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现文明·旋律》:5000年前的陶声回响

发布时间:2024-12-24 18:42

使用五声音阶创作简单而富有韵律的旋律 #生活技巧# #音乐创作#

撰稿:刘迪琛

编辑:孙怡

11月8日,国家文物局宣布,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其中数量最多、年代最古老的一批当属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

来源于央视新闻

来源于央视新闻

伴随着这批珍贵文物“回家”的热度,马家窑文化再度受到海内外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马家窑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朴拙的器型,精巧的纹饰,离奇的身世……人们纷纷感叹:“马家窑,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本期《物现文明》,就让我们跟随一件马家窑文化代表性文物,带着探索之心,溯黄河而上,追寻人类文明史上凝结出的这一抹多彩的智慧之光。 

百年前的一次重大发现

时间回到一百年前。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为了寻找仰韶文化的源头,溯黄河而上,在甘肃、青海一带进行考察,先后发掘出了史前遗址13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马家窑的发现令“见多识广”的安特生赞叹不已,称其为“甘肃仰韶文化”。在安特生看来,马家窑彩陶与中欧、东欧彩陶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做出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推断,这一论断一度为世界所公认。

然而经过我国考古学家不懈地研究和努力,通过地层考察终于证明了这一论断的错误。因此,马家窑的发现,不仅是震惊中外的史前文明遗迹,也成为我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事件。时至今日,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关系,仍旧是学者们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水之律动 文明之演进

无论如何,马家窑文化都是震动世界的!

究其原因,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为璀璨的考古文明之一。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50年,马家窑的制陶业便已十分发达。在社会分工上,制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有单独的窑口遗址;在制陶技术上,已经发展出了慢轮修胚的技术;在彩陶绘制上,马家窑彩陶的纹饰别具一格。

仰韶前中期的陶罐彩绘更多是具象直观地描绘自然之物,如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等;但马家窑的图案更抽象,多为几何图形,如线条、三角形、圆形、网格、锯齿等等。专家认为几何纹样也同样来自于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多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抽象思维。

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盆,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

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盆,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

本期《物现文明》的主角——“水波纹彩陶盆”,就是一件典型的马家窑陶器,现存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陶盆高10.5厘米、直径约28厘米,通体光滑,橙黄陶质,内外均有黑色彩绘。陶盆外壁绘有变体鸟纹,边缘绘有13个眼睛状的圆点,两侧分布着规则的斜线。现在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陶盆内精美的内彩:在盆底中心,有一个三角形布局的神秘图案,犹如星斗围绕着中心在运转;其外圈是层层嵌套的同心圆,宛若星轨,紧贴其外的波浪线,既像河水的波涛,又似宇宙间回荡着的一曲永恒旋律。

水波纹作为这件陶器上的主要纹饰,留给观者很深的印象。事实上,很多马家窑纹饰都与水的意向相关,盛行漩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几乎每一件彩陶上都绘有旋转翻滚的涡流,这与先民们依水而居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盆,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

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盆,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由西向东奔流不息。其上游坡降很大,被冰川塑造成“U形”河谷地貌,流经黄土高原时流速变缓,在永靖县汇入黄河,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洮河孕育了辛店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也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域。马家窑先民们的聚落依河而建,以农耕为主,河水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古老歌谣的回响

自古以来,水与文明的关系紧紧相依,爱恨交织。马家窑彩陶上的涡纹形状,绵延旋转,让笔者不仅联想到最为常见的“回”字。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对于“回”字的注解为“轉也。从囗,中象回轉形。”从商代的甲骨文来看,其形状便如同回转的水流。回,是经过变化后重返起点,开始新一个周期。正如日月东升西落,河水枯涨,春种秋收,四季更迭,在看似无尽的变化之中,事物历经着一场又一场的轮回。

在马家窑的彩陶上,水如同一首永恒的旋律,在螺旋纹路中吟唱着宇宙的节奏。涡纹如同河流的韵律,旋转的线条宛如水的意识在陶器表面流淌,每一道曲线都是对生命周期的诗意吟咏。这些抽象的涡纹不仅仅是装饰,更是马家窑先民对自然深层律动的敏锐捕捉——水的流动、生命的轮回、宇宙的脉动在此交织。

当你凝视这些古老的彩陶,仿佛能听见远古河流低吟的旋律,那是一首生生不息的浩歌,穿越数千年,依然清晰悠扬。涡纹就像水的记忆,记录着生命最原始的律动,诉说着存在的本质:不断地旋转、流动、更新,却永远遵循着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节奏。

网址:《物现文明·旋律》:5000年前的陶声回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5111

相关内容

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
6件“回家”文物,为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哪些研究依据?
【习声回响】古老文物“活”起来 现代生活精彩不断
让生活奏响更多运动的旋律(体坛观澜)
陶渊明的隐居哲学:如何影响现代人的慢生活与旅行情怀
彩陶文化的艺术性
欠缺中的完满——陶渊明的隐士生活和自我实现
全球每年约产生5000万吨电子垃圾,这是5种促进电子废物回收的措施
只有重新回归艺术的审美,中国现代陶艺才能焕发生机
奏响美好生活的旋律:如何让每一天都充实快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