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衣食住行
自驾到西藏,别忘了带上酥油茶和青稞饼,补充高原能量。 #生活技巧# #自驾游建议# #自驾游美食推荐#
青藏高原自古即为藏族生息的舞台,因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偏处边陲,长久以来都势同遗世独立,演化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样貌。
虽然我们笼统地将青藏高原上居住的藏人称为“藏族”,但根据藏族自己的分类,依居住地区的不同,又分为若干支系:住在前藏地区的称为“卫巴”,后藏地区的s称为“藏巴”,西藏东北方及青海境内的称为“安多”,藏东及川、滇境内的称为“康巴”。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巴,自五十年代西藏解放后,已逐渐汉化,但大体而言,各地藏族仍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与风俗。
【传统服饰藏袍】
集镇与农村 在藏族集镇与农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为主,男子下身穿长裤,妇女下身穿长裙。藏袍大多以氆氇(以牦牛织成的布)、毛料或呢料制成,颜色多为黑、褐或深灰,大襟宽腰,领口袖口镶有花边,因袍长过人,穿时将腰部提起系上腰带。
男式藏袍有两个肥大的袖子,天寒时两袖都穿在身上,天热时则脱去一袖扎于腰间,成为藏族“袒露一臂”的独特装束;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背心式)两种,袍外 通常还装饰着“帮典”--织锦精美、图案鲜明的围裙。
妇女的发型一般都扎成两根辫子,或垂于背后,或盘在头上。喜爱披挂装饰品是藏族服饰的一大特色,不论男女,身上或多或少都挂有金银、象牙、玛瑙或绿松石做成的饰品。
【游牧区】
青海草原、西藏东北部的安多地区及藏北高原南端,是游牧藏民的主要分布区。由于游牧区气候严寒、风沙大,自然条件较农业区更加严酷,因此本区的藏袍以整张羊皮制成,肥厚宽敞,怀中可放入不少随身用品。夜间可解开藏袍充做被褥,因此流传着“汉民的铺盖在炕上,藏民的铺盖在身上”的俚语。
妇女的发型喜扎成数十根细长的辫子,辫子上装饰金、银、绿松石等。
【饮食】
酥油
酥油是由牦牛奶或羊奶提炼出来的,营养价值很高。将牦牛奶或羊奶稍微加温,然后倒入“雪董桶”中,搅拌至表面浮上一层脂肪,把脂肪舀起装入袋中,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可制酥油茶,或加入糍粑中食用。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饮料。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砖熬煮成浓稠的茶汁,然后与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搅至水乳交融后煮开饮用。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为主,所以清热败火的酥油茶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饮料。
糍粑
青稞属于大麦的一种,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粉状,加入酥油撮捏成团,成为“糍粑”,是藏民的主食。
青稞酒
青稞酒以青稞酿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内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带的醪糟。青稞酒是藏民喜庆宴会不可缺少的饮料,内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几大碗。
藏族传统的食品还有“包子”(藏式饺子)、酸奶酪及风干的牛羊肉等。
【住居】
拉萨
拉萨等大城市一般常见的住宅形式为2-3层的石砌碉楼,人住上层,一楼为仓库或圈养牲口家畜。墙壁粉刷成白色,阳台、窗前种植花草,在高原晴空万里的衬托下显现出一种迷人的油画般的绚丽色彩。
农村
农村的建筑多为木石结构的平房,屋顶以夯土打实抹平,堆放牦牛粪及木材等燃料,屋角还插有五颜六色的经旗,在风中飘扬。
游牧区
帐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间的居所,为了便于游牧的搬迁,帐篷设计简单、拆迁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撑,周围以毛绳拉开钉在地上即可。帐篷内的空间大约在10-15平方米,内有以石头围成的灶台,可作简单炊煮。帐篷以氆氇缝制而成,质地粗厚坚韧,相当保暖。
