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扫地”大作战
参与当地节日活动,如西班牙的番茄大战,也是一种独特的主题体验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主题旅游#
“扫地”大作战
【课程缘起】
基于园本“小当家”课程的背景下,班级创设了“小当家工作站”,并投放了关于清洁的工具,如扫把、簸箕、抹布、拖把等。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庆宝和一凡用超轻粘土制作了“春天的小蝌蚪”,当区域结束时,地上有许多掉落的粘土,由于粘土很细小,庆宝对一凡说道:“地上好脏呀,我去拿扫把扫干净!”一凡也一起跟着庆宝拿来了扫把,他们拿着扫把左右挥舞起来,地面不但没有打扫干净,反而将粘土黏在了扫把上,到处撒落开来。庆宝急得憋红了脸,一凡急地直剁脚,嘴里说道:“我不会扫地呀!”。关于“扫地”,小班幼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针对小班幼儿扫地的问题进行了现状的分析。
一、关于扫地——小班幼儿现状分析
●现状一:扫地认知经验浅显
小班幼儿对于扫地的经验是比较有限的,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清洁活动中,不能较好的亲身体验与感知清洁的重要性。因此,小班幼儿缺乏正确的扫地操作技巧,如何正确扫地的知识是比较浅显的。
●现状二:扫地技能经验欠缺
通过前期调查可以了解到小班幼儿会懂得使用扫帚来回扫地,也知道用扫把把垃圾扫到垃圾桶里。但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都比较薄弱,对于正确拿扫把的方法、扫把扫地的受力点、扫地的顺序等扫地的技能欠缺经验,因此需要成人的不断引导和指导以及适当的练习等,从而提高幼儿扫地技能,丰富幼儿扫地经验。
二、关于扫地——教师的发展期待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初步的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扫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且能够接触和体验到的事情,扫地活动对于小班幼儿也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和价值。因此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预设以下发展期待:
●通过扫地活动可以让幼儿们了解到保持环境清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扫地活动可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扫地活动还可以提高幼儿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学习。
●扫地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和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
三、“扫地”大作战
(一)第一阶段:我会正确使用扫地工具啦
基于幼儿对扫地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对于扫地的经验是欠缺的,但是对于扫地这一活动是十分好奇和感兴趣的,因此在小当家工作站里投放了清洁的工具,如mini扫把、簸箕,垃圾桶,幼儿开始尝试使用工具进行扫地。
案例:
班级小当家清洁日活动开始了,青青选择了扫把和簸箕开始清扫起来。青青将簸箕放在了桌子旁边,一只手反着拿扫把开始扫了起来。过了5分钟后,青青皱着眉头对旁边的果果说:“我怎么扫地扫得我胳膊酸呀!”果果对青青说:“我不会酸呀!”青青摇摇头说:“我的手也好酸!”于是青青又反手拿扫把开始扫了起来。果果也拿来了扫把开始扫起来。青青扫了会儿又将扫把放下来。
分析:通过对青青的观察,从语言“我的手好酸、胳膊酸”、可以了解到青青在使用扫把扫地时基于某种原因导致酸疼;从动作“反着手拿扫把、扫了一会儿又将扫把放了下来”可以知道导致手臂酸疼的原因是青青没有很好地掌握扫把正确的拿握方法;从青青的行为中可以分析到青青对于扫把的正确使用的方法还是比较生疏和欠缺的。
反思:从观察中可以了解到青青对于扫把和簸箕的使用后的处理方法还是比较生疏的,对于这些清扫工具的操作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在清扫的过程中青青能够十分认真得参与到小当家劳动当中,能够仔细地学习使用工具清扫的方法,并努力克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策略跟进:在小当家清洁区张贴使用扫把簸箕的方法,师幼共同讨论各类清洁工具使用后的后续处理方法,例如如何将簸箕里的垃圾顺利倒进垃圾桶,如何清洗扫把簸箕等,并将方法绘画下来形成思维导图张贴在小当家工作站墙面中。
第二阶段:我和大大小小的垃圾说“再见”
在熟悉了解和使用扫地工具后,幼儿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扫地,在扫地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梳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尝试。
案例:
点心环节时,皓皓很快就将点心吃完了,漱完口后,皓皓看到自己座位的地上有很多饼干屑,还有一张餐巾纸,于是他边向小当家清洁站走边嘀咕:“哎呀,好脏呀好脏呀!”只见他拿起了扫把和簸箕走到座位处,将簸箕往地上一放,双手拿着扫把开始扫地,他先轻轻地将纸巾扫进簸箕,由于纸巾很轻体积计较大因此比较容易扫进簸箕里。但是在扫饼干屑时皓皓尝试了10多次,前后共用时6分钟也没将饼干屑清扫干净。皓皓气得直跺脚。
分析:通过对皓皓的观察,从语言“好脏呀”、动作“拿起扫把、簸箕”可以了解到皓皓的清扫行为是源于自身的需求而展开的;从动作“双手拿着扫把扫地”可以知道皓皓对于扫把这一单个清洁工作的使用方法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操作使用是比较熟练的;但是当扫把和簸箕两个工具一起配合使用时却遇到了困难,纸巾还是能比较顺利扫进簸箕里,但是对于细小的饼干屑从数据中可以看到皓皓则产生畏难情绪。
