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儒释道三家之共同法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性修养工夫。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思想、基于互补的视角,这样一种思想恰恰又是一种方法,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性之学”;而要打开它,只能用一把钥匙,就是禅修,就是“禅定内观”。
何谓禅修?禅修是“心灵的培育”,禅修是心灵的体操,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掉内心的污染,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启悟,从而发现宇宙人生的真谛。中国儒、释、道、易、武、医的核心智慧都是禅,都是相通的。
儒家经典《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儒家的心性修养之法就是成就“大人”之法。所谓“大人”,就是认识了这个宇宙本体的人,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觉悟的人,用道家的话来讲就是得道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严格来讲,只有这样的人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
“大人”认识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大人”才能够修己安人,齐家、治国、平天下。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这是《易经》给我们的智慧,这种“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就是禅定的境界。
道家经典《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何谓守静笃?守静笃就是禅定的状态。我们的中医也有禅,《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禅修的心法,向内关照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只有通过禅修,才能真正让我们认识中国文化智慧的那个本体。中国智慧的核心是“虚极”,研究的方式是冥想,冥想的姿势就是禅定。
何谓禅文化?禅文化不是解脱出世的文化,禅文化正是在世的文化。我们得到了禅机,就没有了束缚。有人说,一切皆空就是禅,一切皆空而非空。因为变化,不能否认世界的存在;因为存在,也不能否认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平常心是禅,那谁的心不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不平常;不平常心,才是平常。禅,不废一法,不立一法;禅,是一切,一切即禅;禅是道,道也是禅。
禅可以传承,又不能执迷于传承;一切算计,都将失去禅机。人生真假,人生假真;人生有是非,人生无是非。禅说,人生乾坤,就在心中,无法争夺,何必争夺?日月更迭,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
禅说,生命,无生,无死,何必以生死束缚自己;禅说,执迷于万古流芳,可笑可叹,皆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生,何喜?死,何忧?世界,无稀罕的事,也无留恋的事,一切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都无需挂碍心间。
禅说,世界一切发展皆有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禅,按规律办事也最难。因为人皆不理智,皆情绪化,皆贪婪和恐惧,既要熊掌,也要鱼。世人的语言,瞎人摸象,部分正确,执迷不悟,整体错误。没有贪婪和恐惧,没有喜好,就是悟,即得禅机。
空者,非空;非空,真空。有者,非有;非有,妙有。世间万物,本来清净,何处惹尘埃?心中惹尘埃。自由自在,是禅;有欲,则无禅。禅,是一种理智;禅,是万物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