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务活”分配问题,会影响爱人的感情
网上有一组数据: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调查分析
数据表明:
有65%的妻子,是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
丈夫仅仅占比7%。
国外心理学家团队,针对“家务活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有超过80%的伴侣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家务活”问题跟对方发生过矛盾;
更有超过6成的人表示,家务活这件事,对于家庭的意义很重要。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吃完饭,谁刷碗?谁收拾碗筷?
我拖地了,你是不是应该去洗衣服?
刷碗,洗衣服,做饭,拖地,收拾家里的家具摆放……
这些看似是“体力劳动”,实际上却直接影响伴侣之间的感情。
-01
家务活的几种分配模式
正常情况下,无论是情侣进入同居状态,还是夫妻进入一个家庭共同生活;
关于家务活,往往会出现几种模式:
第一种:共同承担,平均分配家务活
你负责做饭,那我就负责刷碗收拾餐厅;
你负责洗衣服,那我就负责拖地;
你负责收拾衣柜,那我就收拾床铺。
两个人的分配方式,是公平的,合理的;
并且,会按照某个阶段进行调整。
第二种:主要由一方负责家务活
这种状态,也是当下多数婚姻的真实现状。
全职太太或全职丈夫的一方,主要承担照顾孩子,做家务的任务。
一方负责家庭,另一方负责赚钱养家。
第三种:按照家庭的贡献度分配
在网上看到另一组数据,体现了一个核心问题:
谁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度”高,谁就更不愿意做家务;
而他摆脱家务的方式,往往是用同等价值的金钱,换来爱人和孩子去做家务。
还有一种类型是:
以谁对家庭的贡献度高,来抵消做家务的次数。
第四种:谁也不主动做家务,直到看不下去为止
想到一个读者的留言。
她跟丈夫因为做家务这件事,从结婚就开始吵;
如今两个人结婚5年了,依旧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
而她跟丈夫对抗的方式是:
穿完的袜子,衣服,随意丢在家里;
丈夫不去洗,她也不洗;
吃完饭的碗筷,桌子就放在那里,谁也不想收拾;
丈夫不去做,她也不做。
就这样,看谁能耗得过对方。
谁忍受不了,自然就去做家务了。
-02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做家务?
仅仅是因为懒吗?
的确,懒是一个原因。
想到了网上刷到的一个视频:
一个女主播,每天蜗居在十平方的屋子里;
屋子里摆满了散乱的衣服,外卖盒子,泡面盒子,各种垃圾。
不做家务跟懒有关,也跟他们的思维模式,成长轨迹有关。
1、从小就没有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我听过一个特别奇葩的故事。
一个男生读大学了,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会洗衣服,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一概不通;
每周会把穿脏的衣服,打包寄回家,让他家人给洗。
有些人,从小到大的生活模式是:
被父母包办一切,他只需要负责学习,其余的事情都不要他插手。
换句话说:
他们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做家务的概念”。
从小到大,没有人要求他做家务,没有人教他如何独立地去生活。
这就导致,这个人是生活里的巨婴。
2、认为做家务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还有一些人,他们常常给家务赋予更复杂的,充满偏见的意义。
比如:
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会说:
“大男人,有几个做家务的?我娶老婆回家是干什么的?”
“男人主外,女人主内,女人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些“作”的女生会说:
“如果你爱我,就不能让我做家务”
“爱我的男人,会把我宠成孩子”
他们根本就不懂亲密关系,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包容,接纳,相互。
-03
如何分配家务,才能避免矛盾?
将做家务,分配做家务这件事,换成:共同做家务。
举个例子:
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做家务这件事。
在闲暇的周末。
你跟爱人一起收拾某个房间。
他收拾床铺,你就收拾衣柜;
你们一边做家务,一边聊天,一边分享生活的趣事。
这就是夫妻生活里,最真实、平淡且浪漫的画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一起做家务,一起去承担家庭里的各种事物,能够增进伴侣的感情,培养两个人的默契度。
当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家”的意义;
当你跟爱人共同承担,一起分享时,你才能明白“共居生活”的真正意义。
话题:
在你家,你们的家务活是如何分配的?
你因为家务活问题,跟对方争吵过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作者亦开怀,情感心理学创作者,你的情感心理咨询师。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家庭,社交心理文章~
网址: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务活”分配问题,会影响爱人的感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16
相关内容
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是哪个? 爱问知识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293+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
宠物医疗技术革新影响分析
环境中的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在解决重大研究问题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学校生活中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之研究——以初中学生为例(教育学)
家庭安全感干预:建立家庭危机应对机制对安全感的影响
学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