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的生态环境条件

发布时间:2024-11-12 21:06

【摘要】:实行多品种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要特色。当然,无论是采用哪种混养方式,具体到某一口池塘,都必须突出主体鱼类,所以主养对象不同,池塘的生态环境也不同。江淮地区主养的肥水性鱼类有鲢和鳙。上述为精养鱼池的环境,池水中含有大量有效氮。青、草、鲤、鲫、团头鲂在天然环境条件下主食贝类、草类或底栖动物等,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鱼类为“吃食性”鱼类。

二、池塘养鱼的生态环境条件

实行多品种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要特色。混养不是简单地把几种鱼混养在一个池塘中,也不是一种鱼的密养,而是多品种、多规格的鱼高密度混养。在池塘中进行多种鱼类、多种规格的混养,可以充分发挥池塘水体和鱼种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饵料,提高产量。当然,无论是采用哪种混养方式,具体到某一口池塘,都必须突出主体鱼类,所以主养对象不同,池塘的生态环境也不同。

(一)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

江淮地区主养的肥水性鱼类有鲢和鳙。因为这些鱼类在天然条件下终身以浮游生物为食,在利用池塘进行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要通过人工施肥来培育浮游生物,所以人们习惯称鲢、鳙为“肥水鱼”(也有称为滤食性鱼类)。就栖息水层而言,鲢、鳙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为了充分利用水体,在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中,还要配养草鱼或团头鲂等中层鱼类以及鲤、鲫等底层鱼类。

鲢、鳙的主要饵料只是相对的不同,特别是在施肥投喂精饲料的池塘中,鲢的抢食能力远比鳙强,因而容易抑制鳙的生长。在不投喂精饲料的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远比浮游植物少。因此,鳙不能放养太多。渔谚有“一鲢夺三鳙”之说。在江淮地区,鲢、鳙的比例为(3~5)∶1。

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主要是通过施肥,并辅以投饲来获得高产高效的。

1.鱼池施肥的作用

(1)可增加池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如氮、磷、钾、钙等,以有效地促进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增加肥水性鱼类的天然饵料。

(2)施农家肥后,可大大促进池水中浮游细菌的繁殖。这些浮游细菌不仅可作为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饵料,而且也可以通过细菌的絮凝作用形成细菌团,作为肥水性鱼类的饵料。

(3)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这些有机碎屑可直接作为肥水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

(4)施用农家肥后,还能增加池底有机碎屑的沉积。池底的有机碎屑可作为底栖动物的饵料,能促进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为配养的底层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2.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

在施肥季节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施肥原则。农家肥除了能直接作为腐屑食物供鱼类摄食外,还能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它们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因此,农家肥是培育优良水质的基础。但农家肥耗氧量大,在高温季节施用,容易恶化水质,所以在精养塘,农家肥往往以施基肥为主。作为追肥,也仅在水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应用。这就是渔民所说的以农家肥为主,要“抓两头”的含义。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施肥与投喂,加上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池水中有效氮通常达到0.5~2.0mg/L,最高可达4mg/L以上,而浮游植物需要的最低含氮量为0.3mg/L以上,其氮源足够有余。况且精养鱼池的有效氮中,在夏季通常有60%左右的氮是以总铵形式存在的,总铵中有一部分是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毒的非离子氨。非离子氨过高,反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生长。由此可见,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水中有效氮随投饵量的增加而逐渐增长,因此就没有必要再施含氮量高的无机氮肥或耗氧大的有机氮肥了。而此时,水中有效磷的含量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磷在水中容易与钙离子等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也容易被塘泥和水中的胶体物质所吸附和固定,形成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无效磷。在鱼类生长季节,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水中有效磷含量很低,一般在0.01mg/L以下,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据测定,精养鱼池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以(35~50)∶1为佳,而目前一般精养鱼池均在(300~500)∶1,最高达1196∶1,致使水中藻类产生明显的“磷饥饿”。因此,水中有效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水中缺乏有效磷,致使大量的有效氮没有充分利用而被白白地浪费掉。所以,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施用无机磷肥对增加水中有效磷的含量,调整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充分利用精养鱼池内丰富的有效氮,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均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渔民所说的以无机肥料(磷肥)为辅,要“带中间”的含义。

3.具体施肥方法

(1)农家肥要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在江淮地区,通常养前至3月份,施肥量占全年农家肥总量的60%~70%,其余作为追肥在春秋两季施用。

(2)追肥要量少次多,勤施少施。在春秋季节,应选择晴天,在良好的溶氧条件下,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勤施少施,以避免池水耗氧量突然增加。

(3)农家肥必须发酵腐熟。腐熟后除了能杀死部分致病菌,有利于卫生和防病外,大部分农家肥已转化为中间产物。施追肥时,只要在晴天中午用泼洒的方法施肥,根据农家肥中的中间产物在分解时具有暴发性耗氧的特点,可利用池水上层过饱和氧气,既可以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又降低了有机物在夜间的耗氧量,夜间就不易因耗氧过多而影响鱼类生长。

