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美食里的哲学⑦九转大肠的五味人生丨孙凤国专栏

发布时间:2024-12-25 22:30

探索中国园林的阴阳五行理论,理解自然哲学在美学中的体现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传统文化美学解读#

吃鲁菜,“九转大肠”必不可少。

“九转大肠”色泽鲜亮红润,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颇受人们喜爱,是鲁菜中的一道经典名菜。

几乎每道经典鲁菜都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人生哲理,吃鲁菜不了解背后的文化,等同于白吃。

“九转大肠”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当时济南的后宰门街,老板杜九龄与朋友合股,兴建了九华楼饭庄。饭庄规模虽不大,却是藏龙卧虎、高手云集之地,尤其是对猪下水的烹制极为考究,烧制的猪大肠为一绝。一次,老板杜九龄宴请宾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后赞不绝口,但都感觉“红烧大肠”一名拉低了此菜的档次。杜老板对“九”这个数字非常迷恋,他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古人就有“起于一,极于九”之说。特取名为“九转大肠”。从此,“九转大肠”的美名就传开了,一百多年来,该菜一直是鲁菜的佼佼者,经久不衰。

吃“九转大肠”,讲究细嚼慢咽。初一口,闯入味蕾的是酸和甜,又一口,便是微微的咸和辣,再一口,就能品出些许苦味, 恰如人生经历。而且,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九转大肠”味道的感受大有不同:人生顺风顺水者以及青少年,认为此菜酸甜可口;人生坎坷者以及中年人,认为此菜偏于苦辣;而人生经历丰富者以及老年人,认为此菜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恰如人生。这或许也是“九转大肠”能成为鲁菜经典的重要原因。

“九转大肠”制作复杂,从选料到上桌,要经过揉搓、冲洗、翻摘、再洗、再翻、毛烫、白煮、改刀、上色、慢烧、收㸆等,任何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九转大肠的调味是最关键的一步,是“九转大肠”蕴含五味的保证。除日常的葱姜蒜、糖醋盐外,还有肉桂、砂仁、胡椒、豆蔻等,其中肉桂、砂仁起脱臭增香的作用,砂仁还是五味中苦味的来源。这些调味品恰到好处地混合,在去除异味的同时,使菜品最终呈现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五味。

人生五味,在于调和。九转大肠的秘制方法,每家店有每家店的秘诀,每个大厨有每个大厨的心得,但调味料,大致为葱姜蒜、糖醋盐,肉桂、砂仁、胡椒、豆蔻等,皆为寻常之物。同样的调味料在不同厨师的手里调出了不同的五味,有的偏酸,有的偏甜,有的苦味重,有的辣味狠,有的咸味浓,就像人生,起点差不多的一群人,经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便有了不同的变化,显现出了不同的人生,不管是光芒四射,还是平凡普通,总会遇到欣赏自己的人,就像那盘“九转大肠”,有的人弃而远之,有的人视为珍宝。

人生如菜,菜似人生。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一直生活在酸甜中,也没有人总是处于低谷,一直生活在苦辣里。父亲经常教育我:“人生就像槐连豆(槐树结的果实),粗一节细一节,粗要想着细,细要望着粗。”生活中总是有苦有乐、有升有落,顺境时,不忘乎所以,每日三省吾身,奋力向前,让酸甜更加持久;逆境时,不妄自菲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苦辣成为强大自我的磨刀石;平淡时,不好高骛远,不小富即安,在努力中寻找一种咸淡适中的平衡。

一道“九转大肠”,让我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放弃,不一味沉湎于酸甜的温柔乡里,也不困囿于苦辣的人生桎梏,在经历过酸甜苦辣之后,才能在每一个咸淡平衡的日子里,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

编辑:孙茜

网址:七一文学丨美食里的哲学⑦九转大肠的五味人生丨孙凤国专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7060

相关内容

七一文学丨美食里的哲学⑦九转大肠的五味人生丨孙凤国专栏
七一文学丨美食里的哲学⑭相互成就的白鲞扣鸡丨孙凤国专栏
访谈丨孙周兴:“哲学生活是有趣的”
七一文学丨老家的砧板肉丨谭大松专栏
生活禅:给大忙人过的禅生活丨生活中的智慧哲理
《美食方》:追寻湘菜的生活滋味、文化回味与哲学韵味
沉浸式美学丨新中式美学的文化重构、消费赋新与精神外溢
美味营养——洋芋丝豆芽香肠炒饭(家常菜谱丨健康饮食丨快捷美食)
【第七期】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简析
健康中国丨居家如何科学消毒?【科学防疫小贴士】(22)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