反思:皓皓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对于扫把和簸箕的单个工具的使用也是比较熟练的。但是对于两种工具的配合使用,在经验和使用方法上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皓皓对于一手拿簸箕一手拿扫把扫地的方法并没有进行尝试。
策略跟进:渗透“清洁小达人”自评区域,给每个小朋友设置一个透明小瓶子,每次打扫后可以给自己放一颗小宝石作为自我评价机制。幼儿利用美工区制作奖励物品,并在每周五评选“最美清洁小达人”进行奖励。
第三阶段:我是扫地小能手
通过前期不断练习和尝试,幼儿逐步掌握正确拿扫把的方法、扫把扫地的受力点、扫地的顺序等扫地的技能,并进行灵活运用。
案例:
点心环节,小葡萄不小心将饼干掉落到了地上,饼干变成了一块块小碎片,小葡萄看到后来到小当家工作站,拿起了扫把和簸箕开始清扫起来。小葡萄两脚分开站在饼干碎前,右手拿扫把,左手拿簸箕,弯着腰用扫把先把饼干碎片扫成一堆,然后再将周边的饼干碎屑轻轻地扫在一起,接着拿起簸箕放在饼干碎前,用扫把往簸箕方向用力一扫,饼干碎片一下就被小葡萄给扫了进去。接着小葡萄再将碎屑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清扫。
分析:通过对小葡萄的观察,从动作“两脚分开站在饼干碎前,右手拿扫把,左手拿簸箕,弯着腰用扫把先把饼干碎片扫成一堆”可以了解到小葡萄对簸箕和扫把的使用方法还是很熟练的,知道饼干先扫一堆再用力扫进簸箕里,大块的饼干碎片和细小的饼干屑用不同的力度来清扫,可以了解到小葡萄具有丰富的清洁经验,也具有较好的清洁技能。
反思:从小葡萄的观察中可以了解到小葡萄对于扫把和簸箕的使用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使用技能是比较熟练的。在清扫的过程中小葡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当家劳动当中,并努力克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出现的不同问题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策略跟进:
小当家清洁区呈现使用扫把簸箕使用的不同问题,根据不同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墙面上创设过程性留痕,在以后的清洁活动中让幼儿能够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参考借鉴的作用。
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的清洁行为以及使用工具的情况,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或者产生新的问题时师幼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丰富幼儿的清洁经验,为后续活动进行经验上的准备。
“扫地”这件事儿带来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而扫地是每个幼儿应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通过对扫地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以及针对性地策略跟进,幼儿通过一整个学期的反复练习,不仅丰富了对扫地的认知经验,同时在扫地的技能上也逐步提升。
幼儿的成长
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不断增强:通过扫地,幼儿能够了解班级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学习尝试维护环境卫生和清洁方面的方法,树立清洁意识。
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扫地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扫帚、拖把等工具使用的方法,幼儿的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得以发展。
3. 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扫地需要细心和耐心,让幼儿在执行任务时增强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幼儿在不断学习和反复练习打扫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幼儿分工合作进行扫地活动,在扫地中互相帮助和配合,社交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的成长
首先,扫地活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长发展状态,为后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依据。
其次,扫地活动在组织、指导和管理孩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的不同需求,并给予策略支持,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最后,通过扫地活动,教师还可以向孩子们传递关爱生活、热爱环境的积极心态和态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扫地,虽然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但是通过师幼反复多次练习,不断尝试,让幼儿在体验和操作中感受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从而树立清洁意识。
网址:【小一班】“扫地”大作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7106
相关内容
家庭清扫大作战,拖地再也不用愁!班级大扫除小作文150字(严选26篇)
班级大扫除作文(精选46篇)
写卫生大扫除的作文600字 清洁大作战
班级大扫除小学二年级作文(通用26篇)
扫除大作战游戏下载
大班健康病毒大作战教案
五一长假:犀利人妻&暖心人夫“大扫除作战利器”
一次大扫除作文(15篇)
卫生大作战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