(4)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磷肥应先溶于水中,充分溶解,选择晴天9:00~10:00全池均匀泼洒。泼洒方法和要求与鱼苗培育中泼洒豆浆相同,如能用喷浆机,效果更佳。泼洒的浓度为:鱼特灵(含有效磷20%以上)5mg/kg或过磷酸钙10mg/kg。由于池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可使上层水溶性磷肥保持较高浓度。同时,浮游植物也开始向池水上层集中,这就可利用“磷饥饿”的藻类特别能吸贮磷的特点,大大提高水溶性磷肥的利用率。通常在5~9月份每隔半月(主要视水质而定)泼洒1次。泼洒后的当天不能搅动池水,以延长水溶液性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作用。通常施用磷肥3~5d后,池中浮游植物将产生高峰,生物量明显增加,氨、氮含量下降。此时,应根据水质管理要求,适当加注新水,防止水色过浓。

上述为精养鱼池的环境,池水中含有大量有效氮。如果池水较瘦,池水的有效氮和有效磷均较低,此时无机氮肥和磷肥应同时施用。一般无机氮肥和磷肥的比例以1∶1为宜。与鱼苗鱼种培育相同,当前除施用农家肥之外,也可施专用生物肥,其使用方法见具体的使用说明书。

(二)高产养鱼池塘的投饲

青、草、鲤、鲫、团头鲂在天然环境条件下主食贝类、草类或底栖动物等,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鱼类为“吃食性”鱼类。就栖息水层而言,草、团头鲂是生活在水体中层;青、鲤、鲫则是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为充分利用水体,主养中层水体鱼类(草、团头鲂等)的池塘,也要配养生活在水体上层和底层的鱼类;主养底层鱼类的池塘,同样要配养生活在水体上层和中层的鱼类。

“吃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肥水,给“肥水性”鱼类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反过来,“肥水性”鱼类又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给喜清新水质的“吃食性”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这样既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做到一种饲料反复多次利用,又发挥了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促进了鱼类生长。渔谚有“一草带三鲢”,正说明了这种混养的生物学意义。

青、草鱼个体大,食量大,而鲤、鲫、团头鲂则相反。它们在同一口池塘内,青、草鱼可为鲤、鲫、团头鲂提供大量的适口饵料,而鲤、鲫、团头鲂则为青、草鱼清除残饵,清洁食场,不使残饵料腐败变质,清新水质。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饵料,而且改善了水质,有利于青、草鱼的生长。

在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中,投喂量多、质好的饲料,是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

1.饲料数量的确定

(1)全年饲料计划和各月的分配。为了做到有计划地生产,保证饲料及时供应,做到根据鱼类生长需要,均匀、适量地投喂饲料,必须在年初规划好全年的投饲计划。具体做法如下:

①计算亩净产量。根据池塘的放养量和规格,确定各种鱼类的净增重倍数,根据净增重倍数确定计划净产量。

②根据饲料系数计算出全年投饲量。例如有一口10亩的池塘,主养鲤鱼。每亩放养80kg鱼种,计划净增重倍数为7,即每亩净产鲤鱼为80×7=560(kg)。该池投喂鲤鱼颗粒饲料,其饲料系数为1.5,则该池全年计划投喂颗粒饲料量为560kg/亩×1.5×10亩=8400kg。

③根据综合饲料肥料系数计算出全年投饲量。对于以投天然饵料为主的鱼类,其饵料种类多,在生产中无法了解某一种鱼对某一种饵料的实际吃食量;再加上饵料、肥料本身具有交叉效应,不少残饵经腐烂分解成为肥料,不少肥料也可直接作为某些鱼类的饵料,如按习惯方法计算饲料系数,误差会很大。因此,可改为从养殖总体出发,以每增长1kg鱼重分别需要精饲料、草料和肥料的数量(即全年投喂的精饲料、草料和肥料的总量分别除以鱼类总净产量),得出精饲料系数、草料系数和肥料系数。这3个系数统称综合饲料肥料系数。用综合饲料肥料系数作为测算饲料、肥料需要量的依据,方法简单易行,可从整体上反映当地饲料、肥料的供应水平及对养鱼的影响。由于各地的天气、饲养方法及饲料、肥料的组成不同,各个养鱼企业的精料、草料和肥料系数差异较大。因此,各养殖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养殖模式和饲料、肥料的种类及组成,计算出本单位的饲料、草料和肥料系数,从中测算出年计划投饲施肥数量。例如某养殖场求算出的综合饲料肥料系数为饲料系数1.5加草料系数6加肥料系数1.5,那么亩净产1000kg鱼,则全年饲料肥料计划需要量为:1500kg配合饲料加6000kg草加1500kg农家肥。

