨婴,培养书呆子,培养训练有素的考试机器,而是让孩子去面对生活,去适应生活,去热爱生活,去拥抱生活,去过一种正常而有意义的生活。

孩子读书干什么?

学知识,上大学,乃至读重本,考清华北大,目的是什么?除了担当责任,实现抱负,报效祖国,最终还不是为了生活,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

想一想,我们的教育让孩子不会生活,没有面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生活的能力,甚至没有生活的勇气,这样的教育还叫教育吗?还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杜威曾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

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就在于把教材,把书本知识,把外在世界的一切,转换成鲜活的生活素材,让其进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让教育建构起与世界、与社会、与现实生活的一种镜像,一种有效的链接,一种活泼生动的联系,给教育教学烙上生活印记,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沟通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我研究了一下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表达尽管林林总总,但归结到一点,我以为,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这就要求一切课程理念贯彻与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生活,着眼于学生生活,把学生能生活,会生活,热爱生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我也一直在琢磨,学校教育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当然,应该教给孩子文化知识,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过去的那样年代,孩子有了文化知识,就可以行走天下,甚至可以从容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果我们的教育仅停留于文化知识层面,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则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相反,盲目灌输的大量知识反而会成为孩子走向未来的一种压制与束缚。有一句话,我们的教育一旦让孩子剩下的只有一堆死知识,那既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催。

真正陪伴孩子走向未来的不是那些枯燥的知识,而是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使命。而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透过学科知识,感受学科本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生活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一直践行生活教育,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在陶行知先生的论著中,多次指出,忽视生活的教育,“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是教学生动手,用脑,在教室里只许老师讲,不许学生问。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年读书结果,与一个吸食海洛因的家伙无异。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死读书”。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也才能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共识与坚守!

来源 |汤勇晓语

作者 |汤勇‍‍

责编|未名排版|未名

●徐启建:“天地人和”,中国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

●当前,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6个误区

●“书记和校长谁是一把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走好“一盘棋”

● 北京首个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示范”全国的意义有多大 | 智见

●我,“潜入”北京十一学校,被李希贵的改革震撼了 | 深度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

网址:好的教育,应该是立足生活的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3513

相关内容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本位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源头活水
中青報:勞動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生活,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单词 生活教育的单词是什么
给家长的三点建议——儿童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