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遇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27 12:39

金融科技对金融科技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金融#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當金融遇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

新華社記者譚謨曉

科技改變生産生活,並影響各行各業。當數字技術加快賦能金融業,新型金融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助力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貼近社會、源於生活、聚焦痛點,更加個性化、智慧化和場景化,新金融服務為人們帶來新體驗。當金融與科技持續深入融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我們又將感受到哪些新變化?

理念之變:回歸服務本源

衛星遙感與農業信貸結合、人工智慧加快保險理賠速度、區塊鏈技術解決中小企業跨境貿易信任問題……日前在上海舉辦的“外灘大會”上,不少金融新科技讓人眼前一亮。

數據體量、服務品質是金融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未來競爭的制高點。當前,金融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把新金融作為強勁的業務引擎。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新金融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即從過去的人、企業找“資源”,轉變為讓“資源”找人、找企業。依託數字技術,新金融服務將精準匹配受眾需求。

“過去”到“現在”的變化,折射金融服務理念之變。新金融,聚焦的是延伸金融服務半徑,讓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質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走進平安銀行位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智慧網點,工作人員手持iPad就可以完成從到店接待、一鍵下單和智慧雙錄等全流程服務;機器人服務員可以辦理激活信用卡、預約外幣等22種常見業務;智慧ATM,直接刷臉就能取款……科技感十足,又透著溫馨。

“新金融的深層邏輯在於通過科技手段將金融服務做到極致。”平安銀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支行行長穆雪蓮説,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賦能銀行,讓我們更了解客戶需求,可以為他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在科技力量驅動下,金融業發生積極轉變,持續深耕實體經濟,關注民生,不斷回歸服務本源。

聚焦痛點:有效紓困解難

“太快了,不到3分鐘就批了。”今年年初,廣東省惠州市昇華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剛提交完材料,就收到了工商銀行112萬元的無抵押融資授信。

從申請到審批,一次銀行沒跑就把款貸下來了。讓中小企業主融資體驗大為改善的是今年年初上線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這一平臺著力破解資訊不對稱難題,為企業提供多維度商業信用畫像,量身定制融資方案。

速度的背後,是科技的創新力量。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技術支援方——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表示,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平臺建立了資訊共用、隱私保護和互信機制,企業資訊真實不可篡改,金融機構也能依法依規對企業資訊進行查詢,資訊透明度提高,銀行才敢於放款。

聚焦痛點,疏浚堵點,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業。光大銀行將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信貸業務有效結合,讓缺少抵質押擔保而難以獲得融資的小微企業更易獲得金融支援;建設銀行通過組合工商、稅務、電力等多維度資訊交叉驗證,對小微企業進行立體式全息畫像,增加貸款額度……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新金融的一個關鍵是普惠共用。”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科技賦能金融,産生了業務模式和流程的裂變效應,讓金融活水流向最需要滋潤的地方。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8萬億元,是2017年末的1.26倍;支援小微經營主體3062萬戶,是2018年末的1.43倍。

“運用金融科技改造傳統金融,是金融發展的基本途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説,只有全面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金融業和實體經濟才會真正強起來,才能有效實現經濟發展格局轉型。

把握平衡:創新更需防風險

正在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一大看點就是提請審議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草案就個人資訊保護提出明確要求,並設置嚴格的法律責任,引發廣泛關注。

隨著資訊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資訊的問題比較突出。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尤其要把握好創新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記者測試發現,部分銀行App涉嫌過度索權導致洩露資訊風險上升。其中,多家銀行App存在不同程度“誘導”用戶授權獲取手機資訊許可權,如不同意隱私條款則不能繼續使用,且此類授權屬於“一次授權、長期有效”,後期再使用時,系統不再提示授權。

一家銀行的風控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一些銀行與行業企業合作,將金融服務與百姓日常消費、出行、社交等相連接,拓展了服務空間。但由於用戶資訊同步向合作機構開放,缺少有效約束,洩露資訊風險不容忽視。

“用戶隱私及數據資訊安全是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監管重點。”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表示,金融科技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就要從根本上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

楊東認為,在激發數據生産要素潛力的同時,金融機構要切實履行個人金融資訊保護的主體責任。同時,應創新監管方式,在傳統金融監管維度基礎上加之以科技維度,推動金融與科技良性互動,有效防範風險,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网址:當金融遇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3742

相关内容

當技術越來越智慧,我們如何守護安全?
蔣乙嘉:讓鄉親們過上城裏人羨慕的生活
家電改變我們的生活(新視點·民生改善在身邊)
我們應該如何創造美好生活
信息化深刻改變社會生活方式 創造更好的數字化生活
消博會上,這些科技產品正改變你我生活
小社區 大服務(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智慧物流,讓生産更高效生活更便利
讓科技與生活更緊密融合
將智能家居融入日常生活的實踐技巧,提升生活品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