④根据月投喂百分比,制订每月的计划投喂量:以天然饵料和精饲料为主的投喂方式,可根据当地水温、季节、鱼类生长情况制订出各月投喂量的百分比(表4-1)。

表4-1 以青、草鱼为主体鱼的月投喂量(%)

以配合饲料为主的投喂方式,除了计算月投喂百分比之外,还应根据水温和鱼类生长情况,制订出每5d的投喂量(表4-2)。

尽管各地饲料种类、养殖方法、天气有所不同,但在各月饲料分配比例上均有其共同点。即在季节上采取“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分配方法,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投饲量占总投饲量的75%~85%。在饲料种类上,草类饲料在春夏季节数量要多、质量要好,供应重在鱼类生长季节的中前期;贝类饲料下半年产量高,加上此期青、鲤鱼个体大,食谱范围广,供应重在鱼类生长季节的中后期。精饲料也重在中后期供应,以利鱼类保膘越冬。

表4-2 以草、团头鲂为主体鱼投喂颗粒饲料的月投喂量(%)

(2)每天投饲量的确定。每天的实际投饲量主要根据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即群众称为“四看”)而定。

①水温:水温在10℃以上即可开食,每次每亩投喂2~3kg易消化的精饲料(或适口颗粒饲料);15℃以上可开始投喂嫩草、粉碎的贝类,精饲料的投喂量占鱼体重的0.6%~0.8%;水温20℃以上,投喂精饲料量占鱼体重的1%~2%;水温25℃以上,精饲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3.0%;水温30℃时,精饲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在鱼病季节和梅雨季节,应控制投喂量。

②水色:池塘水色以黄褐色或绿色为好,可正常投饲。如水色过浓或转黑,表示水质要变坏,应减少投喂量,并及时加注新水。

③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天气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应停止投喂。天气变化大,鱼食欲减退,应减少投喂量。

④鱼类吃食情况:每天早晚巡塘时检查食场,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如投饲后鱼能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投喂后鱼长时间未吃完,应减少投喂量。

2.投饲技术

在投喂技术上,应实行“四定”投饲原则。

(1)定质。草类饲料要求鲜嫩、无根、无泥,鱼类喜食。贝类饲料要求纯净、鲜活、适口、无杂质。精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高。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在水中不易散失。不投腐败变质饲料。

(2)定量。每天投喂量不能忽多忽少,应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以免鱼类时饥时饱,影响鱼类消化、吸收和生长,并易引起鱼病发生。

(3)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通常草类和贝类饲料宜在上午9:00左右投喂。精料和配合饲料,应根据水温和季节,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定位。鱼类对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饲点,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有利于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并便于清除剩余饲料,保证鱼类吃食卫生。特别是投喂精饲料和配合饲料时,要在池边搭设跳板,并事先给予特定的刺激(如声响等),使鱼类集中在跳板附近,然后再投喂,这就防止了饲料散失,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必须强调指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发挥饲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连续不断地投喂足够数量的饲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喂,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喂,三天不长”或“一天不喂,三天白喂”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时断时续的投喂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喂量(每千克鱼一年的投喂量),年投喂次数比正常少30%~50%,吃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投喂的要低50%,肥水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投喂的要低30%。因此,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利用养鱼池塘

池塘综合养鱼,即以水产养殖业为主,养鱼与种植业、畜禽饲养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经营、综合利用的一种可持续性生态农业。综合养鱼与单纯养鱼相比,有如下三大优点:

(1)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水产养殖的饲料、肥料。综合养鱼可以比较合理地利用太阳能和水土资源,以及各综合专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为水产养殖增加饲料、肥料来源,从而为人类生产更多水产蛋白质食品。

(2)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加经营安全性。综合养鱼利用了本地廉价的饲料、肥料,达到饲料和肥料自给或半自给,从而减少,乃至避免因外购饲料、肥料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利润。

(3)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并美化环境。池塘综合养鱼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可分为渔—农类型、渔—畜(禽)类型、渔—畜—农类型、基塘类型、多层次综合利用类型和渔—工类型等。这里介绍常见的渔—畜(禽)类型和渔—畜—农类型。其池塘生态环境条件见图4-2、图4-3和图4-4。

图4-2 鱼、鸭混养结构示意图

A.平面分布图 B.围网(栅)结构示意图

图4-3 猪—草—鱼结构示意图

实线:猪—草—鱼模式;虚线:猪—鱼模式(其中塘泥不能被利用)

图4-4 渔—畜—农网络结构

虚线框:渔场内的活动

网址:池塘养鱼的生态环境条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614

相关内容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池塘建设与处理
小鱼塘钓鲫鱼技巧
动物的栖息环境
最新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意见(7篇)
美丽的庭院 水池=完美(另附水池制作的详细步骤)
保护环境十条小建...@xiaoguoguo78的动态
【环保科普】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人人有责
环保科普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浙江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随便看看