【交通工具】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严寒,虽然逐年修筑公路便利汽车运输,但在广大的高原上,许多传统的方式仍然被沿用。
牦牛
牦牛藏语称“呀”,是地球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哺乳动物,眼睛小,腹、肩、股、肋部都有长可及地的毛,即使睡卧冰天雪地也不觉寒冷,而其坚实的蹄质,则可攀走于高原雪地。牦牛虽然行动迟缓,但能负重、耐长途跋涉,尤其能适应高原爬坡与冰天雪地,是藏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享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的粪晒干后可作燃料,肉可以食用,皮可以做鞋,毛织成氆氇后可制成藏袍、帐幕或毯子;牦牛奶可提炼成酥油,并制成酥油茶。
牛皮船
高原地区的河流水流湍急,木造船只很容易撞得稀烂,因此藏民便发明了“牛皮船”。牛皮船是用坚韧的木、柳条做骨干,外面蒙上数张牦牛皮缝制而成,船身小巧,载重量有限,但牛皮坚韧能耐浅滩礁石。牛皮船无法逆流而上,所以船顺流而下到了终点后,船夫即将船驮在肩上由陆路走回上游。
背夫
临近印度、尼泊尔边境的樟木、勒布、米林等地,一直是中印、中尼国际贸易的通道,但喜马拉雅山区地势险峻,牦牛商队也很难成队通行,故这一带的运输多仰赖当地健脚的藏民,这些终身从事背运货物的人,称为“背夫”或“背子”。
【传统娱乐】
藏民最主要的娱乐大概就是“逛林卡”(郊宴、野宴),既每逢风和日丽的假期,藏民便扶老携幼到郊外的“林卡”(树林),席地而坐,喝着酥油茶、青稞酒,弹唱传 统民歌,兴致一来也翩翩起舞或演演藏戏。
藏族歌舞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藏民性情豪迈,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谐”是最常见的藏族群体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圈,以顿地开始,踏足为节奏,边唱边跳,以往跳果谐有男女各聚一边的习俗,但现在则已混杂一块。“跳弦子”也是群体舞,年轻男女在胡琴伴奏下共舞,内容多叙述男女的爱慕之情或农村的田间工作。“卓”和“热巴”是属于技巧性较高、:作奔放强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于藏南,舞者腰系大鼓,边击边舞;“热巴”流行与藏东和川、滇一带,由一男一女共舞,男手执铜铃,女一手抓圆鼓、一手拿槌,绕着圆圈婆娑起舞。
藏戏
藏语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是结合歌舞、道白、剧情的综合艺术。藏戏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而发展成熟则在十七世纪以后。传统藏戏的演出并没有特定的舞台、布景,一般多在城市、村子的广场上便唱将起来,演员们在广场上围成一个半圈,轮到自己出场时便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则在行列中担任和音帮腔。由于是户外表演,藏戏的唱腔多高亢嘹亮,且字音拉得很长,形成拖腔。一段唱腔之后表演一段舞蹈,是藏戏的基本结构。戴面具是传统藏戏的一大特色,藏戏的面具造型别致、栩栩 如生,面具主要有两类:神、人等角色戴平面面具,牦牛、狗等动物戴立体面具。藏戏的演出一般分“温巴顿”、“雄”、“扎西”三个部分,“温巴顿”是序幕,“雄”是演出的主要内容,是正戏,“扎西”是正戏之后简短的募款仪式。传统藏戏的题材多具有宗教色彩,以佛经典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居多,“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王子”、“朗莎姑娘”、“苏吉尼玛”、“白马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登”为著名的八大藏戏。藏历六月底到七月初的雪顿节(藏戏节),是一年中藏戏演出的最高潮,藏民都聚在林卡,一边吃酸奶酪,一边观赏藏戏。
网址:青藏高原-衣食住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5661
相关内容
衣食住行软件有哪些 最新衣食住行软件排行衣食住行软件哪些人气高 最新衣食住行软件推荐
史上最全青藏线旅行攻略
衣食住行软件哪些人气高 最新衣食住行软件排行榜
衣食住行软件哪些人气高 实用的衣食住行软件推荐
衣食住行原来可以这么便利 民生服务升级
衣食住行软件有哪些好用 常用的衣食住行软件排行榜
衣食住行软件哪些人气高 热门衣食住行软件排行榜
衣食住行软件推荐哪个 最热衣食住行软件精选
衣食住行软件大全 常用的衣食住行软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